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報

會員
IP網絡視頻傳輸:技術、標準和應用
最新章節:
參考文獻
《IP網絡視頻傳輸技術標準和應用》在簡要回顧IP網絡傳輸和視頻信號處理基本原理的基礎上,著重介紹了近年來IP網絡視頻流傳輸的相關技術、標準和應用。《IP網絡視頻傳輸技術標準和應用》全書共分12章,第1-3章簡要介紹了通信網絡和視頻信號處理方面的基本概況,視頻編碼的基本原理、主要方法,HEVC/H.265標準及其關鍵技術。第4、5章介紹了IP網絡,特別是無線IP網絡的分層結構、主要協議、傳輸環境、網絡種類和傳輸方式。第6-8章介紹了壓縮視頻信號的流化,經典的流媒體網絡傳輸,以及新制定的DASH傳輸標準及其關鍵技術。第9-11章介紹了IP網絡視頻傳輸的質量保證,傳輸控制和差錯控制,以及高清、超高清視頻的網絡傳輸標準和同步技術。第12章介紹了幾種典型IP網絡視頻傳輸的應用系統。《IP網絡視頻傳輸技術標準和應用》可作為從事信號處理、通信工程、計算機應用、廣播電視、計算機視覺及自動控制等領域的工程技術人員、大專院校相關專業的高年級學生、研究生或教師的參考用書。
- 參考文獻 更新時間:2020-11-02 09:34:38
- 12.4.4 IPTV的服務
- 12.4.3 IPTV的標準化
- 12.4.2 IPTV的關鍵技術
- 12.4.1 IPTV的系統構成
- 12.4 IP網絡電視系統
- 12.3.4 視頻監控實例
- 12.3.3 視頻監控系統的關鍵技術
- 12.3.2 視頻監控系統的結構
- 12.3.1 視頻監控的發展
- 12.3 IP網絡視頻監控系統
- 12.2.4 視頻會議系統的發展
- 12.2.3 視頻會議系統的關鍵技術
- 12.2.2 視頻會議系統的網絡要求
- 12.2.1 視頻會議系統的構成
- 12.2 IP網絡視頻會議系統
- 12.1.5 手機直播系統一例
- 12.1.4 移動視頻直播的關鍵技術
- 12.1.3 流媒體服務器
- 12.1.2 移動視頻直播系統的構成
- 12.1.1 移動流媒體系統
- 12.1 移動網絡的視頻直播
- 第12章 網絡視頻流傳輸的應用
- 參考文獻
- 11.4.2 內容分發網絡
- 11.4.1 網絡P2P視頻直播
- 11.4 數字電視的網絡傳播
- 11.3.3 SMPTE 2059和IEEE 1588標準
- 11.3.2 SMPTE 2022標準
- 11.3.1 傳統的SDI接口
- 11.3 演播室視頻的網絡傳輸標準
- 11.2.3 超高清電視BT.2020和BT.2077標準
- 11.2.2 高清電視BT.709和BT.1120標準
- 11.2.1 標清電視BT.601和BT.656標準
- 11.2 數字電視格式和接口
- 11.1.4 大數據量
- 11.1.3 寬色域范圍
- 11.1.2 高亮度分辨率
- 11.1.1 高空間分辨率
- 11.1 高清和超高清數字電視
- 第11章 高清數字電視的IP網絡傳輸
- 參考文獻
- 10.5 編解碼端交互的差錯控制
- 10.4.4 混合差錯掩蓋
- 10.4.3 時域幀間差錯掩蓋
- 10.4.2 空域幀內差錯掩蓋
- 10.4.1 差錯掩蓋
- 10.4 解碼端的差錯控制
- 10.3.6 可分級編碼和多描述編碼
- 10.3.5 靈活的宏塊順序
- 10.3.4 不等差錯保護
- 10.3.3 反向變長編碼
- 10.3.2 前向糾錯編碼
- 10.3.1 編碼區域隔離
- 10.3 編碼端的差錯控制
- 10.2.4 終端的差錯控制
- 10.2.3 差錯檢測和控制的基本方法
- 10.2.2 網絡的差錯控制
- 10.2.1 網絡的差錯檢測
- 10.2 網絡的差錯檢測和控制
- 10.1.3 丟包對重建視頻的影響
- 10.1.2 終端因素
- 10.1.1 網絡因素
- 10.1 傳輸差錯的產生
- 第10章 視頻流傳輸的差錯控制
- 參考文獻
- 9.5.3 TCP友好的擁塞控制
- 9.5.2 網絡擁塞的控制
- 9.5.1 網絡擁塞的產生
- 9.5 擁塞控制
- 9.4.2 常見碼率控制方法
- 9.4.1 碼率控制機理
- 9.4 碼率控制
- 9.3.5 QoE客觀評估模型
- 9.3.4 視頻質量評價QoE
- 9.3.3 QoS與QoE的關系
- 9.3.2 視頻業務的QoE
- 9.3.1 QoE概念
- 9.3 QoE保證
- 9.2.4 基于網絡的QoS保證
- 9.2.3 基于終端的QoS保證
- 9.2.2 基本的QoS業務模型
- 9.2.1 QoS概念
- 9.2 QoS保證
- 9.1.4 部分參考和無參考評價方法
- 9.1.3 SSIM質量評價方法
- 9.1.2 客觀質量評價方法
- 9.1.1 主觀質量評價方法
- 9.1 圖像質量評價
- 第9章 網絡視頻傳輸的質量控制
- 參考文獻
- 8.5.3 DASH小結
- 8.5.2 DASH的應用
- 8.5.1 DASH的研究和開發
- 8.5 DASH的開發和應用
- 8.4.4 用戶終端技術
- 8.4.3 媒體的分片技術
- 8.4.2 自適應速率控制技術
- 8.4.1 DASH系統的工作過程
- 8.4 DASH系統的關鍵技術
- 8.3.4 DASH的切換和同步
- 8.3.3 DASH的媒體分片
- 8.3.2 DASH的數據格式
- 8.3.1 DASH系統
- 8.3 DASH的媒體呈現描述
- 8.2.3 DASH標準提要
- 8.2.2 DASH的標準化過程
- 8.2.1 企業的HTTP自適應傳輸系統
- 8.2 DASH標準
- 8.1.3 TCP
- 8.1.2 HTTP
- 8.1.1 視頻流傳輸方式比較
- 8.1 HTTP/TCP
- 第8章 HTTP視頻流傳輸系統
- 參考文獻
- 7.4.5 音頻和視頻同步一例
- 7.4.4 時間戳同步技術
- 7.4.3 主要同步方法
- 7.4.2 影響媒體同步的因素
- 7.4.1 媒體同步
- 7.4 流媒體同步技術
- 7.3.2 流媒體服務器
- 7.3.1 系統結構
- 7.3 流媒體服務系統
- 7.2.4 負責傳輸的UDP
- 7.2.3 控制會話的RTSP
- 7.2.2 檢測傳輸的RTCP
- 7.2.1 承載數據的RTP
- 7.2 RTP族
- 7.1.4 流媒體傳輸系統
- 7.1.3 流媒體傳輸方式
- 7.1.2 傳輸層協議
- 7.1.1 流媒體概念
- 7.1 視頻流的傳輸
- 第7章 RTP視頻流傳輸系統
- 參考文獻
- 6.6.4 TS的同步機制
- 6.6.3 時間戳
- 6.6.2 系統時鐘和節目時鐘參考
- 6.6.1 分層的時間信息
- 6.6 TS流的同步
- 6.5.5 節目專用信息
- 6.5.4 多路節目的復用
- 6.5.3 TS包的載荷信息
- 6.5.2 TS包的頭部信息
- 6.5.1 TS流的結構
- 6.5 傳輸流
- 6.4.2 PS包的載荷信息
- 6.4.1 PS包的頭部信息
- 6.4 節目流
- 6.3.2 PES打包考慮
- 6.3.1 PES包的頭部信息
- 6.3 打包基本流
- 6.2.2 MPEG-2基本流
- 6.2.1 MPEG-2的數據結構
- 6.2 基本流
- 6.1.2 視頻流容器
- 6.1.1 MPEG-2視頻流
- 6.1 壓縮視頻的流化
- 第6章 壓縮視頻流
- 參考文獻
- 5.5.4 WiMAX的應用
- 5.5.3 WiMAX的特點
- 5.5.2 WiMAX的技術
- 5.5.1 WiMAX的協議
- 5.5 WiMAX無線寬帶接入
- 5.4.4 MIMO天線技術
- 5.4.3 OFDM調制技術
- 5.4.2 LTE系統
- 5.4.1 LTE技術
- 5.4 LTE/4G移動通信網
- 5.3.3 WLAN的標準
- 5.3.2 WLAN的特點
- 5.3.1 WLAN的調制
- 5.3 無線局域網
- 5.2.4 無線信號的移動接收
- 5.2.3 噪聲、干擾和失真
- 5.2.2 多普勒效應
- 5.2.1 傳播損耗
- 5.2 無線信道特性
- 5.1.4 移動通信
- 5.1.3 無線電波的傳播方式
- 5.1.2 天線
- 5.1.1 無線電波及其頻譜
- 5.1 無線通信基礎
- 第5章 無線IP網絡
- 參考文獻
- 4.5.4 組播的轉發
- 4.5.3 組播的模型
- 4.5.2 組播的地址
- 4.5.1 組播的協議
- 4.5 組播傳輸方式
- 4.4.3 組播
- 4.4.2 廣播
- 4.4.1 單播
- 4.4 報文傳輸方式
- 4.3.3 C/S和B/S模式
- 4.3.2 IP地址和域名
- 4.3.1 TCP/IP
- 4.3 因特網協議和工作模式
- 4.2.5 萬維網
- 4.2.4 因特網提供的服務
- 4.2.3 互聯網的發展歷程
- 4.2.2 互聯網、因特網和萬維網
- 4.2.1 因特網的結構
- 4.2 因特網的組成
- 4.1.3 TCP/IP網絡模型
- 4.1.2 OSI網絡模型
- 4.1.1 網絡協議及其層次特性
- 4.1 網絡的分層模型
- 第4章 IP網絡基礎
- 參考文獻
- 3.3.4 多層編碼擴展
- 3.3.3 3D擴展
- 3.3.2 多視點擴展
- 3.3.1 可分級擴展
- 3.3 HEVC的擴展
- 3.2.5 環路濾波
- 3.2.4 自適應算術編碼
- 3.2.3 整數變換和量化
- 3.2.2 幀間預測
- 3.2.1 幀內預測
- 3.2 HEVC的主要編碼工具
- 3.1.6 編碼選擇和性能
- 3.1.5 圖像格式
- 3.1.4 四叉樹單元劃分
- 3.1.3 條和片的劃分
- 3.1.2 編碼結構
- 3.1.1 標準化過程
- 3.1 HEVC視頻編碼系統
- 第3章 HEVC視頻編碼新標準
- 參考文獻
- 2.3.6 VC-1標準
- 2.3.5 AVS標準
- 2.3.4 H.264/AVC標準
- 2.3.3 MPEG-x系列標準
- 2.3.2 H.26x系列標準
- 2.3.1 標準化進程
- 2.3 視頻編碼標準
- 2.2.7 環路濾波
- 2.2.6 熵編碼
- 2.2.5 量化和掃描
- 2.2.4 運動估計和運動補償
- 2.2.3 混合編碼框架
- 2.2.2 變換編碼
- 2.2.1 預測編碼
- 2.2 混合視頻編碼方法
- 2.1.3 多視點視頻
- 2.1.2 立體視頻
- 2.1.1 平面視頻
- 2.1 數字視頻的種類
- 第2章 視頻壓縮編碼
- 參考文獻
- 1.4.3 DASH國際標準
- 1.4.2 HTTP自適應視頻流傳輸
- 1.4.1 視頻網絡傳輸的進展
- 1.4 HTTP網絡視頻傳輸
- 1.3.5 單播、廣播和組播
- 1.3.4 網絡的QoS和用戶的QoE
- 1.3.3 傳輸控制和差錯控制
- 1.3.2 視頻流傳輸的兩種方式
- 1.3.1 網絡的層次結構和協議
- 1.3 視頻流的網絡傳輸
- 1.2.4 壓縮視頻的流化
- 1.2.3 視頻信號的壓縮編碼
- 1.2.2 視頻信號的數字化
- 1.2.1 視頻信號的采集和顯示
- 1.2 視頻信號的數字化和壓縮
- 1.1.4 三網融合——IP網絡
- 1.1.3 網絡接入方式
- 1.1.2 網絡傳輸媒介
- 1.1.1 網絡結構和信息交換
- 1.1 IP網絡基礎
- 第1章 緒論
- 前言
- 內容提要
- 版權頁
- 封面
- 封面
- 版權頁
- 內容提要
- 前言
- 第1章 緒論
- 1.1 IP網絡基礎
- 1.1.1 網絡結構和信息交換
- 1.1.2 網絡傳輸媒介
- 1.1.3 網絡接入方式
- 1.1.4 三網融合——IP網絡
- 1.2 視頻信號的數字化和壓縮
- 1.2.1 視頻信號的采集和顯示
- 1.2.2 視頻信號的數字化
- 1.2.3 視頻信號的壓縮編碼
- 1.2.4 壓縮視頻的流化
- 1.3 視頻流的網絡傳輸
- 1.3.1 網絡的層次結構和協議
- 1.3.2 視頻流傳輸的兩種方式
- 1.3.3 傳輸控制和差錯控制
- 1.3.4 網絡的QoS和用戶的QoE
- 1.3.5 單播、廣播和組播
- 1.4 HTTP網絡視頻傳輸
- 1.4.1 視頻網絡傳輸的進展
- 1.4.2 HTTP自適應視頻流傳輸
- 1.4.3 DASH國際標準
- 參考文獻
- 第2章 視頻壓縮編碼
- 2.1 數字視頻的種類
- 2.1.1 平面視頻
- 2.1.2 立體視頻
- 2.1.3 多視點視頻
- 2.2 混合視頻編碼方法
- 2.2.1 預測編碼
- 2.2.2 變換編碼
- 2.2.3 混合編碼框架
- 2.2.4 運動估計和運動補償
- 2.2.5 量化和掃描
- 2.2.6 熵編碼
- 2.2.7 環路濾波
- 2.3 視頻編碼標準
- 2.3.1 標準化進程
- 2.3.2 H.26x系列標準
- 2.3.3 MPEG-x系列標準
- 2.3.4 H.264/AVC標準
- 2.3.5 AVS標準
- 2.3.6 VC-1標準
- 參考文獻
- 第3章 HEVC視頻編碼新標準
- 3.1 HEVC視頻編碼系統
- 3.1.1 標準化過程
- 3.1.2 編碼結構
- 3.1.3 條和片的劃分
- 3.1.4 四叉樹單元劃分
- 3.1.5 圖像格式
- 3.1.6 編碼選擇和性能
- 3.2 HEVC的主要編碼工具
- 3.2.1 幀內預測
- 3.2.2 幀間預測
- 3.2.3 整數變換和量化
- 3.2.4 自適應算術編碼
- 3.2.5 環路濾波
- 3.3 HEVC的擴展
- 3.3.1 可分級擴展
- 3.3.2 多視點擴展
- 3.3.3 3D擴展
- 3.3.4 多層編碼擴展
- 參考文獻
- 第4章 IP網絡基礎
- 4.1 網絡的分層模型
- 4.1.1 網絡協議及其層次特性
- 4.1.2 OSI網絡模型
- 4.1.3 TCP/IP網絡模型
- 4.2 因特網的組成
- 4.2.1 因特網的結構
- 4.2.2 互聯網、因特網和萬維網
- 4.2.3 互聯網的發展歷程
- 4.2.4 因特網提供的服務
- 4.2.5 萬維網
- 4.3 因特網協議和工作模式
- 4.3.1 TCP/IP
- 4.3.2 IP地址和域名
- 4.3.3 C/S和B/S模式
- 4.4 報文傳輸方式
- 4.4.1 單播
- 4.4.2 廣播
- 4.4.3 組播
- 4.5 組播傳輸方式
- 4.5.1 組播的協議
- 4.5.2 組播的地址
- 4.5.3 組播的模型
- 4.5.4 組播的轉發
- 參考文獻
- 第5章 無線IP網絡
- 5.1 無線通信基礎
- 5.1.1 無線電波及其頻譜
- 5.1.2 天線
- 5.1.3 無線電波的傳播方式
- 5.1.4 移動通信
- 5.2 無線信道特性
- 5.2.1 傳播損耗
- 5.2.2 多普勒效應
- 5.2.3 噪聲、干擾和失真
- 5.2.4 無線信號的移動接收
- 5.3 無線局域網
- 5.3.1 WLAN的調制
- 5.3.2 WLAN的特點
- 5.3.3 WLAN的標準
- 5.4 LTE/4G移動通信網
- 5.4.1 LTE技術
- 5.4.2 LTE系統
- 5.4.3 OFDM調制技術
- 5.4.4 MIMO天線技術
- 5.5 WiMAX無線寬帶接入
- 5.5.1 WiMAX的協議
- 5.5.2 WiMAX的技術
- 5.5.3 WiMAX的特點
- 5.5.4 WiMAX的應用
- 參考文獻
- 第6章 壓縮視頻流
- 6.1 壓縮視頻的流化
- 6.1.1 MPEG-2視頻流
- 6.1.2 視頻流容器
- 6.2 基本流
- 6.2.1 MPEG-2的數據結構
- 6.2.2 MPEG-2基本流
- 6.3 打包基本流
- 6.3.1 PES包的頭部信息
- 6.3.2 PES打包考慮
- 6.4 節目流
- 6.4.1 PS包的頭部信息
- 6.4.2 PS包的載荷信息
- 6.5 傳輸流
- 6.5.1 TS流的結構
- 6.5.2 TS包的頭部信息
- 6.5.3 TS包的載荷信息
- 6.5.4 多路節目的復用
- 6.5.5 節目專用信息
- 6.6 TS流的同步
- 6.6.1 分層的時間信息
- 6.6.2 系統時鐘和節目時鐘參考
- 6.6.3 時間戳
- 6.6.4 TS的同步機制
- 參考文獻
- 第7章 RTP視頻流傳輸系統
- 7.1 視頻流的傳輸
- 7.1.1 流媒體概念
- 7.1.2 傳輸層協議
- 7.1.3 流媒體傳輸方式
- 7.1.4 流媒體傳輸系統
- 7.2 RTP族
- 7.2.1 承載數據的RTP
- 7.2.2 檢測傳輸的RTCP
- 7.2.3 控制會話的RTSP
- 7.2.4 負責傳輸的UDP
- 7.3 流媒體服務系統
- 7.3.1 系統結構
- 7.3.2 流媒體服務器
- 7.4 流媒體同步技術
- 7.4.1 媒體同步
- 7.4.2 影響媒體同步的因素
- 7.4.3 主要同步方法
- 7.4.4 時間戳同步技術
- 7.4.5 音頻和視頻同步一例
- 參考文獻
- 第8章 HTTP視頻流傳輸系統
- 8.1 HTTP/TCP
- 8.1.1 視頻流傳輸方式比較
- 8.1.2 HTTP
- 8.1.3 TCP
- 8.2 DASH標準
- 8.2.1 企業的HTTP自適應傳輸系統
- 8.2.2 DASH的標準化過程
- 8.2.3 DASH標準提要
- 8.3 DASH的媒體呈現描述
- 8.3.1 DASH系統
- 8.3.2 DASH的數據格式
- 8.3.3 DASH的媒體分片
- 8.3.4 DASH的切換和同步
- 8.4 DASH系統的關鍵技術
- 8.4.1 DASH系統的工作過程
- 8.4.2 自適應速率控制技術
- 8.4.3 媒體的分片技術
- 8.4.4 用戶終端技術
- 8.5 DASH的開發和應用
- 8.5.1 DASH的研究和開發
- 8.5.2 DASH的應用
- 8.5.3 DASH小結
- 參考文獻
- 第9章 網絡視頻傳輸的質量控制
- 9.1 圖像質量評價
- 9.1.1 主觀質量評價方法
- 9.1.2 客觀質量評價方法
- 9.1.3 SSIM質量評價方法
- 9.1.4 部分參考和無參考評價方法
- 9.2 QoS保證
- 9.2.1 QoS概念
- 9.2.2 基本的QoS業務模型
- 9.2.3 基于終端的QoS保證
- 9.2.4 基于網絡的QoS保證
- 9.3 QoE保證
- 9.3.1 QoE概念
- 9.3.2 視頻業務的QoE
- 9.3.3 QoS與QoE的關系
- 9.3.4 視頻質量評價QoE
- 9.3.5 QoE客觀評估模型
- 9.4 碼率控制
- 9.4.1 碼率控制機理
- 9.4.2 常見碼率控制方法
- 9.5 擁塞控制
- 9.5.1 網絡擁塞的產生
- 9.5.2 網絡擁塞的控制
- 9.5.3 TCP友好的擁塞控制
- 參考文獻
- 第10章 視頻流傳輸的差錯控制
- 10.1 傳輸差錯的產生
- 10.1.1 網絡因素
- 10.1.2 終端因素
- 10.1.3 丟包對重建視頻的影響
- 10.2 網絡的差錯檢測和控制
- 10.2.1 網絡的差錯檢測
- 10.2.2 網絡的差錯控制
- 10.2.3 差錯檢測和控制的基本方法
- 10.2.4 終端的差錯控制
- 10.3 編碼端的差錯控制
- 10.3.1 編碼區域隔離
- 10.3.2 前向糾錯編碼
- 10.3.3 反向變長編碼
- 10.3.4 不等差錯保護
- 10.3.5 靈活的宏塊順序
- 10.3.6 可分級編碼和多描述編碼
- 10.4 解碼端的差錯控制
- 10.4.1 差錯掩蓋
- 10.4.2 空域幀內差錯掩蓋
- 10.4.3 時域幀間差錯掩蓋
- 10.4.4 混合差錯掩蓋
- 10.5 編解碼端交互的差錯控制
- 參考文獻
- 第11章 高清數字電視的IP網絡傳輸
- 11.1 高清和超高清數字電視
- 11.1.1 高空間分辨率
- 11.1.2 高亮度分辨率
- 11.1.3 寬色域范圍
- 11.1.4 大數據量
- 11.2 數字電視格式和接口
- 11.2.1 標清電視BT.601和BT.656標準
- 11.2.2 高清電視BT.709和BT.1120標準
- 11.2.3 超高清電視BT.2020和BT.2077標準
- 11.3 演播室視頻的網絡傳輸標準
- 11.3.1 傳統的SDI接口
- 11.3.2 SMPTE 2022標準
- 11.3.3 SMPTE 2059和IEEE 1588標準
- 11.4 數字電視的網絡傳播
- 11.4.1 網絡P2P視頻直播
- 11.4.2 內容分發網絡
- 參考文獻
- 第12章 網絡視頻流傳輸的應用
- 12.1 移動網絡的視頻直播
- 12.1.1 移動流媒體系統
- 12.1.2 移動視頻直播系統的構成
- 12.1.3 流媒體服務器
- 12.1.4 移動視頻直播的關鍵技術
- 12.1.5 手機直播系統一例
- 12.2 IP網絡視頻會議系統
- 12.2.1 視頻會議系統的構成
- 12.2.2 視頻會議系統的網絡要求
- 12.2.3 視頻會議系統的關鍵技術
- 12.2.4 視頻會議系統的發展
- 12.3 IP網絡視頻監控系統
- 12.3.1 視頻監控的發展
- 12.3.2 視頻監控系統的結構
- 12.3.3 視頻監控系統的關鍵技術
- 12.3.4 視頻監控實例
- 12.4 IP網絡電視系統
- 12.4.1 IPTV的系統構成
- 12.4.2 IPTV的關鍵技術
- 12.4.3 IPTV的標準化
- 12.4.4 IPTV的服務
- 參考文獻 更新時間:2020-11-02 09:3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