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書友吧 2評論第1章 電影《八佰》觀后感
昨天去看了電影《八佰》的午夜場,因為各種原因,我是一個人去的。
很久就想去看這部電影了,雖然是推遲了一年多,但是這部電影沒有辜負很多影迷的期待。
導演管虎12年籌備的良苦用心在這部電影里盡數體現。影片的主角不是什么單一的英雄人物,他們是淞滬會戰中無數個倒下的八佰壯士,是抗戰中犧牲的3500多萬軍民,是那個年代國家危亡之際每個有良知的中國人的擔當和勇氣。
導演通過有限的片長盡力通過臺詞和群像來表達這些價值觀和歷史意義。基于此點,我不認同網上說的什么改變了史實,虎頭蛇尾的評價。這不是紀錄片,是導演通過電影想向觀眾講述上海淪陷前中國軍人的精神以及社會各階層因為這些人堅守四行倉庫激發出的人性深處的民族血性。
他們和我們一樣也都有血有肉,有父母妻兒,有想完成的心愿,有自己對未來的憧憬。
他們很清楚:人死了,就什么都沒了。誰都想活下去,但是有些事總要有人去做,身后的家人同胞總要有人去保護,這個國家需要有人去守護。既然趕上了,怕是沒有用的。所以這些人留下了,并且用自己的命去踐行了什么叫舍生取義,兒所愿也!
看過電影的人應該都會有種共鳴,對于這個國家,對于這個民族,面對那個時代拼死抗爭的同胞一樣的愛國的感情。
我覺得玩吃雞、王者、英雄聯盟……固然很刺激,養家糊口活在這個時代固然也同樣艱難且重要。但是,走進電影院去看這樣一部電影,接受這樣的刺激也是我們這個時代的需要,民族的需要,那些被遺忘的熱血和種子也在我們心里生根發芽。
有些已經被塵土掩埋的東西依然值得我們翻出來銘記,那個時代的他們已經盡自己所能做到了最好,雖然最后八佰壯士最后活下來的人的結局并不美好,但是他們終究讓我們看到了塵土里的微笑,人性深處的民族血性。
更多的人會因為這部電影記住或者愿意去了解曾經的歷史,我們當時那么難,可我們走過來了,不是因為別的,只是因為那個時代的他們有“八佰”精神。
就像那首《從軍歌》唱的那樣:
君不見,漢終軍,弱冠系虜請長纓;
君不見,班定遠,絕域輕騎催戰云!
男兒應是重危行,豈讓儒冠誤此生?
況乃國危若累卵,羽檄爭馳無少停!
棄我昔時筆,著我戰時衿,一呼同志逾十萬,高唱戰歌齊從軍。
齊從軍,凈胡塵,誓掃倭奴不顧身!
君不見,漢終軍,弱冠系虜請長纓;
君不見,班定遠,絕域輕騎催戰云!
男兒應是重危行,豈讓儒冠誤此生?
況乃國危若累卵,羽檄爭馳無少停!
棄我昔時筆,著我戰時衿,
一呼同志逾十萬,高唱戰歌齊從軍。
齊從軍,凈胡塵,誓掃倭奴不顧身!
我們不能經歷他們的時代,但是我們應該記住是誰讓我們有了現在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