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書友吧第1章 仙農招募令
玉洲,泉城。
今早,城衛在全城張貼告示,引起了泉城各色人等的高度關注。
原來,玉洲的修仙大派玉泉派首次面向凡人招收靈植夫,只要年齡在二十歲以下,精通種田的人都可以參加報名考核。如果有靈根的人,則可以不受年齡限制。
這則消息,讓沒有靈根的人興奮不已,以為這是一次難得的鯉魚跳龍門的機會。
然而,到了中午,關于這件事的議論便平息了下來,絕大部分人已經不再關注此事。
玉泉派這次的反常舉動,很快便被消息靈通人士曝出了背后的隱秘。
玉泉派以前招募仙農一般每十年在玉洲的中心城市泉城舉行一次,招收對象為練氣期四層以上的散修或者有潛質的修仙世家子弟,年齡還得不超過十五歲。但必須擅長靈草、靈米、靈木之類的種植。那時一到招募的日子,泉城內便會出現大量的修仙者,把泉城里的高檔客棧擠得滿滿當當,城中心的商業大街所有凡人都不得進出,否則殺無赦。
不過,近五十年來,這種盛況已經不復存在,想要借此機會進入玉泉派的修仙者越來越少,哪怕是散修也不愿意來了。
因此,玉泉派招募仙農的條件變得越來越低,這次甚至直接招募凡人,連個年齡要求也沒有,幾乎讓人驚爆了眼球。條件如此低的弟子招募,在仙修界算是得上是奇聞了。
玉泉派究竟發生了什么?難道他們掌握了凡人修仙的秘訣嗎?
……
種種猜測都有。
但對于泉城的常住居民來講,哪怕是凡人,大都有一種感覺,天上掉餡餅的事哪有這么容易發生,被弄去當炮灰的可能性最大了。平平安安的過一輩子不好么,何必硬要強求呢!
難道就沒有人對此事感興趣呢?
當然也是有的。
所謂富貴險中求,況且玉泉派還算得上是玄門正宗,是玉洲的守護者,讓凡人能夠在這片廣袤的地域中安居樂業。能夠進入玉泉派,渡一回金甚至成為高高在上的修仙者,吃點苦受點累還是挺值的。
哪怕是以后被趕回家,也有吹噓的資本不是:老子曾經修過仙!
心中這樣想的人是大有人在,但擅長種植這一條卻難住了大部分的人。
因為玉洲承平日久,商業發達。在泉城討生活的人越來越多,泉城在近百年間已經擴大了十倍不止,人口呈爆發式增長。其中貢獻最大的便是散居鄉野的農夫,他們從四面八方涌入泉城,干著泉城最苦最累的活,住著泉城最破最舊的房子。有些人甚至在連房子都沒有,在城外貧居窟搭建簡易的茅草棚子,一遇大風大雨便連落腳的地方也沒有,淪為難民甚至是乞丐。
有人不禁會問,為什么這些人不返回鄉間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安穩日子?
很簡單,在泉城隨便找點活干便能解決一口三餐,即使沒有本事養活自己的人,還可以吃救濟或者乞討,誰叫泉城的富人多,做慈善的人也多呢!
在鄉間種田,哪怕你能夠因此致富,也會被人瞧不起,被叫作土財主甚至是鄉巴佬。而且如果你的田地貧瘠,或是種田技術不好,大概率難以養活自己,還不如去泉城當個乞丐呢!
所以說,來到泉城謀生的人,盡管大多過得并不如意,都在苦苦堅持,但幾乎沒有人會主動離開這座城市。即使不能在城內立足,也會在城邊上暫住,堅決不會回到鄉野之中去。
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大概便是如此。
……
十日后的泉城西門,一輛馬車緩緩地進了城。馬車夫是一名年約四十的壯漢,滿面疲憊之色。有些破舊的馬車內端坐著一名書生模樣的中年人,看起來要比趕車人稍微年輕一些。
書生名叫陸若成,剛滿三十八歲。壯漢名叫陸默,八年前跟隨陸若成,成了陸家的一名家仆。兩人雖為主仆,實際上情同兄弟。
陸若成是玉洲棄縣平樂鎮陸家莊莊主,家中有良田百頃,山林無數。陸若成自幼喜好讀書,父親陸真也花大力氣培養兒子。陸若成十七歲時便高中舉人。之后便到泉城游學三年,為以后進軍仕途開拓眼界。三年后,陸若成返回陸家莊。
陸真以為兒子回家后會靜下來讀書,在學業上更進一步。不料,陸若成雖然仍然手不釋卷,讀書不輟。卻對那些經世致用之學興趣缺缺,反而對種植之術情有獨鐘。每天讀書之余,陸若成會花大量時間栽花種草,還常常到地里田間與佃農們一起勞作,向他們請教種植方面的各種問題,十足的退休歸隱之態。
父子倆因此大鬧了數回,陸真甚至以斷掉陸若成生活花費為威脅,迫使陸若成把精力回歸到考取功名上來。在陸若成的陽奉陰違之下,陸若成過了兩年多半耕半讀的日子。
陸若成在二十歲時,不負老父所望考中了進士,當上了玉洲洛水縣縣令。
終于能夠脫離父親的掌握了,陸若成迫不及待地告別父母,趕往洛水縣上任。在任上,陸若成高度重視耕作之事,常常到鄉間走訪調查、勸課農桑,有時還與治下民眾一起勞動,被親切地稱為“農夫縣令”。
陸若成還在縣衙邊上開辟了兩畝田地,無事時帶著衙役們一起動手,種上一些蔬菜瓜果,解決了洛水縣迎來送往的部分所需,變向地提高了縣衙一干人等的待遇。
陸若成勤于農事,雖為老百姓所喜,卻無法得到朝廷的重用。
陸若成進入仕途,本非其所愿,不過是為了不與父親陸真發生直接沖突的權宜之計。他成為洛水縣一縣之主后,把主要精力都花在了種植之上,應酬之事大多交給了縣丞高升等人。即使是上官駕臨洛水縣,陸若成也極少親自出面,因此多次被申斥不敬上官、目中無人。若不是洛水縣的農事治績成果斐然,陸若成早就被降為吏員,甚至是被趕回家了。
陸若成也是個淡然處之的性子,依然我行我素,耕作讀書兩不誤,越來越不近人情。就這樣過了十年,陸若成終因不善鉆營而被免去了縣令之職,高升卻接替了他的位置。陸若成被勒令回家候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