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書友吧第1章 序章 風起
天下群雄以李淵勢大,在長安稱帝,建立唐朝,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事變登基,改年號貞觀。
時貞觀四年。
“起奏陛下!西突厥十五萬虎騎又進犯我中原大地,如今已到西海郡,河源郡郡守送八百里加急傳書請求陛下派兵支援!請陛下過目!”徐茂公躬身持笏,神色焦急地向李世明上奏。
“陛下,韓勇將軍的十萬西域軍全軍覆沒,韓勇老將軍也英勇犧牲,據探子回報,韓老將軍一生戎馬,戰死沙場后身軀也一直屹立不倒。”說著說著,徐茂公的眼睛里出現了淚花,聲音也變得哽咽了起來。“他的眼睛一直望著東南方,到死也沒閉上眼睛。”
從隋開始,西突厥曾侵犯過中原大地多次,但是都被隋朝大將和部隊抵擋在羅布泊之外,從未踏過羅布泊沙漠。然而隋暴政,天下群雄并起,各路反王都忙于招兵買馬,攻城掠陣,讓本就處于水火的百姓更加難以生存。
雖說隋氣數該盡,但始終有一支十萬人部隊常年駐守于羅布泊沙漠,守護著中原的邊界。他們不問任何事,朝廷的勾心斗角與他們無關,歷史的改朝換代他們也不是很在意,榮華富貴之類的就離他們更加遙遠了。
若是說這支部隊在乎什么,只有守衛邊界,保護西域和中原的勞苦人民。所以在耗時多年的群雄爭霸,隋唐演變中都未曾出現過西突厥的影子,可見這支部隊為百姓,為華夏大地付出了多少。
聽完徐茂公的上奏,李世民那雙犀利的眼睛微微一皺,沉思了片刻,仿佛是想到了什么,猛然站起,向文武百官宣布道。
“立即給朕頒布招兵文書,傳達各個郡城,命程咬金為先鋒大將,務必在半個月內招兵20萬。”
李世民站在龍椅前掃視著堂下眾人,看著朝堂之下帶著憤怒和亢奮的眼神的一眾武將,頓時心中被西突厥勾起的怒火消散了一點。他在思考應該讓誰帶兵出征,能給與西突厥狠狠地一擊,讓他們知道大唐不是誰都能進來的!
一眾武將眼中閃爍著精光,都想著能得到皇上的任命,擊潰西突厥,建功立業。這時,只見一位身穿紫色蟒袍,腰纏金色蟒帶,手持一條四棱多金裝锏的黑面七尺大漢走出朝堂隊列。
“陛下,臣秦瓊!愿領兵……”就在秦瓊請求授命之時,卻被一個手持鋼鞭,比秦瓊更黑的大胡子漢子走上殿前,雙手抱拳,躬身低頭,大聲說道。
“陛下!俺尉遲恭愿意出征,不把這些狗雜種剿滅了,俺尉遲恭就提頭來見!”尉遲恭一副咬牙切齒的樣子,整張臉仿佛都要擠到一起去了,眼睛里充滿著沖天的怒火。
見到尉遲恭上前搶先,秦瓊只好先退到一邊,等待李世明發話。李世民卻低頭沉思起來,眉頭緊皺,在殿前不停踱步。
“哎呀!陛下!這群蠻子狡猾狠辣,其他將軍都比較穩重,除了俺尉遲恭誰能與此蠻軍對抗?陛下!別考慮了!陛下,就俺吧!”尉遲恭本性就沖動,話多,一激動便壓抑不住自己的舉動,就算朝堂也是如此。
“成何體統!你先安靜一會兒!”思考的李世民被尉遲恭這么一鬧,心里更是沒主意,橫眉瞪眼對著尉遲恭就是吼道,隨即又像魏征、徐茂公尋求意見。“魏征、軍師你們有何看法,有沒有什么推薦的人選?不妨說來聽聽。”
李世民把目光投向魏征和徐茂公,他們倆走上前躬身行禮,相視一笑。
“陛下,臣覺得掛帥出征的最佳人選就是尉遲恭。”說完,徐茂公對著尉遲恭咧嘴一笑。本來被李世民訓斥,低頭悶悶不樂的尉遲恭聽見徐茂公推薦的是自己,猛然抬頭,雙眼閃著精光,卻是傻傻地呵呵笑了起來。
李世民看見尉遲恭的樣子,無奈的搖了搖頭,隨即看向徐茂公,想聽聽徐茂公的理由。
徐茂公手持著羽扇,指向尉遲恭,娓娓道來。“西突厥此次突然冒犯,來勢洶洶,韓老將軍十萬西域軍全軍覆沒,必是西突厥精銳之師,現蠻軍已抵達西海郡,西域百姓苦不堪言,面對如此囂張的蠻軍,必要尉遲將軍。”
說完,徐茂公停頓了一下,看了看魏征,在得到魏征的點頭示意后繼續說道。
“尉遲將軍勇猛不可擋,就當以重擊擊潰蠻軍,讓西域百姓恢復對我大唐的信心,而秦將軍比較穩重,現在此情況,需要的是大勝仗來刺激西域百姓,讓西域百姓自愿參軍。西域地勢太過險要,區域跨度甚廣,所以從中原調動兵馬耗時太久,損耗太大。所以,尉遲將軍是這首場大勝仗的必須人選。”
聽完徐茂公的一番分析,李世民陷入了思考中,而尉遲恭的眼睛也一直盯著李世明,透露出一絲緊張。
盞茶的功夫,李世民重新抬起頭,看向殿下眾人,說道:“尉遲恭何在!”
“臣在!”
“朕命你為征西討蠻大元帥,即日起,與程咬金共同招兵十萬并率京城三萬精銳討伐西突厥虎騎!程咬金作為先鋒大將,即刻點兵出發,十日內務必趕到河源郡!”
李世民命令完畢看向魏征,“魏愛卿,可有什么要補充的?”
“陛下,微臣覺得,秦瓊可以為征西監軍,督促尉遲恭,免得尉遲恭受到刺激控制不住自己的行為舉動。”
李世民點點頭,揮手讓太師記錄撰寫圣旨,又讓魏征繼續說下去。
“另外,微臣覺得應立即向北漠狼王購買戰馬,并要求狼王出兵協助,至于去北漠的欽差人選,微臣愿意親自前往下達圣旨!最后,要奪回韓將軍的尸體,為其追悼厚葬,犧牲人員親人也要撫恤。”
說完魏征向李世民行了一禮,便退回殿中間,等待李世明的旨意。
李世民聽完徐茂公和魏征的進言,點了點頭,讓太師記錄下來。
“對于兩位愛卿的進言,朕深感欣慰,不知還有哪位愛卿有不同的意見?”等了片刻,朝堂一片肅靜,默默無聲。
“既然如此,退朝。”說完,李世民從右側的門走出了金鑾殿。
“退朝——!”
隨著太監的最后一聲退朝,新的一天到來,而大唐對西突厥的戰爭也才拉開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