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清錢王2:時局即生意
最新章節(jié)
- 第15章 《大清錢王3:人情亦商機》劇情預(yù)告
- 第14章 搶漕運爭游上京城 斗洋人西堂生禍端
- 第13章 水月樓坐鎮(zhèn)對危機 清風閣并肩吐心事
- 第12章 清幫大鬧聯(lián)軍監(jiān)獄 清廷簽署《天津條約》
- 第11章 戰(zhàn)事告急商界起風波 洋軍破城那拉氏遇難
- 第10章 天津衛(wèi)借雞生蛋 大沽口聯(lián)軍逞兇
第1章 王興齋智救渝城 馬如龍入川平亂
重慶的這一次危機,對官府來說是一次重大的考驗,對商人來說是一個巨大的商機,而對洋人來說,則是一個絕佳的機會。
不管是俄國的葉夫根尼還是英國的艾布特,在他們的國家成功登陸上海以及中國的沿海城市,并在那里開設(shè)租界、掌握港口的特種運輸權(quán)之后,他們的野心便開始膨脹了起來,開始把目光放在了中國西南地區(qū)的重要城市,而云南和四川因此便成了洋人眼里的兩塊肥肉。
原因很簡單,云南接壤緬甸、泰國、印度,再過去便是不丹、尼泊爾,它是由中國通向世界的一個窗口,而從世界的角度來看,云南就是中國與世界的一個貿(mào)易中心;四川的地理位置和重要性,在中國更是無須多論,在我們的五千年歷史里,四川一直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它是天府之國,物資之豐饒,是任何一個省份無法與之比擬的。別的不說,單以一座在公元前256年所建的都江堰,就足以養(yǎng)育成千上萬的人,所謂天下山水在四川,實在不虛。
從戰(zhàn)略的角度講,控制了云南和四川,毫無疑問,等于是掐住了中國的咽喉。
在這樣的前提下,葉夫根尼便有了欲扼住重要經(jīng)濟命脈的想法,他利用山西會館,與祥和號挑起內(nèi)訌,進而一步一步將重慶引入不可收拾的大亂之中。如今他們預(yù)期的目標達到了,各種勢力交織在了一起,斗得不可開交。
到了這種關(guān)鍵時刻,往往也是讓人最為擔心的時候。洋人開辟的戰(zhàn)場畢竟是在中國,利用中國人相互交惡以獲取商機,萬一他們覺醒了,不斗了呢?
葉夫根尼覺得這是極有可能出現(xiàn)的狀況,一旦出現(xiàn)這樣的情況,他所有的努力都將付諸東流,而且還有可能為此付出沉重的代價。所以他請了英國人艾布特來幫忙,并且在重慶即將開戰(zhàn)之時,讓艾布特親自率領(lǐng)洋槍隊,以應(yīng)付不可預(yù)知的突發(fā)局面。
艾布特率著洋槍隊走上重慶街頭的時候,團練使正領(lǐng)著鄉(xiāng)勇滿城搜捕混入城內(nèi)的捻軍,看到這一幕,他的臉上露出了他那招牌式的優(yōu)雅的笑容,在他看來,這簡直是一個絕佳的表現(xiàn)機會,利用好了這個機會,他便將受全城矚目。
艾布特走上去跟團練使說,作為生活在重慶的一分子,為了保這個地方的安寧,他要和鄉(xiāng)勇一起參與搜捕捻軍的行動。
團練使沒有拒絕,作為一個非正式官員,他沒有膽量去拒絕這些令朝廷也畏懼三分的洋人,更何況他們的貨剛剛讓人劫走,參與搜捕捻軍是合情合理的。
于是一場滿城搜查捻軍的行動開始了,也許此時此刻,團練使并沒有意識到,他們跟洋人一起搜捕捻軍,等于向社會傳達了這樣一種信息:在危急時刻,重慶官府跟洋人是走在同一條陣線上的。
而這恰恰是艾布特想要看到的效果。
搜捕行動很順利,因為老百姓不敢私藏這些反賊,他們只能躲在一些偏僻的地方,所以很容易就能搜得出來。就在艾布特和鄉(xiāng)勇趕著這些捻軍往城門方向奔跑的時候,在城門對峙的兩方勢力,在態(tài)度上有了較大的轉(zhuǎn)變,誠如葉夫根尼所預(yù)料的那樣,他們覺醒了!
當一個人覺醒的時候,你想要再去糊弄他,幾乎是不可能的。
當艾布特看到城頭上士兵的武器都拿在手里,并沒有舉起來的時候,他便已經(jīng)意識到,現(xiàn)在他的難題來了。他是接到了捻軍攻城的消息后,才帶著洋槍隊出來的,如今城內(nèi)的捻軍都被搜出來了,如此長的時間過去后,城門還沒有動靜,這意味著什么,已無須再去細想,他明白如果不能及時地去解決,后果是難以想象的。
奔跑中的艾布特突然停了下來,他毫不猶豫地拔出了手槍,朝前面開了一槍。
艾布特所使用的是德林杰手槍,乃1825年美國人發(fā)明,美國總統(tǒng)林肯便是死在德林杰手槍的槍口之下。在清朝的時候,中國還沒有這種槍,對于當時的中國人而言,那簡直就是一種神器,可瞬間殺人于百步之外,所以當艾布特的這一聲槍響后,前面的一個捻軍應(yīng)聲而倒時,所有人都在一剎那愣住了,仿佛瞬間置身于一個奇異的世界,看到了驚異的一幕,忘記了害怕,亦忘記了奔跑。
隨著這一聲黎明前的槍響,重慶的天空一下子變得詭異莫測,沒有人知道接下去會發(fā)生什么,同時,一場前所未有的考驗亦隨之而來,是跟著洋人展開血戰(zhàn),還是拋棄前嫌共同來維護這一方土地?
艾布特的心里同樣也十分緊張,他開了這一槍后,拋棄了他優(yōu)雅的神態(tài),驀地大喝道:“還愣著干什么呢,捻軍就要里應(yīng)外合攻城了,快殺了他們啊!”
團練使蒙了,他只接到了搜捕捻軍的命令,如今城外的情況不明,他沒有權(quán)力做出這么一個重大的決定。于是他朝不遠處城頭上的唐炯和王擇譽望了一眼。
艾布特卻沒有給他們交流意見的機會,命令洋槍隊將捻軍圍了起來,亢聲道:“誰敢亂動就殺了誰!”
城內(nèi)的捻軍只有兩百多人,在一百多支槍口下,他們自然不敢亂動,這東西能殺人于無形,比風還快,哪個敢冒這風險?
艾布特朝捻軍掃了一眼,見無異狀后,便轉(zhuǎn)首朝那團練使道:“你不殺他們也可以,現(xiàn)在我把人交給你,由你接手看管,萬一讓他們跑了,責任由你來擔。”
那團練使自然不敢放走這些人,在沒有接到上頭命令之前,他只能接受洋人的這個指令。艾布特吩咐完后,則率領(lǐng)洋槍隊,迅速地往城頭跑去。
上了城頭后,他看到了跟之前想象中完全一致的場景,從兩方勢力所傳達出的信息來判斷,他們可能已經(jīng)達成了某種協(xié)議。艾布特動了動眉頭,瞬間又做了一個決定,要把這剛剛萌芽出來的和平徹底打破,這是為了生存,也是為了利益。
唐炯對洋人恨之入骨,他來重慶本就是為打擊洋人,只是他雖然勇猛,在謀略上卻略輸了對手一籌,這才一步步陷入到了風暴的中心。為此他如今對這些洋鬼子更是看不順眼,見他們堂而皇之地沖上城頭,野蠻地干涉他的事情,不由得怒火中燒,一個箭步?jīng)_將上去,朝艾布特喝道:“哪個允許你們上來的?”艾布特似乎早就料到了他的這種態(tài)度,并不在意,淡淡地道:“我來護城。”
唐炯聞言,氣極而笑:“這城是誰的城?還輪不到你來保護!”
“不,你錯了。”艾布特搖搖頭道,“我們的貨在朝天門碼頭被人搶劫了,損失了數(shù)萬兩銀子,換作你,你會無動于衷嗎?好,我們撇開這些私利不講,以重慶的安定團結(jié)來說,我們這批貨是用來救市的,物資再不補充進來,其后果你是知道的,這么重要的一批貨丟了,作為朝廷命官,你難道不應(yīng)該負點責任嗎?只要我把這事捅到你們的皇帝面前,你馬上就會被撤職,你會失去在我面前大聲說話的資格。但是我沒這么做,因為重慶亂象環(huán)生,需要你這樣的人來治理。現(xiàn)在我?guī)е覀兊娜藖韼湍憬藴绶促\,從小處說是為追回我們的貨,從大處來說,是幫你們平定重慶,讓老百姓重獲安生,這個道理即便是到你們的皇帝面前去說,也是說得通的吧?”
艾布特在言語中特意兩次提到了“你們的皇帝”,徹底把唐炯給難住了。他是武官,可多少也懂些經(jīng)濟,艾布特所言從生意的角度來看,并無不妥,因為讓銀子流通是件很正常的事情。可是如果將這種事情放之全國,那就十分可怕了。金銀儲備是考量一個國家的重要標準,國家的強大、富有與否,很大程度上由金銀的儲備量來決定,其道理很簡單,不管是哪個國家,其幣種都會上下浮動,甚至會貶值,以清朝前期為例,一兩銀子可換一吊錢,也就是一千文,而到了咸豐朝,銀價猛漲,一兩白銀能換一千三百文制錢!
當錢不再值錢的時候,一個國家必然會崩潰,會打亂社會秩序以及百姓的生活,這便是所謂的通貨膨脹。如果在這個時候,擁有足夠的金銀儲備量,就不必害怕通貨膨脹,國家完全有能力和底氣去調(diào)控市場。
而如果中國的金銀絕大多數(shù)都讓洋人卷走了,那么這個廣袤的國家就只剩下一個空架子了,只會越來越貧窮,越來越衰弱,最終走向滅亡。
這個道理大多數(shù)人都懂,朝廷的那些高官自然也是明白的。可是當一個國家混亂,當它的法律已無法去控制強權(quán)的時候,整個社會的秩序就會回到最原始的時代,那就是弱肉強食,在沒有找到有效的方法之前,茍延殘喘也許就是當前朝廷在強敵面前的態(tài)度。
艾布特兩次提到“你們的皇帝”,就是在威脅唐炯,如果這件事情真的爭論起來,你們的皇帝是會偏向我們的,這里沒有道理可講,在亂世強權(quán)才是硬道理。
唐炯緊握著拳頭,像是一頭被激怒的狼一般,惡狠狠地瞪著艾布特,極度的憤怒讓他的腦子嗡嗡作響,在隱約之中他似乎覺得這一次自己真的做錯了,不該來重慶,更不該去觸犯洋人,仿如一個爛透了的毒瘡,在沒有尋得良藥的時候去動它,只會引起疼痛和潰爛。然而另一種聲音卻同時又在提醒他,如果在這塊土地上,所有人都對洋人充滿了敬畏,都不敢去觸犯他們,由著他們胡作非為,那么這個國家將會淪落到什么樣的地步?
唐炯霍地抽出刀來,一步步朝艾布特逼了過去。他豁出去了,如果說每一個中國人都怕洋人的話,那么從這一刻起,他要改寫這段屈辱的歷史,要用他的鮮血和生命告訴世人,我們應(yīng)該勇敢地站出來,理直氣壯地去驅(qū)趕這些外來的侵略者!
王擇譽看到唐炯提著刀,一步一步逼向洋人的時候,著實嚇壞了,渾身打了個哆嗦,他是怕死,可他也不能眼睜睜地看著唐炯就這樣去送死,忙不迭一個箭步?jīng)_上去,拉住了唐炯的手,“唐大人,小不忍則亂大謀啊!”
唐炯回過頭去,紅著臉沉聲道:“還記得漢朝名將陳湯的話嗎?宜懸頭槁街蠻夷邸間,以示萬里,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現(xiàn)在他們就在眼前,巧取豪奪著祖宗給我們留下來的財產(chǎn)和土地,莫非你還不敢動手嗎?”
王擇譽蒼白的臉變了一變,他看著唐炯,似乎看到了他身上涌動的熱血。可越是如此,他越不能看著他犧牲,“還記得駱大人臨行時留下的話嗎?不管遇上什么事,都不可沖動,你要知道,萬一你有所不測,重慶怎么辦?”
唐炯一怔,停下了腳步。
艾布特的臉上閃過一抹冷笑,似乎料定了唐炯奈何不得他,就在唐炯止步的時候,他出手了。
“砰、砰、砰”的一陣槍響,在城頭冒出陣陣硝煙的同時,城下數(shù)十人應(yīng)聲倒地。
捻軍之中頓時慌亂了起來,人叫馬嘶,不知道該如何是好。百里遙臉上兇光一現(xiàn),似乎想率軍攻城,劉勁升卻阻止了他,“不能魯莽,撤到他們的射程之外去。”
“大掌柜……”百里遙望了眼城頭上的洋人,似乎心有不甘,劉勁升卻不容他置疑,斷然喝了聲:“撤!”
百里遙重重地嘆息一聲,下令撤軍。可還沒等他們撤遠,城上的槍聲卻密集起來,后軍之中不斷有人倒下。
唐炯一把甩開了王擇譽的手,大喝一聲,一如被徹底激怒的兇獸,不顧一切地咻咻然往艾布特撲將過去。艾布特冷笑一聲,舉起手里的槍,對準了唐炯:“你要是再敢走一步,我便要替你們的皇帝清理門戶了!”
這是多么堂皇的理由,卻又是那樣的荒誕而可笑!唐炯大怒道:“你要是敢向我開槍,今日你也休想活著走下城去!”
話猶未了,城內(nèi)陡起一陣殺伐之聲,唐炯霍地轉(zhuǎn)頭望去,只見那兩百多名捻軍奮力朝這邊殺將過來。他們知道城外就是他們的部隊,他們也看到了官府跟洋人合作,在逮捕著他們,如今城外的兄弟在洋人的槍口下慘遭屠殺,這種時候已沒什么可顧忌的了,必須及早出手,里應(yīng)外合奪取城頭!
正如王擇譽所猜測的那樣,在混入城來的那批捻軍之中,領(lǐng)頭的正是白旗總旗主龔得樹。他帶頭殺到城門口時,驀然發(fā)出一聲暴喝:“城外眾兄弟聽令,攻城!”
龔得樹習武出身,氣力驚人,這一聲喝音量極大,城外的捻軍聽得分明,紛紛掉頭,潮涌一般呼喊著殺了過去。
驚天動地的攻城之戰(zhàn)終于還是在這個黎明打響了,戰(zhàn)爭的陰云一下子在重慶的上空彌漫開來。
王熾看著這一幕,嚇得面無人色,他并不是怕戰(zhàn)爭,這樣的場面他早就已經(jīng)見識過了,他只是看清楚了洋人的真面目,以及他們的險惡用心。他們挑起了戰(zhàn)爭,卻讓中國人去自相殘殺,而這場戰(zhàn)爭過后,最大的受益者就是那些洋人!
“打不得,不能讓他們打起來!”席茂之的紫赯臉帶著抹驚恐之色,“這一打就沒法收拾了。”
俞獻建沉著馬臉道:“大哥說得沒錯,這是洋人的陰謀,必須想辦法制止他們。”
曾幺巴看了眼俞獻建,奇怪地道:“我們這里只有幾百人,他們卻有幾萬人,上去就能把你踩死,哪個龜兒會聽你說理?格老子的,我們也沖上去,殺上城頭,把那幾個洋鬼子送去見閻王得了!”
孔孝綱也奇怪地看了曾幺巴一眼:“洋鬼子的槍不認人的,你沖上去試試?”
曾幺巴粗糙的臉一紅,正要爭論,突聽背后傳來一陣蹄聲,回頭一看,十來匹快馬正往這邊奔來,“格老子的,這又是哪方面的人?”
王熾定睛一看,道:“是杜元珪,唐炯手下的總兵。”
杜元珪是奉了唐炯之命出去偵察敵情的,下了馬后,朝城門那頭望了一眼,臉色一變,朝王熾問道:“雙方兵力均在萬人以上,你可有辦法去中止戰(zhàn)爭?”
王熾沒有回答,抬頭望著城門的方向,久久未曾說話。
此時戰(zhàn)爭已漸近白熱化,不管唐炯愿不愿意打,他已然被拖入了戰(zhàn)爭的旋渦,無法自拔。
艾布特順利地挑起了戰(zhàn)爭后,帶著洋槍隊下了城樓,唐炯唯恐他再生出事來,叫王擇譽隨時留意著。
作為一名戰(zhàn)將,唐炯完全具備了應(yīng)有的條件,在如火如荼的戰(zhàn)爭中,他敏銳地嗅出了眼下可能出現(xiàn)的危機。艾布特下了城頭后,馬上就做了件令人震驚不已之事。
王擇譽聽了唐炯的吩咐,回頭看向城內(nèi)時,接下來發(fā)生的事情讓他驚駭?shù)靡蝗缫娏斯硭频模肷螞]回過神來。
艾布特讓洋槍隊分作三隊,一字排開,面朝著沖殺過來的捻軍,輪番開槍射擊,那兩三百名捻軍頓時就成了靶子,盡數(shù)倒在槍口下,只余龔得樹一人孤零零地站著。
龔得樹看上去并不顯得健壯,甚至可以說有些矮小,但長得很堅實,全身的皮膚都黑溜溜的,看上去給人一種力量感。看著身邊的人都倒下去后,兀自未露懼色,相反他的臉上帶著濃濃的憤怒。他恨洋人,也恨官府,此時此刻他越發(fā)覺得揭竿起義是沒有錯的,即便是為此而犧牲了,亦無遺憾。
龔得樹看了艾布特會兒,霍地大喝道:“有種你殺了老子!”
艾布特笑笑,抬起手摸了摸自己的胡子,然后輕輕地揮了下手,讓人上去將龔得樹抓了起來,帶上了城頭去。
王擇譽看著艾布特一步一步走上來,心里五味雜陳,他覺得像是掉進了洋人精心設(shè)置的另外一個圈套里,讓所有人都覺得,官府跟洋人是走在同一條道上的,端的是有苦難言,有理也說不清。
艾布特走上城頭后,命人將龔得樹押上來,喊道:“你們的旗主現(xiàn)在就在我的手上,要想保住他的性命,就住手吧!”
捻軍見狀,果然不敢造次,停止了攻城。艾布特往城下掃了一眼,說道:“你們這幫反賊,劫貨攻城,大逆不道,要是抓起來,那都是死罪。但我現(xiàn)在不想為難你們,只要交出在朝天門碼頭劫去的那批貨,便放你們一條生路。”
唐炯朝艾布特看將過去,神情帶著不滿和怒意,好像現(xiàn)在的重慶是洋人在做主一般,由著他們說了算。他知道這樣不好,會讓人產(chǎn)生誤會。可是偏偏又不能出頭去反駁,因為艾布特的理由堂而皇之,是為了重慶以及重慶百姓的生死大計,如果你去反駁了,那么就意味著要跟捻軍再次開戰(zhàn),意味著不顧百姓的生死。
此時此刻,唐炯的心情與王擇譽是一樣的,他也覺得像是進了洋人的另一個圈套,偏偏進去后又沒有辦法再走出來。
不遠處的王熾靜靜地看著這一幕,始終沒有說話,在其旁邊站著的杜元珪顯然有些急了,道:“你現(xiàn)在已無須想辦法去阻止戰(zhàn)爭了,我們做不到的洋人已經(jīng)做到了。”
王熾回過頭來,眼里帶著光,道:“有辦法了!”話落間,叫了曾幺巴過來,如此這般跟他交代了一番。曾幺巴聞罷,愕然道:“爺爺跟城里城外的人都不相熟,為何要讓爺爺去?”
王熾道:“就是因為你不熟,跟哪一方都沒有利益牽扯,說話才最有效。”
“罷了罷了,格老子的,爺爺就聽一回你的差遣!”曾幺巴不情愿地嘟囔了一聲,大步往前走去。
曾幺巴走到捻軍陣前的時候,龔得樹正在嚷嚷著不要管他死活,只管攻城。曾幺巴瞟了他一眼,覺得他那副慷然赴死的勁頭,頗有些英雄氣,便產(chǎn)生了幾分好感,游目顧盼,見陣前有幾人正在商量,估計便是領(lǐng)頭的,就過去問道:“你們誰是領(lǐng)頭的?”
那幾人看了他一眼,聽他的口音是四川本地人,便問道:“你是何人,為何混到軍中來?”
曾幺巴道:“別龜兒的恁多廢話,能做主的出來說話,爺爺有解救龔得樹的法子。”
那幾人雖聽不慣他說話的語氣,但聽他說有解救龔得樹的方法,哪還有心思去計較這些,當中走出一位中年人來,道:“在下游民生,請大哥賜教。”
曾幺巴拉了他出來,指著王熾等人所在的地方,道:“你認識楊大嘴嗎?他如今與我們在一起。”
那游民生往前一望,果然看到了楊大嘴,驚道:“你們到底是哪一方面的人?”
“我們哪一方面的人都不是,只是一伙商人,但我們卻有方法把龔得樹救出來。”曾幺巴道,“前提是你們即刻撤軍,讓我們把一批貨運進去。”
游民生聽了這番話,兀自有點摸不著頭腦,道:“你們所運的這批貨,與解救龔旗主有何關(guān)系?”
曾幺巴不耐煩地瞪了他一眼,道:“你看不出這場戰(zhàn)爭是洋人挑起來的嗎?只要我們的貨運進去了,老百姓的生活問題不就解決了嗎?老百姓的問題一解決,重慶的危機不也就過去了嗎,那洋人還鬧得起來嗎?”
游民生低頭想了一想,似乎還是不太明白,又問道:“那要怎么才能救出龔旗主?”
“我們在官府有熟人,只要你們一撤出來,等天黑的時候讓我們進城去,到時自有辦法。”見游民生還在猶豫,曾幺巴大聲道:“你要是還信不過我們,格老子的爺爺不管你了,你們再跟洋人打去吧。”言落間,轉(zhuǎn)身就走。
游民生本來還在猶豫,見他撒手就走,心想此人是個直爽之人,料也不會無端來誆騙于我,忙道:“好漢留步,在下聽你的安排就是了。”
曾幺巴咧嘴一笑:“聽爺爺?shù)脑挍]錯!”
游民生返身到城前,向艾布特說他們需要商量一下,待明日再行答復(fù)。艾布特本來不肯,唐炯卻搶了他的話頭,道:“就這么辦了,明日再說!”話落后,刻意瞪了艾布特一眼,似乎是在向他示威說,這重慶還沒輪到讓你來做主!
如此一來,艾布特也沒有辦法了,只得押了龔得樹暫時退將下去。
按照艾布特的想法,只要龔得樹還在他的手里,那批貨就丟不了,而且現(xiàn)如今祥和號的魏伯昌還被關(guān)著,劉勁升雖說放是放出來了,但在短時間內(nèi)也掀不起什么風浪,所以他覺得重慶的市場還掌控在他們的手里。
可艾布特萬萬沒有想到,他忽略了一個人,一個看上去并不起眼兒,卻足以讓他抓狂的人。
當王熾的貨在當天傍晚運送入城,由官府分派到各個商鋪,老百姓蜂擁而上去購買的消息傳開后,艾布特徹底震驚了,這一刻他突然意識到,他自以為掌控了的重慶市場,正像流沙一樣,從他的指尖逐漸地流走。他急忙跑去找葉夫根尼,可是很顯然,葉夫根尼同他一樣,也正被那消息震驚得手足無措,不知如何是好。
滿屋子的雪茄味熏得艾布特瞇了瞇眼,他看到葉夫根尼那驚慌的神情時,反倒是冷靜了下來,“去知府衙門!”
葉夫根尼愣了一愣,道:“那個王擇譽膽小如鼠,找了他又有什么鬼用?”
艾布特分析道:“我們的那批貨是在朝天門碼頭讓捻軍劫走的,這是一起性質(zhì)惡劣的搶劫事件,他不管誰管?”
葉夫根尼眼睛一亮,道:“你是說讓王擇譽替我們?nèi)プ酚懩桥洠俊?
“那批貨現(xiàn)在肯定還在重慶,捻軍短時間內(nèi)也出不了手,想吞吞不下去,吐又吐不出來,怎么辦?”艾布特道,“這個時候我們向王擇譽施壓,逼著他插手這起劫案,他走投無路之下,自會去與捻軍商量。只要我們拿到了這批貨,就還有機會。”
葉夫根尼把煙擲在地上:“那還等什么,快走吧!”
抵達知府衙門的時候,府上坐了許多人,不僅王擇譽、唐炯兩人在,連劉勁升、百里遙、王熾等人也在。那架勢好似約好了一般,是專門在此迎接艾布特和葉夫根尼兩人的。
乍見到這種場景,艾布特便覺得有些不太對勁兒,甚至隱隱地有股不祥之兆襲上心頭。未待艾布特回過神來,葉夫根尼已然大搖大擺地走到座位上坐下了,艾布特眉頭微微一皺,走到葉夫根尼的旁邊,也坐了下來。
王擇譽起身道:“兩位連夜到寒舍,不知有何貴干?”
葉夫根尼沒去搭理王擇譽,卻瞟了眼劉勁升,笑道:“劉大掌柜的身體真是好得緊哪,在城頭上吊了一天,好似一點兒事也沒有。”
劉勁升保養(yǎng)極好的臉上露出一抹笑意,道:“葉先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也是強得緊啊,兩船的貨讓人給搶了,卻還可以到此談笑風生!”
葉夫根尼被這么一搶白,臉上的笑容頓時就僵住了,沉聲道:“今晚我們就是來要貨的。”
劉勁升聞言,詫異地道:“要什么貨,跟哪個要貨?”
艾布特“撲哧”地笑了一聲:“劉大掌柜,明人面前不說暗話,我且問你,你現(xiàn)在能在這里面對面地與我說話,是百里遙帶著捻軍把你救下來的吧?”
劉勁升點頭道:“不錯。”
艾布特道:“你們山西會館既然跟捻軍合作策劃了這次行動,莫非不知道我們的那批貨去了哪里?”
劉勁升也笑了,且是哈哈大笑:“艾先生這話就說得就奇怪了,你們的貨去了哪里,卻來問一個被吊在城頭之人,不覺得荒唐嗎?”
艾布特的眼睛微微一瞇,那藍色的瞳孔里發(fā)出一道幽藍的光芒:“我們的貨就是讓捻軍劫走的,今日你必須得交出來。”
劉勁升往百里遙看了一眼,問道:“有這事嗎?”
艾布特和葉夫根尼一起看向百里遙,等著他開口。
百里遙那張蠟黃的臉依舊毫無表情,聽了劉勁升的問話,轉(zhuǎn)首過去生硬地說道:“回大掌柜的話,我這些天跟捻軍在一起,并沒有看到他們?nèi)ソ儇洝!?
葉夫根尼聞言,終于忍不住了,拍案而起道:“你這是睜眼說瞎話!”
唐炯突然不咸不淡地道:“葉先生,這里是知府衙門,輪不到你來作威作福,更容不得你栽贓嫁禍,敢問你哪只眼睛看到那批貨讓捻軍劫了?”
葉夫根尼一時語塞,紅著臉氣呼呼地站在那里說不上話來。
艾布特冷眼看著堂上坐著的這些人,心中微微一凜,不管他們之前有什么恩怨,如今都在用一個鼻孔出氣,即便是被清廷視作毒瘤的捻軍,亦在他們的保護范圍之內(nèi)。看來排外的心理每個國家都是存在的,艾布特笑了笑,道:“我看明白了,你們是想來一個抵死不相認是嗎?可以,我承認剛才的話說錯了,因為我們的確沒看到是誰劫的貨。但是那批貨是在朝天門碼頭丟的,這總沒錯吧?”
唐炯道:“倒是聽說了是在朝天門碼頭發(fā)生的事。”
艾布特把頭轉(zhuǎn)向王擇譽道:“王大人,貨是在你的管轄范圍內(nèi)丟的,莫非你不需要給我一個交代嗎?”
這句話說得極是巧妙,卻也含了幾分威脅的意味。王擇譽不傻,自然聽得出來,忙道:“艾布特先生所言極是,貨是在朝天門碼頭丟的,本府有責任去查清此事。不過此案棘手得緊,望艾布特先生給本府些時間,有了眉目本府會及時匯報于你,可好?”
“不不!”艾布特容不得他打太極,搖頭道,“我只能給你兩天時間,兩天內(nèi)你要是查不出來,我就會上報朝廷,你這個知府也就不需要再當了。”
王擇譽聞言,臉色頓時一變。唐炯臉上一紅,怒道:“你這是在威脅嗎?”
“這么明顯的威脅,莫非你還看不出來嗎?”艾布特揚了揚眉,針鋒相對地道,“希望你們好生考慮一下,是官位重要還是貨重要。”言落后,朝葉夫根尼使了個眼色,轉(zhuǎn)身就走。
“兩位請留步!”
艾布特聞言,轉(zhuǎn)過頭去,發(fā)現(xiàn)說話之人正是王熾,當下冷笑道:“你便是王四吧?這一次是我看走眼了,你才是真正的高人!”
“承蒙夸獎,愧不敢當!”王熾朝他們拱了拱手,道,“在下想跟兩位說兩件事,不知可有耐心聽上一聽?”
艾布特不知道他葫蘆里賣的是什么藥,神情微微一愣,道:“請說。”
王熾道:“第一件事是放了龔得樹。”
“哦?”葉夫根尼氣極而笑,“如果你能把我說服了,我馬上就放人!”
“捻軍連當今的皇上都沒放在眼里,兩位在他們的眼里,只怕是連只狗都不如。”王熾走上兩步,走到大廳的中央時,正好跟葉夫根尼面對著面,眼神之中精光一閃,一字一字地道:“現(xiàn)在捻軍就在城門外,只需要這里一道命令,城門那邊馬上就會把他們放進來,到時候你就不怕領(lǐng)事署變成一片廢墟?”
葉夫根尼聽了這話,高大的身子不由得顫了一下,“要是領(lǐng)事署毀了,在座的諸位怕也不會好過嗎?”
王熾嘿嘿冷笑道:“亂軍肆虐,一時不慎,發(fā)生了意外,怪哪個去?”
艾布特沉聲道:“你果然很厲害,要是領(lǐng)事署讓亂軍夷為了平地,你們的皇帝也不會追究到你們的頭上,好計,真的是好計!”
“謬贊!”王熾笑了笑道,“如此說來,你是答應(yīng)了?”
艾布特的表情再也無法優(yōu)雅得起來,咬了咬牙根,黑著臉道:“答應(yīng)了!”
王熾道:“這第二件事,在下是想勸你,最好不要讓官府去查那批貨的事。”
艾布特的臉上抽動了一下:“這又是為何?”
“剛才你也說了,如果領(lǐng)事署讓亂軍夷為了平地,皇帝也無法追究,因為他們本來就是反朝廷的,哪個能把他們怎么樣?”王熾看著艾布特道,“既然誰也奈何不了亂軍,追查又有何意義?即便是真查到了亂軍的頭上,你認為能要得回來嗎?”
葉夫根尼大聲道:“按你的意思,我們丟了活該?”
王熾看了眼艾布特,道:“要是說得文雅一些,那就是運氣差,眼下朝廷也在打壓捻軍,卻拿他們一點兒辦法也沒有,如之奈何?要是說得粗俗一點兒,那就是活該倒霉,因為就算是皇上發(fā)話了,要撤了王大人的職,那又能如何,把王大人撤了,你們的貨就能回來了嗎?”
“我明白了。”艾布特重重地點了點頭,王熾這是擺明了暗中聯(lián)合官府和亂軍在欺負他。
“你明白了就好。”王熾道,“說不定日后咱們還能和睦相處。”
“咱們的較量才剛剛開始,我記住你了,王四先生!”艾布特說完,氣沖沖地轉(zhuǎn)身而去。
王熾目送著他們走遠后,轉(zhuǎn)身朝王擇譽道:“王大人,你差人去告訴游民生,讓他帶人去領(lǐng)事署接龔得樹。”
唐炯起身笑道:“王兄弟,你今日對付洋人,說得他們面紅耳赤、啞口無言,著實痛快!”
“唐大人過獎了。”王熾自謙地說了一句后,又朝劉勁升道:“劉大掌柜,捻軍所劫的那批貨,我建議由你全部入手了吧,一來可安撫捻軍,二來還能解決重慶的物資緊缺問題,你說呢?”
劉勁升明白,王熾故意漏說了一點兒,從洋人處劫來的貨是無本錢的買賣,中間的利潤要比平時大得多,他把這筆買賣讓給自己做,是有意相讓,以化解重慶城內(nèi)這種爾虞我詐的局面,不由得暗暗佩服其為人大氣,當下也不推托,嘿嘿笑道:“如此老夫多謝了!”
十幾日后,山西會館將捻軍劫來的那批貨通過自己的渠道,全部流向了各個店鋪,而王熾繼續(xù)讓席茂之等人向外采購的貨,也陸續(xù)到了,重慶的危機至此終于結(jié)束,而在這中間受益最大的無疑就是王熾。他初至重慶,無財無勢,卻在這場風波中賺了上萬兩銀子,這使得他一下子就在重慶站穩(wěn)了腳跟,且有了足夠的資本去做更大的生意。
這一日,王擇譽設(shè)宴,專門請了王熾、唐炯兩人來,感謝他們幫他渡過危機。由于心頭的壓力沒了,三人都是喝得甚歡,卻在這時,一紙戰(zhàn)報傳來,拂去了三人的酒興,陰云重又襲來。
原來在大渡河對岸的太平天國軍隊攻城略地,已然準備渡河,看其氣勢,分明要跟小金縣一帶的太平軍聯(lián)合起來,在大渡河一帶拉開戰(zhàn)線,與清兵展開決戰(zhàn),而且極有可能渡河之后,矛頭指向重慶。
現(xiàn)如今駱秉章已奉命去了大渡河,要求唐炯配合其作戰(zhàn),消滅在小金縣一帶的太平軍,使他們無法呼應(yīng)。
唐炯接到這消息后,放下筷子起身就出去了。他早就盼望著這一場大戰(zhàn)了,對一個戰(zhàn)將來說,在官場里你爭我斗,實在是郁悶得很,倒不如去戰(zhàn)場上痛痛快快地打他一場,以此來博取功名,成就一番大事。因此在出去的時候,他的臉上多少有些興奮。
唐炯作為一名武將,能出去打仗了自然高興,然接下來卻苦了王擇譽。十日過后,朝廷來了旨意,曰大渡河一帶官兵與太平軍作戰(zhàn),急需軍糧,著令成都、重慶府各備十萬石軍糧,支援前線作戰(zhàn)。
超過十萬的大軍在大渡河作戰(zhàn),而且這場仗一打,不可能幾天就能打完,拖上幾個月也是有可能的。成都、重慶作為后方重要城池,各撥十萬石糧食出去并不算多,也是理所應(yīng)當?shù)模⑶易鳛椤棒~米之鄉(xiāng)”,按道理來講,這十萬石糧食是拿得出去的。可這事難就難在糧食是有的,官府卻沒銀子去收購。
秋后作戰(zhàn)是歷朝歷代的傳統(tǒng),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秋后糧食剛剛收割上來,是糧倉最為充沛的時候,然而這個傳統(tǒng)在清朝晚期卻被打破了。國家大亂,哪個也不知道清廷能支撐多久,于是各級官府貪腐成風,中飽私囊,以為自己留條后路。凡朝廷撥下來的銀子,一級貪一級,大的大貪,小的小貪,到了地方官府或者具體的負責人手里時,基本就只剩了個零頭,根本做不了事。別說是王擇譽收購軍糧沒銀子,后來唐炯、岑毓英出去作戰(zhàn),都沒有軍需,要向王熾去借,此乃后話,姑且按下不表。
卻說王擇譽接到籌備軍糧的命令后,整日愁眉不展、唉聲嘆氣,不知如何是好。眼下重慶的兩大巨商剛剛被官府查封過,心里必然是存在怨氣的,這時候去求他們,銀子可能會出一點兒,但未必會全出,而且還有可能給你些臉色看。
這是人之常情,王擇譽是理解的,你用不著的時候?qū)⑺麄冴P(guān)押起來,用得著的時候卻去要銀子,天下哪有這樣的理兒?所以王擇譽選擇不去,堂堂朝廷之命官,一府之地方官,如何能低三下四地去看人臉色?
可這世界畢竟是現(xiàn)實的,所謂一文錢難倒英雄漢,沒銀子辦不成事終歸會理虧,那怎么辦呢?王擇譽思來想去,想了半天想到了王熾。他覺得王熾這小子眼下雖不是富商,可能也拿不出這么多銀子來救濟,可這小子腦子活,辦法多。主意一定,便急急出了府去找王熾想辦法。
王熾此時也在發(fā)愁。
人在每個階段都會發(fā)愁,銀子少的愁銀子,銀子多的愁投資,王熾這時候正在愁如何將手里的銀子投出去。
作為一個合格的有魄力和戰(zhàn)略眼光的商人,怎么把手里的銀子有效地用出去,是其必備的基本功,一如習武之人一般,能快速地學到一套拳,并不算是真本事,利用這套拳把人擊倒了,那才算是真正把功夫?qū)W到家了。
現(xiàn)在的王熾也是如此,他手里有了些銀子,怎么用,怎么能把它用好,使其價值最大化,便成了當務(wù)之急。他首先想到的是開鋪立號,邊走馬幫運貨,邊在店鋪銷售,亦購亦銷,只怕是目前比較穩(wěn)妥的方式。
可這想法好是好,卻也有個難處,開鋪立號是需要在臨街租房的,還需要招聘相關(guān)人員,以及添置店鋪內(nèi)的相應(yīng)設(shè)施等,如果再加上給店內(nèi)鋪貨的費用,算起來便是一筆不小的開銷,他手里的這些資金就不夠用了。
就在王熾為銀子發(fā)愁的時候,另一位為銀子發(fā)愁的王擇譽找上門來了。
一般情況下,兩個同樣為銀子發(fā)愁的人,是擦不出火花的,虧的是他們乃兩個不同階層的人,一個是當官的,一個是商人,湊到一塊兒,卻擦出了光亮。
這道光亮不管是對王熾還是對王擇譽而言,恰如黑暗里突現(xiàn)的光明,令人興奮。
兩人如此這般商量好后,便高高興興地一同去了山西會館找劉勁升。
劉勁升對王熾倒是并不反感,他感覺這個少年還是挺講義氣的,言出必果,行事有分寸,因此便好生接待了他們。
入座后,王擇譽首先開口說了出此行的目的:“本府此趟過來,是有件事要托付劉掌柜。”
王擇譽并沒說找他幫忙,用的是“托付”二字,這讓劉勁升有種受重視之感,便笑道:“王大人客氣了,只要是我能做得到的,定不推辭。”
王擇譽微微一笑,道:“大渡河那邊的戰(zhàn)爭已然打響,想必劉掌柜已知道此事了吧?朝廷分攤了任務(wù)下來,要求我們調(diào)十萬石軍糧過去,支援戰(zhàn)事。可是你知道,現(xiàn)下社會混亂,盜賊四起,這么多的糧食要是運過去,萬一有所不測,讓盜賊劫了去,如何是好?為了此事,本府思來想去,愁了許多天,今天倒是王四給本府出了個主意,不失為良策,特來與劉大掌柜商量。”
劉勁升聽完這一番話,似乎還沒有明白過來,問道:“十萬石糧食可不是小數(shù)目,不管是走陸路還是水路,都有危險,我只是個生意人,府中并無兵丁,王大人找我來商議,卻是何意?”
王熾笑道:“王大人的意思是不運糧,直接差人拿銀票過去,到了那邊再兌換成銀子買糧。”
劉勁升聞言,恍然大悟。晉商的票號在當時是出了名的,可在全國通存通兌,相當便利。在盜匪四起的年代,將購糧款存到票號,只拿著銀票上路,那就沒什么危險了。
劉勁升連忙站了起來,朝王擇譽恭恭敬敬地作了個揖。誠如王擇譽所言,這的確是托付,這種托付是官方對商人的一種最大的信任。理由很簡單,晉商的票號雖大,名頭也響,可票號畢竟不只是晉商才有,其他的商人也設(shè)有票號,且在重慶還有好幾家。那么官府選擇將大宗的官銀存入到他的票號,就意味著是對他個人以及票號的一種信賴,劉勁升自然是要感謝的。
王熾見到劉勁升的舉止,便知時機已到,又接著說道:“現(xiàn)在朝廷撥下來的軍餉還沒到位,但那邊的戰(zhàn)事緊,軍糧拖延不得,需要票號先行墊付這筆銀子,把銀票先開了,待朝廷的軍餉到位后,再給你補上,不知可否?”
劉勁升聞言,這才聽明白了王熾的真正用意,然此時話已說到了這份兒上,再加上官府的這塊金字招牌,劉勁升也沒什么好猶豫的了,痛快地答應(yīng)了下來。
出了山西會館后,王擇譽對王熾再三表示感謝,說終于解決了他頭疼的大問題。王熾斜著眼瞟了他一眼,見他的笑容之中帶有些許的苦澀,便明白了他心里在想什么。
朝廷的那一紙命令,并沒有說要撥餉銀,說穿了王熾的辦法雖好,但給劉勁升的卻是一句空頭承諾,那么接下去晉商票號的那個窟窿該怎么去填呢?
果然,王擇譽謝過了之后,問道:“你真有辦法去填補那個大窟窿?”
王熾微微一笑,道:“大人只管放心,山西會館的銀票開出來后,我自有辦法讓錢生錢,再多出一筆銀子來,到時足夠填滿那個窟窿了。”
王擇譽不是生意人,自然不會知道如何在短時間內(nèi)讓錢生錢,但他看到王熾一副成竹在胸的樣子,便略微放心了些,“如此本府就拜托了!”
“大人客氣了!”王熾拱手與王擇譽作別后,便回了住處。
王熾現(xiàn)在租了一間民居,以做臨時居住辦公之用。也許在外行人的眼里,讓一個連房子都沒有的小販,去解決連官府都束手無策的軍糧問題,是件不可思議的事,然有些事情便是如此奇怪,別人想想頭都大了的事,到了王熾手里,卻是可以玩得得心應(yīng)手。事實上王熾的野心遠不止此,他還想要利用這筆銀子,解決自己開商鋪所遇到的難題。
是日下午,山西會館開出的銀票送到了,王熾拿了銀票后,又急匆匆地去了祥和號一趟,進門便碰上了桂老西,桂老西見其行色匆忙,便問有何急事。
王熾因與桂老西交情不算淺,便將重慶府籌辦軍糧這事跟他說了一遍,又說此事須與祥和號配合來做。
對桂老西來說,王熾是他的恩人,在十八寨時若沒有王熾幫忙,當時他的那批貨就很難要得回來,這一次被唐炯打下大牢,要是沒有王熾在從中周旋,他恐怕也沒這么容易就被放出來,而且在祥和號被查封期間,更是王熾在暗中運作,大大地降低了祥和號的損失,因此見他有事找魏伯昌,便親自帶路,引了他進去。
魏伯昌聽了其來由,又見他如此這般地說出了具體操作的辦法,點頭道:“漫說是有利可圖,即便是這一趟毫無利潤,老夫也是義不容辭!”
王熾聞言,拱手謝了魏伯昌,便又告辭出來,往他臨時租賃的住處趕,見了席茂之等三兄弟后,便說道:“三位哥哥準備一下,今天我們就出發(fā)。”
孔孝綱問道:“打算去哪里落腳?”
王熾道:“去大渡河!”
三人一聽,不由得愣了一下,要知道大渡河一線,官兵跟太平軍正在作戰(zhàn),十分危險,去那邊豈非自討苦吃嗎?王熾看了他們一眼,情知其心里有顧慮,笑道:“三位哥哥不必擔心,我們又不去參軍打仗,不過是去做一筆生意罷了,沒有危險的。”
云南,昆明。
秋末冬初的昆明,并沒有讓人感到絲毫的寒意,反倒如初秋一般,在陽光之下,輕風陣陣,頗是涼爽。
李耀庭率著一萬五千人抵達昆明城外后,與城內(nèi)的官兵里應(yīng)外合,大敗杜文秀軍,終使昆明解圍。當城門洞開,迎接凱旋的將士時,被圍了近一個月的百姓幾乎都走上街頭,夾道歡迎李耀庭及其從綿州帶來的將士們。
全城沸騰了,老百姓都把李耀庭視作救命恩人,甚至有人編民謠傳唱其功績。
按說到了這個時候,晉升加官是順理成章的事,云南代理總督桑春榮在接待李耀庭的時候,便提到了此事,說要為其保舉一個縣令。不想李耀庭竟是搖了搖頭,道:“多謝大人抬愛,在下無意官場,若是大人當真有心,不如提拔他人,同樣可為國效忠。”說話間,眼神有意無意地望了望旁邊的岑毓英。
岑毓英自然是一心想求上進的,但一來李耀庭并沒指名道姓,二來也不能在這種事情上表現(xiàn)得太過于著急,因此只是當作不知,在一邊默默地站著。
桑春榮沒想到他會拒絕,消瘦的臉上露出一抹驚異之色,但隨即想到人各有志,也是勉強不得,便說道:“既如此,本官也不勉強于你。此番昆明能渡過危機,在場諸位都是功不可沒,本官一定會上奏朝廷,論功行賞。”
從桑春榮府上出來后,馬如龍迫不及待地問道:“王兄弟可好?”
李耀庭道:“我從那邊過來時,他尚未安頓好。不過以王兄弟的能耐,到哪里都能立足,倒是無須擔心他。”
馬如龍一想也是,便轉(zhuǎn)過話頭又問道:“我知道你不想混跡于官場,日后可有什么打算?”
李耀庭秀氣的眉頭微微一動,哂笑道:“倒是想學王兄弟,組建一支馬幫,做點小生意。”
岑毓英聞言,顯然不能理解其想法,道:“李兄弟,不是當哥哥的說你,桑春榮已應(yīng)承你保舉個縣令,你又何必去吃這份苦?”
“各有各的苦吧,當官也有當官的難處。”李耀庭正色道,“我等之間都是共患過難的,不瞞兩位,我的性格之中多少有些書生意氣,所思所想不免理想化,現(xiàn)如今的官場徇私舞弊,上下貪腐,風氣已然敗壞。要不是你們兩位習有些技藝,可在這亂世之中安身立命,換作尋常的讀書人,恐怕不花錢去捐個官,這一輩子也休想涉足官場。便是因了這個緣故,我頗有些看不慣這世道,倒不如自己去做些小本買賣,圖個自在逍遙。”
馬如龍、岑毓英聽了這一番真摯之言,均是深以為然,一時間沉默了起來,邊慢慢地走著,邊各想各的心事。
卻在這時,迎面走來一位少女,長得甚是清純,迎著輕風,笑靨嫣然,一如池塘里出淤泥而不染的蓮花,很是可人。然在她烏黑亮麗的神色之間,隱隱然帶著抹不可侵犯的氣勢,這使她平白少了幾分少女的溫柔。
岑毓英見狀,笑了一聲,小聲道:“馬兄弟,這李曉茹怕是來找你的。”
果然,那李曉茹走到近前時,便道:“馬大將軍,可否賞臉喝一杯茶?”
馬如龍對這個人本來就沒有多少好感,后因她設(shè)計陷害王熾,害得王熾下了大牢,更是有些厭惡,便冷冷地瞟了她一眼,道:“不知道李大小姐有何貴干?”
李曉茹道:“沒事就不能喝茶了嗎?”
李耀庭朝岑毓英看了一眼,岑毓英會意,圓圓的臉上露出一抹笑意,道:“馬將軍,我跟李兄弟多日未見,想與他敘敘舊去,我倆先行告辭!”說完,也不管馬如龍是否應(yīng)承,便與李耀庭一道,大步走了開去。
李曉茹笑吟吟地看他們走遠,又把目光落在馬如龍身上,大大的眼睛一閃一閃的,也不說話,只盯著馬如龍看。馬如龍被她弄得沒法子,只得道:“大小姐盛情,卻之不恭,請帶路吧。”
李曉茹輕笑一聲,轉(zhuǎn)身便往前走。
兩人在向陽莊坐了下來,馬如龍掃了眼這座昆明城最大的酒樓,不由想起了當日在李春來的宴席中,他跟王熾不顧眾人側(cè)目,揚長而去的情景,一時不由得感慨萬千,此后大鬧總督府,劫持李春來等事情,一樁樁涌上心頭。
李曉茹見他一副心事重重的樣子,因問道:“你在想什么?”
馬如龍看了她一眼,問道:“你可恨我?”
李曉茹認真地想了一想,然后道:“有一些。但你這人直來直去,愛恨露于臉上,是個性情中人,我卻也不怪你。”
馬如龍又問道:“你可恨王四?”
李曉茹蛾眉動了一動,道:“那人天生就是一副招人恨的樣子。”
馬如龍苦笑道:“有句話叫作同行如冤家,你恨王四可是因了這個?”
李曉茹認真地道:“他與你不一樣,那人心機深,鬼點子多,你永遠不知道他在想什么,十分可怕。”
馬如龍斂去笑容,也認真地道:“可惜你我非同道中人。”
李曉茹心里清楚,她很難進入到馬如龍的心里面去,見他直白地說將出來時,嬌軀不由得微微一顫,“你心里住著一個人,對嗎?”
馬如龍沒有說話,但此時在他的眼前卻浮現(xiàn)出了一個人,一個溫潤如玉的少女。
李曉茹幽幽地嘆了口氣,她本想找借口與他相處,誰承想剛說了幾句話,便陷入了這等情境,一時間也不知道說什么,使得氣氛顯得有些尷尬。
恰在這時,見李耀庭和岑毓英跑了進來,看他們的臉色,似是出了什么事一般,馬如龍見狀,連忙起身迎出去,問道:“出什么事了?”
李耀庭道:“唐炯差人來消息說,太平軍在大渡河一帶集結(jié),似要強行渡河,要我把帶出來的兵馬再帶回去,支援那邊的戰(zhàn)事。”
馬如龍道:“如此看來,咱們又要分別了。”
“不。”李耀庭道,“我想讓你帶兵去。”
馬如龍愣怔了一下:“這卻是為何?”
李耀庭道:“戰(zhàn)爭之于武將,便是求取功名的唯一途徑,我既然無意留戀官場,也就沒必要再插足進去,倒不如讓你和岑將軍前去,若是戰(zhàn)事順利,也好撈個功名。”
“好兄弟!”馬如龍伸手拍了拍李耀庭的肩膀,道,“既如此的話,我也不推托了,咱們這就去找桑春榮,讓其準許我們?nèi)氪ā!?
李耀庭應(yīng)聲好,轉(zhuǎn)身走了出去。馬如龍回頭望了眼李曉茹,道:“多謝大小姐款待,在下告辭。”
李曉茹似乎還想說什么,剛動了動嘴唇,卻已見馬如龍急步離開了,氣得跺了跺腳,結(jié)了賬后,氣呼呼地回了濟春堂。
李春來正在屋里看著賬本,見女兒氣沖沖地走進來,便問道:“哪個招惹你生氣了?”
李曉茹看了父親一眼,眼珠子一轉(zhuǎn),說道:“阿爸,我有件事求你,望你準許。”
李春來見她一副鄭重其事的樣子,倒是怔了一怔,放下手里的賬本,道:“何事?”
“我們在重慶不是有分號嗎?”李曉茹道,“我想去重慶分號打理事務(wù),接管那邊的生意。”
李春來聞言,臉色便是一沉,他只此一女,把她當兒子一般的養(yǎng),就是希望她能留在身邊,幫自己一起處理事務(wù)。如今長大了,終歸是女大不中留,一去便要去那么遠的地方,心里下意識地就有些排斥。但他沒有發(fā)作,只問道:“為了什么?”
李曉茹見父親臉色不對勁兒,低了頭去,不敢把理由說出來。李春來嘆息一聲,道:“莫非是四川戰(zhàn)事吃緊,那馬如龍要去那邊了?”
李曉茹點了點頭。李春來眉頭一蹙,微微嘆息了一聲,道:“我覺得你與他之間,并非是同路人,如此執(zhí)著,到頭來只會苦了你自己。”
李曉茹想了一想,道:“阿爸,你說的道理女兒明白,但你女兒的性格你也該是知曉的,我要得到的東西那就一定要得到。”
“可是四川亂得很哪!”李春來終是沒忍住情緒,加重了語氣,道,“怪只怪我從小把你嬌慣了,事事都由著你、依著你,終養(yǎng)成了你現(xiàn)在這種霸蠻的性子。”
“阿爸,如今的這世道,哪里不亂?”李曉茹走上前去,拉了李春來的手臂開始裝可憐,“阿爸,你是最心疼我的,既然從小你就由著我,那就再由我一回吧。”
李春來回過頭去,看了女兒會兒,伸手摸了摸她的臉,“兒女大了,終歸是要走的,阿爸不強留你。”
聽得李春來那略帶著傷感的語氣,想到離別在即,李曉茹突然眼圈一紅,靠在李春來的胸口,輕輕啜泣起來。
李春來道:“切記,到了那邊后,讓馬如龍派專人把你送到重慶,不可留在前線軍營。”
“我知道了。”李曉茹幽幽地道,“到了重慶,我就給你來信,報個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