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書友吧第1章 楔子
梁朝太平年間,天子昏庸無能,朝政荒廢。至使梁朝中央宦官、外戚、世家輪番爭奪政治主導權,地方上藩鎮割據、賊寇橫行,國外草原七部頻繁對梁朝北疆進行南掠,梁朝民眾被輪番剝削、民不聊生。
在這種狂暴剝削之下的梁朝民眾暴發了席卷梁朝半壁江山的“黑巾起義”,軍閥割據、諸候混戰的梁末亂世就此拉開了序幕。
建安二十八年九月,憑借平定黑巾起義起家的關隴節度使、破虜候獨孤嵩以“朝無正臣,內有奸逆,必舉兵誅討,以清君側”為名在關內道長安府起兵發動‘上洛之征’,舉五萬雍涼鐵騎向帝京洛陽進發。后以無敵之兵勢快速攻破潼關,奔襲洛陽,挾天子以令諸侯。
建安三十一年三月四日,獨孤嵩被冊封為魏國公、加尊號‘洛陽守護使’,權傾朝野。
建安三十二年,獨孤嵩憑借‘晉陽之戰’和‘幽州之戰’擊敗山西節度使李胤、齊魯節度使孔晟,平定大梁北方六道。
建安三十三年六月十七日,魏國公獨孤嵩發動著名的‘第一次榆關之役’欲平定安東大都護云淵、收服東北,后連攻七天而不下,遂放棄北上、轉而南下攻克西南和江南。
同年七月一日,命嫡長子獨孤耀領東路軍水陸并濟、平定江南七道;七月二十一日,命次子獨孤夜領西路軍渡漢水入蜀中、平定西南五道。
建安三十六年六月十七日,東西兩路軍會師于湖南道長沙府,獨孤家正式平定大梁本土十八道、結束亂世。
同年八月十八日,天子病重退居大業殿、獨孤嵩被進封為“魏王”代天子攝政。
建安三十七年九月十四日,魏王獨孤嵩集結三十萬大軍發動‘第二次榆關之役’意欲一舉攻入安東、平定東北,不料突下數月之大雨,再次退兵而返。
建安三十八年五月十三日,梁朝建安帝蕭子協于大業殿中駕崩,廟號獻宗、謚哀皇帝。
天啟元年元旦,獨孤嵩在邙山稱帝,國號大魏,年號天啟。
以‘洛陽’為帝京,以關內道‘長安府’為西都、河北道‘幽州府’為北都、江南東道‘金陵府’為東都,建立大魏的一京三都十八道制度。
同年三月初一,于鸞儀殿封原魏王世子獨孤耀為皇太子、正位東宮,二公子獨孤夜為晉王,三公子獨孤云為秦王,四公子獨孤泰為齊王。
大小姐獨孤商為音韻公主,賜婚于冠軍候、樞密院兵曹知事林常羽;二小姐獨孤翊為玉清公主。至此蕭氏梁朝三百余年的統治徹底終結。
天啟三年四月七日,天啟帝獨孤嵩正式向草原上的霸主匈奴部宣戰,集結兵力三十萬在關內道寧夏、延安一帶開戰。封晉王獨孤夜為主帥、秦王獨孤云為副帥領兵出征。
天啟六年四月,魏朝與匈奴停戰,以魏軍大勝斬首匈奴軍三萬余人、俘虜近六萬人馬,牛羊無數為結局,搬師回朝。
天啟七年五月,獨孤嵩將晉王的軍隊拆出一部分給皇太子組建“東宮六率”,并讓皇太子獨孤耀參政監國。
封晉王獨孤夜為‘塞王’,率領狼騎前往‘北都’、改為‘北都京營’,戍邊防備原梁末安東大都護云淵建立的燕朝政權。
天啟八年三月十八日,本該在北都戍邊的‘北都京營軍’(狼騎)卻出現在了帝京并以強硬的武力接管帝京防務、帝京京營三成將士嘩變。
麟德衛北鎮撫使白宣華率領麟德緹騎控制了‘神機營火藥庫’,秦王獨孤云率領‘神機營’遙控帝京。
后晉王獨孤夜親率士兵從神武門攻入紫微城,將誅殺皇太子獨孤耀和齊王獨孤泰、軟禁天啟帝獨孤嵩(史稱“神武門之變”)
次日,晉王下令通告全城“皇太子獨孤耀和齊王獨孤泰意圖謀反現已被晉王、秦王發現并當場處決。現宣布東宮和齊王門客為逆黨凡與之勾結者滿門抄斬,知情不報者、同罪論處,令晉王監國”
六月二十七日,魏天啟帝獨孤嵩冊封晉王獨孤夜為新任皇太子處監國事。
次日,皇太子獨孤夜即皇帝位,改元宣平。獨孤嵩禪讓退位為太上皇。
承平元年三月一日,在明堂朝會之上新帝獨孤夜以秦王獨孤云“意圖謀反”為罪名,當殿打殺。(史稱“明堂之變”)。
將天啟朝皇太子、秦王、齊王同黨定性為反賊(導致無數官民無故下獄,史稱“神武之殤”,神武之殤實際上是一場維護皇權的大型文字獄運動,這種情況直到鑒治朝才得以改觀)
承平七年,天啟帝獨孤嵩于大業殿病逝駕崩,享年45歲,廟號太祖、謚號高皇帝,葬于洛陽府邙山建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