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報

保晉風云
最新章節: 第27章 跋
長篇紀實小說反映的是發生在公元1896年(光緒二十二年),清朝政府在西方列強的堅船利炮面前軟弱無能,出賣主權,把山西的煤炭開采權出讓給英國福公司,期限六十年。這種對山西煤田的壟斷掠奪,引起了山西人民強烈不滿和反抗,首先從平定州爆發了著名的爭礦運動。在爭礦運動中,晉商紳士成為運動中的中流砥柱,赴京請愿,要求清廷向英國福公司收回礦權。在爭礦運動的壓力下,英國福公司無法在平定州立足,退回北京,給清政府施加壓力。清廷允許山西的巨商紳士籌集二百七十萬兩白銀從英國福公司手中贖回礦權。爭礦運動取得了勝利之后,晉商紳士集資開辦了山西第一家現代煤礦大型企業保晉公司。當時的保晉公司僅在陽泉就開辦了六個煤礦(即延續至今的陽煤集團),一個鐵廠(陽鋼)。太原、大同、霍州、潞城、晉城等地同時開了使用電與機器的八個煤礦分公司(解放后山西的八大礦務局)。從此,山西的近代民族工業走上了歷史舞臺。保晉公司成立后經歷了清末、北洋政府、民國、閻錫山統治時期,歷盡滄桑,在中國近代民族工業史上寫下了濃重的一頁。山西現代的多數大型煤炭企業皆由保晉公司的延續發展而來。保晉公司是山西近代民族工業的搖籃。保晉文化是山西近代工業文明的發端。陽泉是爭礦運動的發源地。爭礦運動的爆發孕育了保晉公司的創辦,也摧生了陽泉市的誕生。保晉文化是陽泉獨一無二的歷史文化遺產,是山西得天獨厚文化資源,作者忠于史實而不拘泥史實,用紀實性長篇小說形式,融真實與藝術一體,成功地塑造了黃植淵等民族英雄形象。這是一部反映重大題材的文學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