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事半功倍的生活法則:懶人非常成功的14個秘密
最新章節
- 第30章 做自己想做的事,做自己想做的人——事半功倍的成功法則(2)
- 第29章 做自己想做的事,做自己想做的人——事半功倍的成功法則(1)
- 第28章 懶人最應該拋棄的壞習慣——事半功倍的習慣法則(2)
- 第27章 懶人最應該拋棄的壞習慣——事半功倍的習慣法則(1)
- 第26章 懶人更應相信自己的能力——事半功倍的做人法則
- 第25章 懶人的快樂工作法——事半功倍的工作法則(5)
第1章 前言
事半功倍,享受快樂的懶人生活
事半功倍,花最少的時間取得最大的成績是每個人的夢想遵循事半功倍的生活法則,我們都能享受成功的快樂。
無數人證明了這一點,努力工作并不能如預期的那樣給自己帶來快樂,勤勞也并不一定能為自己帶來想象中的生活。或許,有的人通過勤勞得到了相應的回報,但雖有所成,卻郁郁寡歡,不斷陷入人生的困境。也許你一直在努力工作,而且堅信勤奮會有回報,這無可厚非,但你是否更應該考慮減少無謂的精力、時間的浪費,用高效的工作方法來獲取最大的成功呢?
懶惰其實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可能是一種優點,聰明的懶人往往也能夠成功。長期以來,人類都有一種普遍的觀念,那就是鄙視懶惰一說起懶惰,人們就深惡痛絕。其實,從某和角度來說,“懶”是一種創造的動力,也能提高生產的效率。
猶太人漢弗特就是推崇這種“懶惰”哲學的人。他在加拿大渥太華開設了一家豪華賓館,處事甚為“懶惰”,凡是能吩咐別人干的事,他絕不躬親。賓館業務雖然繁忙,他卻整天悠閑自在。年終時,他讓賓館分別評選出10名最勤快的員工和10名最懶惰的員工,然后讓人把那10名“懶惰”的員工叫到他的辦室,這些員工心中忐忑不安,心想老板肯定要炒他們的魷魚。令他們大跌眼鏡的是,一進門,漢弗特就說道:“恭喜各位被評為本賓館最優秀的員工。”令他們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漢弗特招呼他們坐下后,笑著慢慢解釋道:“據我觀察,你們的‘懶’突出表現在總是一次就把餐具送到餐桌上,習慣于一次就把客人的房司收拾干凈,一次就把工作干完,討厭多走半步路,討厭做第二次。因而在別人眼里你們整天閑著,在偷懶。但依我看,最優秀的員工全無例外的都是‘懶漢’,因為你們‘懶’得連一個多余的動作都不愿做。而勤快員工的‘勤’,大多表現在他們整天忙忙碌碌,不在乎把力氣花在多余的動作上,做一件事不在乎往來多少趟、花多少時間,這樣能有效率嗎?”
我們從小就聽長輩們說起過懶漢,仿佛懶惰是最丟人的事。實際上,某種意義上正是“懶漢”推動了社會的進步。
因為“懶”,所以會想辦法取巧,會為了實現“瀨”而開動腦筋,這個意義上說,人類的許多進步不正是由想偷懶的懶漢推動的嗎?
一百多年前,有個叫漢弗萊·波特的少年,人家雇他坐在一臺討厭的蒸汽發動機旁邊,每當操縱桿敲下來,就把廢蒸汽放出來。他是個懶漢,覺得這活兒太累人,于是想辦法在機器上裝了幾條鐵絲和螺栓,使得閥門可以靠這些東西自動開關了。這么一來,他不但可以脫身走掉,玩個痛快,而且發動機的功率立刻提高了一倍。正是他的“懶洋洋”發現了經復式發動機活塞的原理。
早先的農業機械都沒有供機械駕駛員坐的座位。起初想到安座位的肯定是懶漢,因為他們懶得整天在田地上走路,他想要坐著干活,于是又一個發明誕生了。
人類杰出的工程師——人類動機的研究者弗蘭克·B·吉爾布萊思,喜歡把各行各業優秀工人的勞動動作拍成影片,以判斷一種工作最少可以用幾個動作完成。他發現,懶漢往往才是最優秀的工人,人們可以從他們身上學會許多東西,這種人懶得連一個多余動作都不肯做。而勤快一些的工人的效率要低得多,因為他不在乎把力氣花在多余的動作上。
人們正是懶得推磨,才發明了風車;懶得走路,才發明汽車;懶得洗衣服,才發明了洗衣機……懶惰的人,常常會閃爍出創造的火花。
遵循事半功倍的生活法則,懂得懶人哲學,做一個聰明的偷賴者,你會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