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 第23章 縱使凡間三千事 需得菩提授真傳
- 第22章 才曉仙途千百事,便知人間萬般愁
- 第21章 百般磨難終得果 驚蟄一雷始入山(下)
- 第20章 百般磨難終得果 驚蟄一雷始入山(中)
- 第19章 百般磨難終得果 驚蟄一雷始入山(上)
- 第18章 洞庭飄雪八百里 仙途漫漫何處尋
第1章 鵝毛落地千斤重 血染白衣蚍蜉輕
“大兵如市,人死如林。持金換粟,粟貴于金。”一首童謠,在孩童們的口中一聲一聲的傳唱著。悠悠的傳在小巷里,孩童的聲音,輕輕脆脆,好不動人,可家里的大人聽了,卻是重重的敲在心中,好不心痛!清晨的街道,大雪落了一夜,雪花飄啊飄啊,像鵝毛一樣,輕輕的落在街道上,滿街滿城的白色。整座揚州城好像披上了一層厚厚的銀甲,仿佛在準備著什么!年后街上零星的紅紙燈籠點綴著滿城的銀裝,也有一絲溫暖。細細的看著街道上的白雪,點點的殷紅,像梅花落在上面了,但又不像,孩童們不知道是什么印紅了白雪,大人們知道,這是血,是百姓的血,是強盜的血,是將士們的血!清晨的寧靜,也許是昨夜的鮮血和慘叫換回來的,顯得格外的壓抑,格外的珍貴,格外的靜!
就算大軍壓境,生活也得繼續,百姓的任務是生存,是活著,生活則是上面人的權力。大街上一聲聲的叫賣,此起彼伏,好像地上被血浸染的雪并不影響人們的生活,也許是習以為常,麻木了,也許是無能為力,放棄了。
“賣包子嘞,熱乎的包子,一文錢兩個了”,聽著叫賣,看著熱氣騰騰剛出籠的包子,好像昨夜發生了什么真的不重要,重要是不餓肚子就好了。
“伙計,給爺來八個包子,媽的,城上站了一宿,又餓又冷,累死老子了,快點啊,老規矩,記賬!”兩名剛下城樓的軍士,罵罵咧咧就在早點攤前坐下了。
“兩位軍爺,您二位都十多天沒結賬了,一直記著賬,您二位看能不能先給小老兒我施舍幾個?”老板也是無奈,可再無奈也要賠個笑臉,沒準軍爺心情好給個三瓜兩棗的呢。雖說有這個僥幸,可也是早就明白不會結賬了。
“誒,我說,老頭,你是活膩了吧,老子天天沒日沒夜的站崗巡邏的,替你們守著城墻,守著家的,要不是老子,你們上哪賣包子去?早死了吧?嗯?趕緊的,拿包子去,別特么不知道好歹,不然掀了你的攤子,再帶兩碗豆花過來!媽的,沒個眼力勁兒的!”
一頓辱罵加恐嚇,賣包子的小老兒哪是這兩青壯軍士的對手,有苦不敢說,有怒不敢言啊,只得無奈去拿包子和自己白搭進去的兩碗豆花。心想,別再著魔這錢了,沒準他兩沒輕沒重要了我小老兒的命,這亂成一鍋粥的天下,哪里還有他們小百姓的去所,活著就好,這亂世的兵就他娘的是狼,吃人不吐骨頭的狼。
兩軍士正樂呵著,心想,又白得一早飯,趕緊吃完,回家睡個囫圇覺,豈不美哉!
不遠處,一十六七小伙,身穿墨竹錦衣,腳踏金絲云履,頭戴錯金小冠,面潔如玉,身材修長,著手提劍,怒目前方,好一副英雄少年的氣概。只見得此子,三步并作兩步,離攤位六七米處,一個箭步沖出,哈!右腳踢中一名軍士的喉部,不愧是戍城的軍士,另一名軍士見狀立而起身,再看少年右腳未落地,又是回身使出一個倒踢紫金冠。眨眼間,兩名軍士應聲倒地。再看此子,抱劍而立,輕描淡寫,好不威風!
“惡卒,甚是猖狂!速將銀錢交于老翁,不然必讓爾等從此無法再吃包子再喝豆花!”前幾句說的是字字鏗鏘,威風凜凜,后幾句又是說的輕輕松松,好不玩味兒!
“誒?我乃揚州城城門候,你敢打我?小子你找死!”只見得一軍士面紅耳赤的說道,也不知道是被踢中喉部一口氣上不來憋得,還是被少年一腳踢倒,丟人臊的。
“大哥,收著點,這小子穿著太貴氣,他手中的劍,三尺七寸,鑲玉錯金,劍鞘看樣子是花梨木制,能配此劍著此衣者,非刺史以上財力,怕是難啊,但咱揚州刺史的兒子,我是見過的,不是他,莫不是哪家隱士的少年,咱還是莫要惹事!”這被倒掛紫金冠踢倒的軍士眼亮,一眼看出貓膩,拽住他大哥,輕聲提醒。
“罷了,少年英雄,俠氣肝云,是老哥哥我做的不對了,這是二兩銀子。小老兒,還不拿去。”這城門守衛也不是擰種,識時問事也是一把好手,轉眼就變了臉,是個人才。“老哥哥我這就離開,弟弟還請自便”,轉眼,毫不露怯,帶著另一名軍士就離開了。
“兄弟,這小子怕不是那隱居咱們揚州的吳家后人吧,還是兄弟提醒的是,得罪了他,別說這身皮了,怕是命也沒了!算我倒霉,得,咱兩換家吧,不能餓著肚子回去啊,是吧,哈哈哈!孰為英雄,此乃真英雄也!哈哈哈!”這兩人離開此地,說著剛才的事,竟毫不生氣,反而有些得意自己的審時度勢,這就換個心情去另一家蹭吃蹭喝了。是啊,這樣的天下,只有這樣的人才能吃得開啊。亂世,無奈啊!
包子攤這邊,老翁正一個勁的感謝少年的俠義之舉,卻也是為少年擔心。“孩子,小老兒不值得您得罪這守城的軍士,這天下,當兵的是王啊!小老兒我也沒啥送您的,這剛出籠的包子,您帶回去吃吧,小老兒謝謝您了!”。
“老父請放心,本公子不怕那些蝦兵蟹將,這腳下的爛人,沒有一百也有八十了,還請老父放心,今后他們不會再來騷擾您了!”少年扭頭就走,一個凌空踏虛就離開了此地,踏著屋瓦不知去向。
說是清晨,可是這天越來越黑,少年也不在外面逛了,便回到自家的庭院,雖是自家庭院也走的小心翼翼,一是怕擾了家中的長輩,更多是偷著跑出去的,怕家中長輩怪罪。
“文璟!你回來了!”憑空聽得一聲悠揚的呼喊。
“稟太祖,孫兒此番前去城樓打探,見無義軍士擾民,便理論一番,太祖悉知,還請太祖莫要怪罪!”少年恭敬的對著庭院北面的后山深鞠一禮。
“來!莫擾了他人!”輕描淡寫又是一句。
少年一聽此話,便立刻輕手輕腳,踏過庭院,走過正堂,穿過山廊,走到后山一個用竹子建在半山腰的別院前。這別院高三層,呈塔狀,層層墜有青銅風鈴,每層九個,每個鈴鐺上都掛著一只嘲風,這雪打在鈴鐺上清脆入耳,雖是大雪紛紛,這鈴聲卻是一點不弱。
“太祖,文璟到了,可否進屋!”少年在雪中而立,深深的禮著,不敢抬頭,恭敬萬分!
“進來吧,這雪越來越大了!”
“喏!”少年人認真的走上臺階,打開著第一層竹樓的門,又輕輕關上。輕輕拍下身上的落雪,轉身便看見一鶴發童顏的老者,正盤坐在竹樓中的蒲團上,這寒冬天氣,屋里沒有任何取暖的東西竟然也暖和自在。“太祖!”這又是一禮!
“文璟,可知你為何字為文璟啊?”老者仍是打坐姿態,閉眼輕聲問道。
“稟太祖,文璟二字,是太祖在熹平三年為孫兒取自文才如海,璟耀漢國。希望孫兒學文極致,可以為大漢謀得萬世太平!”
“你文占三分,武占七分。若是為儒將也算是為大漢盡力,可你整日游于街市,行俠仗義。非說是你做得不對,而是,這天下不是打幾個人,行幾分仗義便可太平的。你可明白!”
“孫兒明白,孫兒下山后,定苦讀儒典,熟讀兵法,為大漢挽狂瀾于即倒!”
“哈哈哈,好孫兒,志氣甚高,罷了罷了,這天下非你一人可救,你且下山,備好行囊,游天下去吧!”
少年一臉不解,但也喏下,輕身下山去按太祖所說去準備了!
再看老者,立于竹樓頂端,望著北方,眼中的凝重,快要壓塌這座竹樓了。“這天下亂了,我吳家怕是也安生不了幾日了,只盼文璟可以立足于天下,重新讓吳家立于世上。哎,這些年,家中甚是寵溺小輩,這一個個的毫無志氣,好在沒有欺霸鄉里,罷了,隨他去吧!二樓、三樓的家伙,在這也有百年了,這一回,且隨老夫去吧!”話音剛落,只見得三道金光如流星飛向天際。
這天下,莫不是只有手執戈肩披甲才是主人。這雪越下越大,壓得城樓是越來越重,也壓得這天下越來越黑。尋常百姓家不覺得有什么,只當是這天氣越來越壞,越來越冷。但是在即將上任的揚州刺史劉馥眼里,這天下怕是要變天啊,雪下的越大,越是老天要洗刷這世間的血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