最新章節
書友吧第1章 對生命教育之解
Andy 2021-4-4 撰文
生命教育,對于傳統的文化思想教育,仍然是冰山一角。
什么是生命教育?這是一個值得探討的話題。①從最根本的意義來說,生命教育乃是一種全人教育,它涵蓋了人從出生到死亡的整個過程和這一過程中所涉及到的各個方面,既關乎人的生存與生活,也關乎人的成長與發展,更關乎人的本性與價值。生命教育的核心目標在于,通過生命管理,讓每一個人都成為“我自己”,都能最終實現“我之為我”的生命價值,即把生命中的愛和亮點全部展現出來,為社會、為人間煥發出自己獨有的美麗在不同年代,生命教育,被起著不同作用。【①摘自百度生命教育的意義】
在戰爭年代,我們的戰士,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為人民的幸福而戰斗,不怕犧牲的思想,灌輸每一位中國人的血液里。如今和平年代,我們的生活逐步改善,并且富裕時,考慮更多是豐富精神問題。因而,我們出現了報紙、電視、電影、書籍等媒體,接受媒體工具也基于發明了:紙質報紙、電影投影機、電視機、手機、傳真機等。在這些媒體的出現,接受的信息多樣化,人們對生命教育的理解更加深刻。
在手機的多媒體,新聞、短視頻、電視報道:某某男子為情所困,自殺而亡;某某學生因家長為成績逼迫學習,跳樓而亡等,各種各樣的關于生命的負面新聞出現。接受信息者,大部分人,都會產生恐懼感。但很少有人,分析事故的原因時,給出解決這些問題有效方法或者避免這些問題出現措施,或者在社會引起重視。
談起生命話題,大部分都是回避不談,一旦發生后,不知所措,甚至更是增加了幾分恐懼。但對于失去親人時,親人更多是傷心與痛苦,重者甚至無法走出死亡的現實。尤其是孩子,對于生命仍然是個懵懵懂懂認知,但都很清楚,一去不復返。
記得2008年春季,我接到第一位親人我的妗婆逝去時,我的心竟然是痛苦的。學習不能集中,常常想起給我們講故事的情景。接著2011年冬季,另一位親人財公也走了,夢里常常見到財公痛苦的樣子,傷心的哭醒。到了2018年春季我的至親父親永遠離開了,當接到快走時候,我是一路哭著回去。沒想到,失去親人,尤其在世時候,未了心愿,就走了,更加痛苦。
對于以上親人失去后,我對生命的理解更加深刻。對魯迅先生寫的“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懊恳淮胃煜さ娜肆奶鞎r,常常會聊起故人。他們的精神仍然活著。從此,我也沒那么痛苦了,對于面對挫折或許困難,更加勇敢了。
從2020年秋季,我開始參加志愿者活動,做著有意義的事,發現生命可以更加有意義的活著,并且感化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