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最新章節

書友吧

第1章

譯本序

1999年2月8日,本世紀末英國文壇上的一顆璀璨明星——艾麗絲·默多克(Iris Murdoch)在牛津河畔悄然隕落。默多克于1919年出生在都柏林一個英裔愛爾蘭人家庭。默多克尚在襁褓中時,便隨父母從愛爾蘭移居到倫敦。她在布里斯托爾的巴明頓學校上中小學,后在牛津的索默維爾學院讀大學。在那里她閱讀了大量的古典文學、古代歷史和哲學名著。1942年至1944年她曾任過英國財政部助理主管,其后兩年在倫敦、比利時和奧地利的聯合王國救濟與康復組織(UNRRA)工作,安置戰后災民。1947年,她獲得劍橋紐南姆學院薩拉·斯密森哲學獎學金(Sarah Smithson Studentship in philosophy),在該校學習一年,研究哲學。1948年她重返牛津,在圣安妮學院做了多年的哲學研究生(fellow),并執教哲學直至1963年。此后,她全心致力于創作。1963年至1967年她還在英國皇家藝術學院講學。1956年,她與牛津大學的文學教師、批評家約翰·白利(John Bayley)結婚。他們在史迪坡·阿斯頓(Steeple Ashton)生活了許多年,后遷至牛津大學北部的郊區。

1953年默多克出版了第一本專著《浪漫理性主義者薩特》(SARTRE, ROMANTIC RATIONALIST, 1953)。這是一部關于薩特其人及其小說的書。其實,默多克早在1940年就與法國著名的哲學家、作家薩特認識,并從此對形而上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在其創作中體現出存在主義的思想。1954年《在網下》(UNDER THE NET)一書讓她在英國文壇上一舉成名。默多克一生共創作了26部小說。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鐘》(THE BELL)、《被砍掉的頭》(A SEVERED HEAD)、《紅與綠》(THE RED AND THE GREEN)、《黑王子》(BLACK PRINCE)和《大海,大海》(THE SEA,THE SEA)(曾獲1978年度英國最重要的文學獎項布克獎)。最難能可貴的是,默多克晚年仍舊文思活躍,勤于著述,幾乎每隔一年就有一部作品問世,如《指引道德的形而上學》(METAPHYSICS AS A GUIDE TO MORALS, 1992)、《綠騎士》(THE GREEN KNIGHT, 1993)和《杰克遜的窘境》(JACKSON’S DILEMMA, 1996)。默多克其他作品還包括劇本、詩歌和哲學批判研究的文章,她在1990年被英國保守黨封為爵士。

默多克是英國小說史上第一個把薩特式哲學小說引入英國文壇的人,其小說的典型風格是:圍繞許多擁有不同哲學思想的人物,隨著情節的發展,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產生如萬花筒般的變化。她把二十世紀中產階級的生活現實交織在不平凡的事件當中,小說多帶有幾分恐怖、怪誕和滑稽。默多克的小說揭示出作者本人的矛盾思想:盡管人類認為他們能夠自由自在地用理性控制他們的生活和行為,事實上,他們受制于潛意識,受制于眾多社會決定因素及其他非人為的力量。這一點在小說《獨角獸》中也可見一斑。

《獨角獸》(THE UNICORN)寫于1963年,是一個哥特式的愛情故事,發生在一個遺世獨立的地方,那兒周圍景色荒蕪破敗,令人心驚膽戰。除了兩棟破舊的維多利亞時期的房子和幾間小屋子,只有海、沼澤和懸崖絕壁。小說的敘述者,在一所學校教書的瑪麗安·泰勒與男友杰夫雷分手后,毅然決定離開自己已經熟悉的城市,到一個遁世的絕地蓋茲(很可能是作者的出生地愛爾蘭)去任家教。令她吃驚的是,她要教的學生不是孩童,而是蓋茲的女主人漢娜·克里恩-史密斯夫人。從仆人丹尼斯·諾蘭嘴里,她獲悉漢娜竟然是被她丈夫軟禁在家的囚犯。原來,漢娜曾趁丈夫彼特外出到紐約之際,與鄰居萊德斯的少主人皮普·列殊偷情,被丈夫發現。事發后的一天,她將彼特推下懸崖,致使彼特殘廢。其后彼特遠離家鄉移居紐約。他把漢娜囚禁在家,讓以前的同性戀情人吉拉爾德·司各托看守,并請漢娜的窮親戚維麗特和杰姆西姐弟倆來對她嚴加看管。杰姆西曾想用綁架的方式救漢娜出蓋茲,但綁架未遂,被吉拉爾德發現,杰姆西自此成為吉拉爾德的情人。近鄰萊德斯住著麥克斯·列殊教授、他的兒子皮普以及女兒愛麗絲。老列殊以前的得意門生艾菲漢·庫柏常來造訪。瑪麗安在聽完丹尼斯給她講的有關漢娜的故事之后,就開始謀劃拯救漢娜。她和艾菲漢試圖給漢娜一個刺激,使漢娜明白離開家她也并不會像當地傳說中那樣死去,可惜計劃破產。隨之傳來彼特返家的消息,漢娜方寸大亂,最后不得已向吉拉爾德求助。可是彼特歸家的電報是捏造的,漢娜終究沒有走成,于狂暴之下,她開槍殺死吉拉爾德,自己也投海自盡。維麗特和杰姆西發現漢娜沒有將遺產留給他們,反而留給麥克斯,一氣之下兩人離開蓋茲。彼特接到家中出事的消息,從紐約返家,遇到洪水暴發,在路上被丹尼斯溺死在海里。故事結局是:丹尼斯走了,皮普自殺,瑪麗安和艾菲漢又回到原來的都市生活。

小說題目中的獨角獸,是傳說中一種象征美和純潔的吉祥物,它頭和身似馬,后腿似牡鹿,尾似獅,前額中部有一螺旋狀的獨角。在小說中它外化為主人公漢娜,一個美麗、超然,靜靜承受苦難,不予任何反抗的囚犯。她變成了當地的一個傳說:她受到詛咒,在七年內如果走出蓋茲大門一步就會喪生。漢娜不同尋常的經歷使得她在別人眼里漸漸著上一層謎一樣的色彩,不知不覺占據了她周圍的人(甚至是老麥克斯)的想像空間。但是在默多克筆下,漢娜成為獨角獸、“上帝”、“替罪羊”、完美無缺的愛的對象,或者說是浪漫的傳說故事,所呈現的并非她的本來面貌;應該說這是小說的人物,主要是兩個外來人瑪麗安和艾菲漢,各自根據心理需要塑造出來的。正如麥克斯所指出的,“他們大家都往她身上去尋找他們各自痛苦的意義,把自己的罪惡卸下,放到她那兒去燃燒……”[1]漢娜后來對瑪麗安承認,自己只是一個“暴烈的夢”,一個“假上帝”,“我靠一群觀眾、崇拜者過活,我活在他們的思想、你們的思想中——就像你們活在自以為是我的思想中一樣……”[2]而這一點瑪麗安和艾菲漢開始并未意識到。漢娜要保持自己在別人眼中的形象,就必須失真,失去自我;換句話說,就是追求小說中一再提到的“放棄”、“投降”、“寧靜”或者“死亡”。可是,這一切只有在彼特不在場和漢娜不出家門的條件下才有意義。因此,漢娜不愿意,也不能夠離開蓋茲,那“會讓我變得面目全非”[3]。正因為如此,那封捏造的彼特歸家的電報在小說的結構上意義重大,它令漢娜意識到自己的真正處境,所以她才驚慌失措,向吉拉爾德投降,希望他帶她離開蓋茲。彼特的出現自然會打破籠罩在漢娜身上“純潔無辜”的美麗的獨角獸似的光環。開槍殺死吉拉爾德只是漢娜作為一個狂暴婦人在漫長的七年歲月中所積蓄的暴力的自然爆發。暴力摧毀了漢娜“假上帝”的形象,真正的苦難才剛剛開始,她唯一的自由就是死亡。

對瑪麗安來說,到蓋茲以前的生活“只是一個頻頻更換序幕的舞臺”[4],她滿懷著強烈的愛與被愛的渴望,帶著對“高尚”生活的向往來到蓋茲。從某種意義上說,為了滿足自己愛與被愛的需要,她替自己虛構出一個神話人物,把失去自由的漢娜想像成獨角獸,致使她對發生在漢挪身上的事情缺乏客觀的認識。她一廂情愿地認為漢娜在承受苦難,心理上已被詛咒鎮住,失去了自由的概念,因此需要被綁架出蓋茲受受“刺激”。她的計劃是注定要失敗的。蓋茲的另一個外來人是艾菲漢·庫柏,一個自我中心主義者。膨脹的自我中心主義使他忽視了漢娜的真實心境,默多克費了不少筆墨來描繪他的心理。可以說,他同瑪麗安一樣,于潛意識中將漢娜想像成愛的對象,他愛的實際上并不是漢娜,而是“附形于漢娜身上的夢幻女子”[5],因為一開始漢娜在他眼里是一個純潔無辜、不可接近的囚徒。“漢娜之于他一直是圣潔的女神和母親”[6],在他潛意識里替他承擔了他母親對他父親和他的背叛。對母親出軌行為的耿耿于懷使得他同其他女子只能建立精神戀愛關系。故事中,艾菲漢曾經一度以為愛麗絲才是他的真愛,可是在故事結尾,我們同樣可以發現這一感覺仍然是他的潛意識在作怪,他愛上愛麗絲“是為了博得漢娜的歡心,是為了讓漢娜生氣”,并不是為愛麗絲的緣故。[7]從這些人物身上,可以看出這一時期的默多克的創作理念:人的思想和行為常常受制于自我、潛意識和自然。身心自由和主觀能動性只是人們的想像,一只美麗的獨角獸罷了。

默多克的這部小說結構纖細精巧,但內容卻龐雜繁復。人物之間的性愛關系宛如萬花筒般變化多端,但是所有的變化都是圍繞著主人公漢娜從一個普通人變成獨角獸,再由獨角獸變成一個普通的“真人”直至死亡的發展過程而產生的。未受監禁之前,漢娜被皮普、彼特愛著,而愛麗絲愛艾菲漢。受監禁之時,杰姆西曾愛過她,后來他被吉拉爾德俘虜;艾菲漢、丹尼斯、瑪麗安和維麗特都愛著漢娜。等到她跌回到“真人”時,幾乎所有的人都棄她而去:瑪麗安突然墜入丹尼斯的情網,艾菲漢轉向愛麗絲,而我們發現愛麗絲則一直愛丹尼斯。漢娜死后,瑪麗安與丹尼斯之間的愛就沒有意義了,就像丹尼斯所說的,“我們倆之間有什么關系呢,瑪麗安?在這里,我們過去能夠交談,似乎彼此心意相通,可是這里的符咒已經破了,魔力已經被驅散了……其實我們并不真正相愛。”[8]而艾菲漢不得不對愛麗絲承認,他對她有過片刻的愛,完全是因為漢娜的緣故。最后他仍回到他的同事——聰明的伊利莎白身邊。

這部小說的確是“將傳統的傳說故事,中世紀浪漫的精神戀愛及現代多種性愛關系成功地雜糅在一起”。[9]富有神秘色彩和想像力的作品風貌在英國當代小說領域可謂獨樹一幟。這一點譯者在翻譯過程中也有體會。小說的字里行間無不洋溢著作家的智慧與幽默,顯示出她深厚的文學與哲學功底。默多克認為,人類的語言不足以概括人類的經驗。有些東西存在于我們的表達能力之外。她把這一見解應用到小說《獨角獸》的創作技巧上,有意把讀者引入迷霧之中,讓讀者和她一道體會說不清、道不明的迷惑。讀起來,《獨角獸》似一個未完的故事,其中有幾處謎懸而未決:比如,懸崖上彼特與漢娜之間究竟發生了什么事;彼特究竟殘廢到什么模樣;漢娜真正的內心世界是怎樣的;為什么把遺產留給從未謀面、年近古稀的老學者麥克斯。這些謎就有待讀者用自己的想像和推理去解了。由于譯者才疏學淺,譯作之中不當之處恐怕不少,敬請讀者不吝指正。

譯者

1999年3月于廈門

品牌:上海譯文
譯者:丘藝鴻
上架時間:2019-01-10 17:10:34
出版社:上海譯文出版社
本書數字版權由上海譯文提供,并由其授權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制作發行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章丘市| 崇信县| 甘洛县| 萝北县| 增城市| 威远县| 楚雄市| 融水| 鲜城| 沧州市| 中超| 定远县| 临西县| 庄河市| 农安县| 奇台县| 金塔县| 洞头县| 马公市| 华宁县| 连城县| 高邑县| 手机| 镶黄旗| 台湾省| 五常市| 兴隆县| 蓬莱市| 柞水县| 绍兴市| 金沙县| 沈阳市| 遂宁市| 旅游| 营口市| 中卫市| 洪洞县| 泰宁县| 盈江县| 都江堰市| 河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