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報

中國短篇小說年度佳作2011
最新章節: 第29章 鳴謝與致歉
閱讀2011年的短篇小說,經常能發現一些不太熟悉的名字,這是令我欣喜的事情。與這一欣喜事情相伴隨的是,一些好小說都出自年輕作家之手,這真是喜上加喜。為什么我特別看重這一點,因為這不僅關系到短篇小說寫作的后繼有人,而且也關系到純文學性的小說能不能存在下去。我們一般將小說分為長篇小說、中篇小說和短篇小說,在我看來,短篇小說是文學性的小說樣式。現代的短篇小說從“五四”寫起,一直寫到二十一世紀,經歷了一個世紀的反復磨煉,應該說已經成為一個相當成熟的文體了。二十一世紀前后出現了一系列的社會的和文化的變革,比如市場經濟、互聯網、建立在高科技基礎上的新媒體,等等,這些變革對文學的沖擊不容低估。但唯有短篇小說似乎在這些外來的沖擊下顯得無動于衷。這說明短篇小說這一文體已經成熟為一個相當堅固的堡壘,它代表了傳統小說的審美形態,不會去迎合外在的變化。為了適應新的文學生產環境,許多文學樣式不得不改頭換面,而改來改去無非是兩種方式,一是把許多適應當下消費時代的新因素強行往文學里面塞,二是把傳統意義上的文學性盡可能地淡化。但文學為了適應消費時代的改變,帶來的并不是文學的新生,而是文學的泛化、矮化和俗化。當然,以達爾文主義來看這些會是一個樂觀的結論,因為優勝劣汰,舊的文學死亡了,會誕生一個新的文學形態,比如網絡文學、手機文學。但我始終認為,文化和文學拒絕進化論。因此,能夠將一種傳統的文學形態保存完好,將是人類文明的幸事。
因版權原因待上架

上架時間:2019-08-05 16:59:12
出版社:貴州人民出版社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已經獲得合法授權,并進行制作發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