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 第17章 錢與人生——把財富上升到幸福的高度
- 第16章 財富保衛戰——小心那只“搶錢”的“手”
- 第15章 投資組合——為你的“雞蛋”多備幾只“籃子”
- 第14章 房地產——除了住,房子還能用來干什么
- 第13章 信托——自己走路,不如“高人”指路
- 第12章 外匯——放眼國際賺“逆差”
第1章 入門篇——先理“腦”,后理“財”
理財可以改變人的一生
之所以說理財可以改變人的一生,是因為在理財的過程中,人們可以感受到理財帶給自己的實實在在的利益和影響。比如說,通過理財,人們會養成一個合理的消費習慣,不再沖動消費或者過度消費,另外,通過學習,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市場,把握投資方向,最終獲得收益。
在理財的過程中,人們會對自身的經濟狀況有一個更清晰和透徹的了解,而這恰恰是現在很多人所不具備的。通過管理自己的財產,并將其變活,最終達到錢生錢的目的。
會賺錢不如會理財
所謂“你不理財,財不理你”,有的人雖然能賺錢,奮斗了一輩子發現自己還是一無所有。有的人雖然在賺錢方面平庸,但是卻通過理財,最終給自己和家人獲得了一份堅實的保障,這就是理財的作用。
所以說,會賺錢不如會理財,理財可以讓一分錢不斷變大,最后變成100塊錢。這個過程也許很短,也許很長,但是只要能夠堅持下去,就一定能夠獲得勝利。
理財不僅僅是經濟學家的事
在過去,理財似乎只是經濟學家們呼吁的一個概念而已,人們認為理財只是經濟學家的事,和老百姓無關,現如今,理財已經走進了千家萬戶,越來越多的人都開始了解理財的重要性,并且積極努力的學習和掌握理財的方法。
其實,理財也是人們的一種生活態度。一個積極向上,對生活充滿熱情的人,才會努力學習理財,并且把理財融入自己的生活中,享受理財帶給自己的利益和快樂。
理財和有錢不沖突
有的人認為自己經濟條件比較好,所以不需要理財,只要把錢存進銀行吃利息就行。其實,理財和有錢并不沖突,越是有錢越應該合理規劃自己的資金。
比如說,先將自己的日常開銷做出一個明細出來,這樣就知道有多少閑置資金,然后再選擇一個合適自己的投資領域,不斷學習和總結,最終達到理財的目的。
理財就是保衛自己的錢袋
現如今,很多人都沒有足夠清晰和透徹的消費觀,常常造成金錢和資源的浪費,而理財恰恰能夠幫助這些人改掉這些習慣,從而保衛住自己的錢袋。
儲蓄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通過儲蓄,人們不僅不會染上亂花錢的毛病,還能獲得利息。如果選擇投資,那么大家必定將絕大部分的精力都投入進去,專心為自己的錢包努力。
理財是一種賺錢的游戲
幾乎每個人理財的目的都是賺錢,讓小錢變大錢,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理財就是一種賺錢的游戲,只是你要對這個游戲的規則非常熟悉和了解,才能真正得心應手。
比如說,理財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投資方式,不能一味按照自己的想法和偏好投資,或者是直接隨波逐流。另外,在這場游戲里,要贏得起,也輸得起。畢竟每一場投資都不是確定的,投資者必須調整好心態,才能迎接挑戰。
清楚你的財務狀況
在進行理財以前,先對自身的財務狀況有一個詳細的了解是非常必要的。因為理財理的是財,如果對自己的錢都不了解,又要如何理呢?所以,在理財以前,先對自己每月的收入、支出做一個詳細的計算,然后計算出自己究竟有多少閑置資金可以用來投資,哪些錢應該存錢保本,哪些錢是用來應急的。
當一切都規劃好的時候,再進行理財才能保證萬無一失。
學習良好的理財習慣
雖然說習慣是慢慢培養的,但是有的時候我們必須通過取經才能學習良好的理財習慣。比如說,有的人從青年時代就開始理財,一直到中年都仍然保持這個習慣,那么從這樣的人身上我們就能學到很多東西,專業的知識、堅定不移的態度、創新的觀念等等。
習慣這個東西可以通過潛移默化慢慢的影響自身,從別人身上我們可以更深刻的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從而進行改良。
把握理財的“通用”原則
所謂理財的通用原則,實際上就是指的是在理財的過程中有很多法則其實是通用的,比如說,培養健康、良好的心態,否則在面臨市場動蕩和損失的時候,不能及時調整心態,重新投入進去。還有就是在進行投資的時候,要把握好國際方面的大形勢,因為不管是股票、基金還是債券,都和國際經濟、政治形勢有很大關系,如果對當前的動蕩不夠了解,那肯定會遭遇風險。
確定正確的理財目標
每個人的理財目標其實都有所不同,有的人理財是為了管理資產,有的人是為了賺錢,有的人是為了獲得利潤,有的人是圖一時的新鮮。不管是哪種理財目標,最關鍵的就是不要好高騖遠,要切合實際,要符合自身的情況。
就拿老年人來說,理財自然是為了保值,為了獲得收益,但是如果投資股票這種風險較大的理財產品,那么必定不大合適,因為老年人的風險承受能力較低,在理財的時候,更應該選擇那些風險較小,并且有穩定收益的理財產品,才能確保不會對自己的生活造成太大影響。
理財產品應精挑細選
投資者主要分為保守型、穩健型、平衡型、成長型或進取型,從而導致不同類型的投資者風險承受能力也有很大不同。在挑選理財產品的時候,先要對銀行有一個大致的了解。一個銀行發行的產品種類、理財品牌的定位、收益實現能力、以往的總體業績可以體現一個銀行理財產品背后的投資標的的運作能力、運作風格。
而理財產品的類型,是保證收益型、保本浮動型、非保本浮動型還是部分保本型這直接關系理財產品投資的基礎資產在發生虧損后給客戶帶來的損失和保障。
理財的目的是增加資產
對理財有所了解的人其實都知道,理財就是為了錢生錢,換句話說就是為了增加資產。在理財的過程中,會有賺錢的時候,也會有賠錢的時候,但是這都不會影響理財能夠給人們帶來收益這一個的事實。
對于投資者來說,應該正視理財,不要單純的把理財當成賺錢的方式,而是當做資產管理的工具,通過管理,達到增加資產的目的,這才是理財的核心所在。
財商教育的關鍵因素
財商(Financial Intelligence Quotient,簡寫成FQ),指的是一個人認識財富和駕馭財富的能力,是人在社會經濟中的不可或缺的生存能力。簡單的說,財商就是是賺錢能力、管錢能力和花錢能力的集合。
從小對孩子進行財商教育,其實就為了讓其樹立理財觀,不要讓“知識用到方恨少”。系統、正規的財商教育,父母、師長的言傳身教也是為了讓孩子從小樹立正確的金錢觀。
財富升值秘籍
理財的最終目的就是讓“錢生錢”,但是在達到最終目的以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首先需要做好自身的資產配置。其次在投資過程中,學會根據投資趨勢、資產變化因素等動態調整自己的投資組合。
給力的消費觀念
現如今很多人都有愛慕虛榮的一面,尤其是市場上各種各樣的奢侈品層出不窮,人們為了體現自己的身份地位,不得不投入重金購買。但是這些東西往往華而不實,當真正有急事需要用錢的時候,這些奢侈品是一點用都關不上。
所以說,在理財以前,先要培養自己的消費觀念,錢要花在刀刃上,不要任由自己的虛榮心指引自己消費。真正高品質的生活是體現在快樂和充實上,而不是手拿著LV的手提包。
投資要趁早
美國有這樣一則新聞,那就是一對夫婦為了培養孩子理財的習慣,要求孩子每個月都把零花錢的10%拿出來作為自己將來大學的學費,十多年下來,孩子竟然攢夠了好幾萬,并且一直保持這個理財的習慣。
但是這種教育方式在中國并不常見,因為很多人都不認為理財要趁早,殊不知如果從小培養孩子的理財習慣,那么等到他們長大以后就不會因為過度消費而失去了保障。
選好投資寶地
現如今的投資理財產品層出不窮,很多投資者都被這些產品弄得眼花繚亂,不知道究竟該選擇什么,最后只好聽從所謂專業人士的建議,選擇了一個自己根本不了解的領域,被別人牽著鼻子走,最后還是一無所獲。
所以說,投資最重要的就是選擇最適合自己的領域,你擅長什么,喜歡什么,然后在這個領域努力,才能最終達到理財的目標。
喚醒沉睡的工資
現如今很多人都習慣把每月的工資放到銀行卡里,不管它,需要的時候再取出來。其實這樣做是非常浪費的,如果能夠掌握一定的理財方法,就能讓死工資變活。
比如說,設立一個定期儲蓄賬戶,然后通過賺取利息的方式增加收益。或者用其中一部分錢來投資,不管獲得多少收益,對投資者來說都是有利無害的。
用智慧賺錢
所謂用智慧賺錢就是在投資理財的時候一定要掌握正確的方式,并且保持積極、謙虛謹慎的態度。對于每一個投資者而言,投資并不一定都能達到賺錢的目的,但是如果能夠將態度、習慣、技巧、方法、經驗、智慧緊密結合起來,就一定能夠有所收獲。
而這樣做的前提就是要加強學習,只有對自己投資的領域有深刻的認識,才能保證投資如魚得水。
尋找屬于自己的“錢”途
現如今,越來越多的人都通過投資理財而達到獲取財富的目的,但是對于有的人來說,財富似乎離自己越來越遠,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走錯了路。
投資理財既是一種生活方式,也是一種人生道路,如果走錯了路,選錯了方向,那么不僅不會達到目的,還有可能一敗涂地。所以,在進行投資理財以前,一定要先對自身有一個明確的認識,然后根據自身情況選擇適當的理財方式。
理財貴在心態
相信大家都有這樣一種感覺,那就是如果對某件事有興趣,有熱情的時候,就會全身心投入進去,哪怕會遇到不少困難,仍然樂在其中。如果對某件事沒有任何感情,抱著可有可無的態度,到最后還是一事無成。理財也是如此,心態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一個真正對理財有興趣,有熱情的人,會積極樂觀的看待這個過程,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的完成這個過程,到最后她會發現,自己得到的不僅是財富,更是快樂和享受。
堅持才能勝利
很多人雖然經歷過理財的過程,但是因為不夠執著和堅持,最后還是功虧一簣。其實,理財靠的是信念和毅力,從一點一滴做起,一年下來,肯定會有所收獲。當然,這個過程是漫長的,如果沒有堅定的信念是無法堅持下去的,只有堅持才能最終取得勝利。
在此,我建議大家不妨在開始的時候采取強制的策略,當理財成為一種習慣的時候,就會把它當成生活的一個組成部分,不斷的學習和進步,最終一定能夠有所收益。
理財規劃應隨生命周期調整
理財是一生的規劃,在不同的生命周期中,不同的年齡段,消費和支出、財務狀況和風險承受能力也在不斷變化,所以才能隨時調整自己的理財規劃。
比如說青年時期,沒有什么經濟負擔,可以選擇帶點風險性的投資產品,而中年期,要注意開源節流,穩健投資。老年期最重要的自然是資金的安全。所以說,根據自己不同的生理周期制定相應的理財規劃,對人一生的發展都是有重大影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