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最新章節

書友吧

第1章 信歸何方

“寄不夠”住在劉家胡同的東頭,倘若要是按輩分來劃分,我還應該規規矩矩地喊他“爺”

“寄不夠”真名叫王福生,街坊四鄰之所以喊他“寄不夠”,是因為他總往郵局跑,寄信。

每個周五的黃昏,“寄不夠”就會踏著一地金色的夕陽,彎著腰,背著手,手拿一封信,一路哼著小曲兒,穿小巷過胡同,去郵局寄信。街坊四鄰見了他就問:““寄不夠,又去寄信啊!”他收住小曲兒,咧開掉了兩顆門牙的嘴笑笑說:“是哩,是哩。”

“寄不夠”從20來歲開始寄信,一寄就是40多年。他到底將一封封信件寄給誰?無人曉得。街坊四鄰會在背后議論說,這“寄不夠”在外面也沒有啥親戚朋友啊,他家在劉家胡同算是“老地主”了他這是寄信給誰呢?總之這是個迷。

據說,“寄不夠”自他爺爺的爺爺那一輩就在劉家胡同里扎下了根,過去他的父親開著一個油坊,四鄰喜歡吃他家的油,后來他爺爺不小心摔斷了腿,油坊關了幾年,家里失去了經濟支柱,過的更難了。“寄不夠”的父親瘸著一條腿,油坊也在大家歡呼勝利的歌聲中重新開張,不過生意開始變得不好不賴,勉強能顧住一家人的嘴。

后來,城市改造轟轟烈烈的開始了,他家的油坊再次遭殃,公家先在墻上寫下一個大大的“拆”字。隨后,推土機一聲怒吼,一下就把油坊扇倒了,那里變成了一座商貿城。為了照顧“寄不夠”年邁的父親,他在商場里當個打雜的。

“寄不夠”長大后時,已經成了一個敦敦實實的小后生。想不到的是他手握剪刀,學起了裁縫。他的父親未此氣的不輕,堅決反對。那段時間父子倆沒少干仗,經常能從家里吵到胡同口一個提著掃帚追,一個慌慌張張地沿著胡同跑。兒大不由爹,父親罵了一段時間后,看沒有任何效果也只好作罷。后來“寄不夠”在商貿城里租了柜臺,開起了裁縫店,接著又娶了個媳婦,買了商品房,小日子過的蠻不錯。

街坊四鄰有人說,“寄不夠”是從他父親反對他學裁縫時開始跑郵局寄信的,確切否?誰也無法考證,總之他寄了四十多年,每周都寄,風雨無阻,一直都是胡同里的迷。

“他到底在外面有啥親戚呢?”大家時不時就會這般議論。“寄不夠”的父親活著的時候,有老人當面問::“你家孩子一直寄信,外面有啥親戚嗎?”他的父親聽了,似乎也發蒙,頭搖的跟撥浪鼓似的。

“寄不夠”其實不光寄信,他也經常拿著信回家,這說明,信件是有有來有往的,他和對方的互動很頻繁。固定電話普及了,手機普及了,黑白屏換成了智能機,即便下載使用各種各樣的交流平臺,不光能語音通話,還能視頻聊天,人們相隔萬里同樣能面對面聊天扯閑篇。奇怪的是,“寄不夠”照樣跑郵局,照樣寄信,這真是個怪人。

“寄不夠,你口袋里不是裝著手機嗎,為啥還一直寄信呢?”有街坊不解的問。

“打電話和寫信,各有各的味兒。”“寄不夠”笑笑回答。

問者聽了忍不住“呵呵呵”笑得前仰后合的說:“這還嘗味兒啊,打電話是啥味兒,寫信又是啥味兒,不會一個是花椒味兒,一個是茴香味兒吧!”

也有街坊背后說“寄不夠”有點傻氣,現在寄一封信少說也得一兩塊錢吧,還得寫,多麻煩啊,那有掏出手機打個電話來的痛快。關鍵他寄了一輩子信,這牽腸掛肚的親戚或朋友總應該來看看他吧,但從來沒有見他家來過啥外地親戚,信還是依舊寄。

去年,“寄不夠”得了一場大病沒有挺過來,走了。街坊四鄰幫著他的兒女們張羅“寄不夠”后事的時候,偶然發現在他的臥室里,放著一個大柜子,打開后,發現柜子里滿滿的全是信件。

有仔細者清點,整整2000多封信。信封上都工工整整寫著“王福生收”。在他床頭的一個小書案上,還放著一封他臨終前沒有寫完的信,信的開頭稱謂是:親愛的自己。

“親愛的自己,你好嗎?”

“親愛的自己,你一定要戰勝這次的困難。”

“親愛的自己……”。

版權:創世中文網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克拉玛依市| 金山区| 革吉县| 长宁区| 龙游县| 新巴尔虎左旗| 寿光市| 滨州市| 新余市| 壶关县| 高密市| 襄汾县| 康乐县| 聂荣县| 苏州市| 苏州市| 扎囊县| 泸州市| 平山县| 九龙县| 瑞金市| 民和| 高碑店市| 峡江县| 阿克苏市| 铅山县| 乌恰县| 兴隆县| 韶关市| 万盛区| 伊通| 宿迁市| 普安县| 札达县| 台江县| 平利县| 康保县| 尼木县| 丘北县| 黄大仙区| 高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