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書友吧第1章 十里山逍遙客
公元1138年、南宋,農歷五月十二,十里絕巔之上,黃昏。
“年來鞍馬困塵埃,賴有青山豁我懷;
日暮北風吹雨去,數峰清瘦出云來。”
絕巔上,古樹下,兩名俊俏男子,約莫十八九歲年紀,身著一玄一白,雙雙席地而坐。
玄衣如夜,黑發如瀑,未扎未系,手執一柄長劍,全身散發著劍一樣冷的氣質。
而另一人,白衣勝雪,長若流水的發絲服帖順在背后,略顯柔美,左手食指佩戴一枚上好的白玉扳指,右手執一紙白扇,盡顯貴氣,而二人身后是萬丈懸崖絕壁。
這十里山雖四面環山,不過這絕巔卻身高萬丈,高聳入云,巍峨壯觀。
若無懼身后懸崖絕壁,這絕對是個看日頭墜西的好去處,只不過大多人畏懼絕壁,內力不深厚難以登頂,所以少有人知這山巔有難遇的美景。
懸崖邊的古樹歷經滄桑,卻依舊繁茂,樹下有少許平坦之地,而此時二人便是盤坐于此。
他們誰也沒有說話,只聽得見這山中飄飄悠悠的蟲鳴鳥叫聲。
此山名為 “逍遙”,因西去距離臨安十里,又故稱 “十里山”,山中景色清秀,奇花異草、參天古樹多不勝數,豺狼虎豹時常可見,鳥鳴猿叫時常經久不息。
起初附近的人也會來這山中打獵,不過一般并不敢深入,只是在山外圍打幾只野雞野兔罷了,運氣好時,也能獵上一頭野豬,豺狼,這些對于平常獵戶卻也是知足了。
后來據說大山深處有吃人長蟲,兇禽猛眾多,久而久之,便很少有人深入了。
此時,日頭偏西微風正起。在懸崖邊,這一玄一白二人身前擺放了一斤牛肉,一份燒雞,還有一碟花生,還有一壺已經拆開的老酒。
除此便是早已斟滿的兩碗白酒,這酒色醇厚,四溢的酒香,在風中越飄越遠。
使得往來的風中有一股陳年的酒香。
酒味濃郁醉人,單聞這酒香,怕是就能勾出人心中的酒蟲,是的,這可不是一般的凡品,要說這酒來歷可不簡單。
這不是尋常白酒,乃是不可多得的佳釀,是一壺珍藏了整整一百年的女兒紅。
要是不懂喝酒的人,怕是單聞聞這酒香就得醉上個三天三夜。
要是懂喝酒的人,能夠喝上一口,怕也是此生無憾了。
“干”
“干”
“酒逢知己飲,詩向會人吟”。只見二人絲毫不懼酒力,連干三碗,十分豪爽。
玄衣沉默著向白衣看去,目光在白衣臉上頓了頓,只見白衣微笑著,玄衣再次舉碗示意,欲再滿飲一碗,白衣也不說話,只是輕雅地抱起酒壇將空碗斟滿。絲毫不懼。
而就再白衣想要敬酒之時,玄衣已經抬碗仰頭飲盡;丟下酒碗,自顧站起身子,走近懸崖邊舉目遠眺。
此地乃是泥土,玄衣也并未用力,酒碗并未摔碎。
烈日下起風了,古樹下涼颼颼的,不過剛剛入腹的酒又如火燒。
只見遠眺處白云悠悠、青山綿綿、一方山河壯麗,頓生情感,便趁興吟道。
只是堂堂一七尺男兒,吟過此詩后,細看眼角已微微紅潤。
大多的英雄是好酒的,且不說這四溢的酒香濃厚,就說亂世之下還能賞這眼前美景,還能遇上一位趣味相投的兄弟,能在此處閑暇飲酒,卻是不可多得的時光。
吟詩作對,飲酒欲仙,瀟灑情趣,還有浮云遮望眼。
好個白衣,他是第一個讓玄衣覺得對自己胃口的人。
“好詩,好詩,眼前遼闊的孤獨與蒼涼如同江湖間狹窄的放目和情愛,張兄好一個“賴有青山豁我懷”果真好文采,人景合一,心胸如青山般豁達,內心寬大實乃我輩之敬仰,小弟甚是佩服。”
說完放下欲飲的酒碗,無絲毫做作,起身便對著玄衣作揖深深拜了下去。
“哪里、哪里,賢弟謬贊愚兄了,賢弟有所不知,愚兄只是看到此情此景想到家父昔年舊作,不由脫口而出,此詩雖委實精妙,卻實非不才所作,賢弟夸贊,在下萬分慚愧,當真是折煞在下了。”
張生轉頭,謙虛回禮道。
“哦?”那人收扇,驚訝,道:“原來并非是張兄所作,而是是令堂舊作,失敬失敬,聽聞此詩,想必令堂一定學富五車,儒學境界早已登封造極了吧,兄弟不才,敢問張兄令堂雅號?”。
“呵呵,學海無涯,文無第一,賢弟說笑了,家父姓張名耒,楚州淮陰人士。”張生謙謙道。
那白衣也是未著急回答。
只是突兀低聲:“年來”二句,欲說已為鞍馬所勞,為塵埃所困,一個 “困”字仿佛訴說了勞憊困頓,空懷一腔抱負在官場不得施展”。當下心中細細斟酌。
“莫非是那肯為民請愿卻不得一怒之下辭官而出的張右史張大人,字文潛,號柯山,人稱宛丘先生是也不是?”白衣儒生忽地將聲音提高了幾分,神色有些激動,隱隱覺得自己猜中了幾分。
“慚愧,慚愧,如今天下風云四起,亂世中不得志的并非家父一人而已,倒是苦了老百姓,不像我們,都是在江湖風雨里漂泊慣了的。”張生長嘆。
張生也并未多想,坦然答道。
“咦?聽賢弟這話,莫非賢弟識得家父?”這下輪到張生驚訝了,忽地反應過來。他剛到此地安定下來不久,和他一起來的只有自己胞妹,并從未向任何人說過自己底細,竟不知千里之外還有人認得父親。
“張大人姓張,張兄也姓張,哈哈,哈哈,絕妙,絕妙,好極、好極,這人連連說道。
接著又說“張兄,原來果真如此,小弟料想如今天下烽煙四起,時局動蕩、老百姓手無寸鐵生活在戰火之中,外有金、蒙、吐蕃等國對南宋虎視眈眈,內有西夏、大理二國暗中招兵買馬,如今的大宋看似相安無事,實則已經岌岌可危,是真正的內憂外患了。”
“再說,如今邊界戰亂紛紛,亂世中如同哥哥你這般文采青出于藍勝于藍的又有幾個”?說完自顧飲酒,干了滿滿一碗。
白衣目光激動,神情悲憤。
張生也不得不佩服這白衣人這份縝密的心思和廣闊的見識了。當憑一句詩句就能猜測出父親,果真了得。
白衣儒生接著繼續道:“好,好個書香門第,我應該早早猜到才是,我真是愚蠢之極,愚蠢至極呀!,張大人的《少年游》、《風流子》等佳作,小弟日日珍藏,無一不喜歡,時常誦讀于嘴邊,心中無時無刻不想拜見張大人風采,不料今日竟有幸竟是與其貴公子相結識,實乃小可天降福分,真可謂是老頭的安排。”
“不瞞大哥,其實小弟對伯父自幼便十分敬仰,一直盼望能夠見上一面,不知張兄能否為小弟引薦引薦,小弟一直想當面拜訪,但一直苦于不知張前輩的去處,如今識得哥哥,還望哥哥幫忙引薦。”那白衣孺子拉著張生手激動詢問。
“真不知道能寫出那么精妙絕倫文章的人,究竟長什么樣?”白衣心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