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最新章節

書友吧 3評論

第1章 語言和思維

有時候,我們說過的話,很可能會影響我們的一生。

仔細想想,當我們在遇到一件事時,隨即不假思索的反應和表現出來的語言體系是什么?

這些語言時常說著說著,就進入了我們的潛意識。而潛意識如果深入到意識中去,就很可能影響我們的命運。

語言的魅力

語言是很有魅力的,尤其是我們中國的語言。這些年,我遇到過很多在美國待了幾年的中國人,他們的英語基本上可以無障礙交流。但很多來到中國快十年的外國人,講出來的中文還是相當蹩腳,甚至有些外國人來中國很久了,還在糾結于類似“前門到了,請從后門下車”這句話到底是從前門還是從后門下車。他們跟中國的女孩子談戀愛,完全看不懂“我想我是時候跟你說再見了”到底是想再見他,還是不想再見他。

一句話有好幾層含義,這并不是中文的特例,其實仔細觀察,英文中也有很多這樣的例子。我也問過很多學日語、意大利語、法語的朋友,其實每種語言,都有這種俏皮的話。

中國人語言體系的特別之處還在于,你不僅要聽對方說的話,還要明白對方的音調和態度。所以很多人聊微信時如果不加表情,很容易吵起來。有時候一句“呵呵”就會讓兩個人的沖突瞬間爆發。因為許多話不僅要考慮這句話本身,還要去猜測它背后的意思,才能真正理解。這就跟其他國家的語言很不一樣。

此外,中國人的表達比較含蓄。外國人大多喜歡直接表達,比如他們在路上看見一個很好看的姑娘,會直接說“你很漂亮”,但在中國的街頭,如果你跟一個姑娘說“你很漂亮”,她多半會把你當流氓。外國人早上起來,親人之間都會說“I love you”,中國人完全說不出口。

溝通是一門藝術,更是一門心理學,很多時候我們只是在溝里,卻沒有讓心相通,這樣誤會就來了。

雖然能說出一句話有兩個意思的句子很帥,但好的溝通,原則上最好不要有歧義,最好能直接表明觀點。我讀過孫路弘先生的《說話的力量》,里面講過一個故事。

家用電腦剛剛走進中國時,許多人對電腦還一竅不通,有一次,一位用戶打來電話,說他上不了網了,問是怎么回事。這時客服按照規定需要先重復一下對方的問題:“您是說,您家里的電腦上不了網了是嗎?”

用戶有些崩潰,因為他很著急。其實客服在這個時候,往往沒有必要重復對方的問題,這是一種效率低的表現。

接著客服繼續問:“您看一下您的‘貓’,有什么問題嗎?”

用戶說:“你怎么知道我家有貓?我家貓好著呢,就在窗臺上呢。”

那個時候,許多人還不知道“貓”其實指的是路由器。

客服說:“您桌面上有一個‘我的電腦’圖標,看見了嗎?”

用戶說:“對,我桌面上是有一臺電腦。”

客服說:“您桌面上還有一個開始鍵。”

用戶說:“我桌面上沒有開始鍵啊,就只有一臺電腦啊!”

這時用戶已經徹底崩潰了,我想客服一定更崩潰。但好在,客服通過解釋,化解了這次溝通危機。

在職場、家庭和朋友圈里,如果能一句話只表達一個意思,交流會簡單得多。

網上有個說法,當女孩子說“不要”的時候其實是想要。我不同意這樣的論斷,這樣看似能幫助直男了解女生,卻往往會帶來更大的誤解,但生活中確實有很多人總是言不由衷,甚至是說一套、想一套、做一套。所以,我在上課的時候,經常跟學生說,你要想了解一個人,千萬不要看他怎么說,要看他怎么想和怎么做,因為語言具有欺騙性。我們的語言進化到了今天,雖然已經過了幾百萬年,但依舊有很多詞和句子沒有進化完整。我曾組織過很多次讀書會,為了測驗大家對同一本書的理解,我鼓勵大家做筆記,并把筆記放在網上供大家一起討論和分享。結果好玩的事情發生了,明明大家讀的是一本書,講出來的東西竟然都不一樣。就比如他們在讀《你只是看起來很努力》時,他們有些人說這本書在講理想,有些人說在講愛情,還有些人說在講和父母的關系,還有人告訴我,這本書的作者真帥,跟我一樣……

但本質上,每個人講的都是和自己有關聯的事情。

這就是大腦給我們帶來的誤區,我們每個人看到的東西和想表達的完全不一樣。同時,語言也有自己的限制,因為直到今天,我們還沒有辦法表達出一些特有的內容和感情。

著名的進化心理學家羅賓·鄧巴就在《梳毛、八卦及語言的進化》里說過,“語言”只能維持150人的社交關系。也就是說,當一個社群中超過150個人,你的話便沒辦法做到群體效應。這就是鄧巴數字。鄧巴這一理論提出了好多年,直到今天依舊沒有過時。如今,微信、郵件、手機都已經如此普及,但我們通過語言維系的社交關系還是只有150人。

技術改變了,鄧巴數字卻沒變,我們還是沒辦法和150人同時溝通點什么并確保不被誤解。所以才有人說,被誤解是表達者的宿命。

語言的魅力還在于,它甚至可以從外到內地影響和改變人的生活,比如《三傻大鬧寶萊塢》里的蘭徹,他在遇到困難和麻煩時,第一反應是默念“all is well”(一切都好),實驗表明,當一個人學會了一種正向的表達方式時,他更有可能通過自我暗示有所突破,這就是我們說的“口乃心之門戶”。換句話說,當一群人對一件事情都很樂觀,而你剛好也在這群人中時,你的樂觀也會隨之而來。

語言決定我們的思維

語言能否影響思維?

不知道你是否還記得“望梅止渴”的故事,它出自《三國演義》。曹操帶領的部隊找不到水源,士兵們十分口渴,影響了行軍進度。為了振奮士兵的精神,曹操謊稱前方有一片梅林,結出的梅子又甜又酸,可以解渴,并把這件事在軍中傳播開來。很多士兵聽后流出了口水,精神也為之一振,于是部隊加快行軍,很快就找到了水源。

我并不想再給大家解釋“畫大餅”多么有用,我是在跟大家分享:語言豈止影響人的思維,甚至可以影響人的身體。只不過是簡單的一句話,便能讓口渴的士兵流出了口水,還影響了他們的精神狀態,語言就是有這樣的“魔力”。

我們也都有過深夜跟朋友聊燒烤、燴面、火鍋,忽然流口水的經歷,盡管我們什么都沒吃。

《小王子》的作者,法國作家圣-埃克蘇佩里說:“一個人可以通過思考將一堆亂石變成一座宏偉的宮殿。”而語言是思維的載體,換句話說,那一塊塊石頭就是我們的語言。

如果一個人整天都在正能量的語言體系中,他不可能是一個持續悲觀的人,所以一個成天數落老公的女人,她老公的失敗自己也一定要負一些責任。語言,是我們生命的福音或詛咒。在不同的語言環境下,人能表現出的狀態肯定不同。

不同語言的差別比我們想象的還要大。

雪在因紐特人的生活中特別重要,因此他們會用十幾個單詞描述不同狀態的雪。而對我們中國人來說,就只有“雪”這一個詞。因為因紐特人在生活中整天都跟雪打交道。

新幾內亞高地的丹尼人的語言中只有兩個有關顏色的詞:“黑”和“白”,而霍皮人(北美印第安部落)的語言里沒有任何詞、語法形式、結構或者表達方式用以直接表明我們所說的“時間”。

在英文中,你找不到任何一個英文單詞和“孝順”對應。

這些缺乏的語言,直接或者間接地影響著人們的思維。

英國作家喬治·奧威爾的名作《1984》中,專制政權為了控制人民的思想、消除政治異端,推行了一種全新的語言——“新話”。這種語言雖然建立在英語的基礎上,但是在那個專制的世界里,像“justice”(正義)、“science”(科學)、“religion”(宗教)等詞都被取消了。而“free”(自由)一詞雖然被保留了下來,但只能表示“沒有”“免費”的意思。在“新話”發明者看來,思想是依存在語言上的,也就是說,如果語言中沒有了“自由”一詞,人們的思想也就沒有了“自由”的概念,也就不會去反抗專制統治了。

所以,久而久之,上一代人會離開,下一代人會長大,在這個新語言環境中長大的人,就不太可能去反政府了,因為他們思想的載體——語言丟掉了。

我們中國人經常喜歡說,口乃心之門戶。這句話說得很對。我在武漢讀書的時候,身邊有一群武漢同學特別喜歡說一句話:“那又模樣列?”(那又怎么樣呢?)這句話的氣勢表達出種種不屑,就像無論你取得什么成績,在他看來都不過如此。后來,那些把這句話當成口頭禪的同學,在畢業時都沒有取得好成績。

有時候,我們說過的話,很可能會影響我們的一生。仔細想想,當我們在遇到一件事時,隨即不假思索的反應和表現出來的語言體系是什么?

我們嘲笑祥林嫂開口閉口地說:“我真傻,真的。”可我們難道不是嗎?我們有多少話語是沒經過大腦就說了出來的?這些語言時常說著說著就進入了我們的潛意識。而潛意識如果深入到意識中去,就很可能影響我們的命運。

有位心理學家說:語言不僅僅會影響我們的思維,它還會決定我們的思維,最后決定我們的文化。

這個假說,就是心理語言學上著名的薩丕爾-沃爾夫假說。

美國人薩丕爾及其弟子沃爾夫甚至還提出,所有高層次的思維都依賴于語言。

薩丕爾-沃爾夫假說有兩個主要觀點:

第一,語言決定論。語言決定論的核心思想是:語言決定了我們對世界的認知,我們甚至可以通過控制語言來控制思維,而通過控制思維,你就可以控制行動。

第二,語言相對論。語言相對論指的是:不同的語言不能表示同一個社會的現實。

比如中國古代的青樓、鏢局和科舉就很難翻譯成英語,而西方的美式咖啡、拿鐵、卡布奇諾、菲力牛排我們也只能強行翻譯成中文。一種語言背后是一種文化,你的英語再好,也沒辦法翻譯出中國文化。

這就可以解釋為什么殖民者占領一個地方,第一件事就是要從教育上磨滅被殖民者原有的語言,讓他們學習新的語言。因為通過語言的殖民,就自然實現了思想的殖民、文化的殖民,最后徹底消滅了殖民地的傳承。如果你看過電影《賽德克·巴萊》,你就會知道,為什么有些人就算拼了命,也要保住自己民族的語言。因為語言,也是這個族群文化的依托。

薩丕爾-沃爾夫假說在提出后,我的理解是這樣的:語言的確會影響我們的思維,但是它不能完全地決定我們的思維,我們的思維也可能受到除語言之外的事情影響。至于是什么,可能是環境,可能是時代,也可能是基因……

所以我認為,語言、思維兩者是交織在一起,互相影響、共同成長的。

對我們來說,努力用一些正能量的話去溝通、去闡述,并養成習慣,也是改變思維的一種方式。這些年,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的人喜歡用社交工具交流,于是從社交工具的領域里誕生了很多網絡用語,這些網絡用語,原本在口語世界里是不存在的。比如:9012年了;咱也不知道,咱也不敢問……

這些詞語的使用和流行,會使我們的未來有什么變化呢?是會禁錮我們的思想,還是會讓我們看到更大的世界?

我們不知道,我們只能朝著未來,期待著曙光,當然,也不要讓自己忘記那些曾經的話語。

品牌:磨鐵數盟
上架時間:2020-12-16 09:10:30
出版社: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本書數字版權由磨鐵數盟提供,并由其授權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制作發行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屏边| 柯坪县| 来安县| 九寨沟县| 庆安县| 樟树市| 资中县| 台东县| 芮城县| 来安县| 鄂伦春自治旗| 四会市| 梅州市| 濮阳县| 雷波县| 大理市| 瓮安县| 长岭县| 邢台县| 和硕县| 阿尔山市| 西贡区| 康保县| 衡阳县| 新干县| 沧州市| 包头市| 南江县| 东乡县| 石河子市| 平凉市| 夏邑县| 扶沟县| 鞍山市| 双柏县| 伊宁县| 潮州市| 高清| 潢川县| 荥经县| 霍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