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jié)
- 第59章 防篡權(quán)扶弱抵強(2)
- 第58章 防篡權(quán)扶弱抵強(1)
- 第57章 圍宛城大敗嚴(yán)尤(2)
- 第56章 圍宛城大敗嚴(yán)尤(1)
- 第55章 滅甄梁又遇強敵(2)
- 第54章 滅甄梁又遇強敵(1)
第1章 哀帝靈前奪皇位
元壽二年六月戊午日,禁衛(wèi)森嚴(yán)的皇宮中響起陣陣的哀樂聲。宮外的天空,陰沉沉烏云密布,遠(yuǎn)處偶爾傳來幾聲沉悶的雷鳴,夾雜著幾道耀眼的閃電,天氣悶得讓人們透不過氣來。太監(jiān)和大臣們進進出出,傳遞著一個驚人的噩耗,皇上大行了。
噩耗驚傳,皇宮上下悲哀聲聲,時年二十六歲的漢哀帝撒手西去,給風(fēng)雨飄搖的漢家江山,帶來了更多的憂患。
長信宮中,太皇太后王政君已沒有了眼淚,她時而走到窗前,看看通往宮中的走道,時而坐在臥榻上閉目沉思。好一會兒,才長嘆一聲問道:“紫鵑,給新都侯的信送出去了嗎?”
紫鵑兩眼紅紅地說:“早送出去了?!?
王政君焦急地問:“這會兒怎么還沒到?”
望著太皇太后那滿面的愁容,紫鵑急忙解釋說:“再稍等一會,新都侯說不定馬上就到了,信是奴婢親手交給光祿勛鄄豐鄄大人的?!?
王政君問:“此人可靠嗎?”
紫鵑把握十足地說:“鄄大人是新都侯的心腹,萬無一失的,請?zhí)侍蟊M管放心?!?
要知新都侯何人,首先要知道王政君何許人也?世人論及西漢滅亡,大都說是王莽作禍,但卻不知禍由元后所起。她就是當(dāng)時的漢元帝的皇后,新都侯王莽的姑母,漢成帝劉驁的母親。成帝在位時,王莽因叔父王根的舉薦,賜封為大司馬、新都侯。公元前七年,成帝病逝無子,立定陶王劉欣為帝,尊號為哀帝。哀帝繼位,尊王政君為太皇太后,尊皇后趙飛燕為皇太后,立王妃傅氏為皇后。后兩年,哀帝又尊嫡祖母定陶太后傅昭儀為帝太太后,母親丁姬為帝太后。王莽見帝太太后欲與太皇太后并駕齊驅(qū),心中十分不滿,明爭暗斗了幾個回合,最后終于敗下陣來,哀帝一怒之下,將王莽遣回封國。
王莽突然接到姑母讓鄄大人傳過來的信,當(dāng)即興味盎然,以為時機已到,立刻馳馬向皇宮奔去。來到皇宮,徑直去后宮拜見姑母太皇太后:“侄兒叩見太皇太后?!?
王政君正在焦躁不安時,忽然門外飛進來一腔親切熱情的呼叫,急忙抬眼望去。只見一個面寬額闊,鷂眼鷹鼻,儀表堂堂的壯年男子進得門來,三叩九拜,匍匐前行到她的跟前。王政君轉(zhuǎn)悲為喜,笑容滿面地邊叫紫鵑攙扶,邊倍加親近的口氣說:“莽兒平身?!?
紫鵑攙扶王莽剛剛起身,王政君即向他招手說:“莽兒,來,快坐到榻上來,哀家有話要跟你說。”
王莽急步走到太皇太后身邊坐下,邊輕輕地為她捶背,邊一副討好的嘴臉說:“姑媽,皇上大行了,這次的機會您老可要把握好了。想想上次您心慈手軟,讓帝太太后傅氏、帝太后丁姬兩家占了先,養(yǎng)成羽翼,就連我王家托您的庇佑,一門十侯、五大司馬、列侯無數(shù),竟也被她兩個潑婦串通一氣,弄得銷聲匿跡。侄兒我雖然貴為大司馬,也被他們趕回了封國。這一次絕不能再——”
太皇太后打斷了王莽的話說:“別說了,這一次姑媽讓你來,就是商量這事的,你看該如何辦?得想個主意才是啊!”
“‘量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姑媽,這古人的話可是千載一時,千萬不能再錯失良機了——”
“依你之見,如何把握?”
“依侄兒的意思,皇上他沒有立太子,您何不趁此機會冊立一個小皇帝,然后臨朝聽政,那宮廷內(nèi)外不就是您老說了算嗎?”王莽一邊說一邊察看太皇太后的臉色。只見太皇太后臉色陰沉,兩道娥眉擰成了結(jié),王莽不禁心慌了起來。趕緊起身離榻跪在太皇太后面前,囁嚅道:“其實——侄兒也——也無——如果姑媽您不同意,就當(dāng)侄兒什么也沒說,侄兒這就回封國去就是了。”
王莽站起來轉(zhuǎn)身欲走,太皇太后急忙伸手?jǐn)r住道:“莽兒別急?!?
隨之,太皇太后站起身來,機靈的紫鵑急忙上前伸手?jǐn)v扶著,一起走到梳妝臺前,在一面銅鏡前站立了許久,然后,轉(zhuǎn)過身來,半是懇求,半是相商的口氣說:“莽兒,事關(guān)重大,還要三思,切不可莽撞亂政。特別是在這個關(guān)鍵的時刻,一定要穩(wěn)如泰山。”
王莽奸詐狡猾,他知道自己的話沒有引起姑媽的反感,就知道姑媽的心里在想什么。他還知道,此時此刻若離了他,姑媽難成大事。她不便張口明說,他必須斗膽挑明,便進一步鼓動說:“姑媽說得是,‘事關(guān)重大,還要三思’??墒牵钦咔],必有一失’‘先下手為強,后下手遭殃’,時間來不及了呀!如果姑媽再猶豫不定,必然失去良機。眼下,雖說帝太太后、帝太后已歿,但趙太后也不是一盞省油的燈,過了今天,也許趙太后和傅皇后可就要動手了,到那時,禍及九族悔之不及??!姑媽!”
太皇太后猛然一怔,問:“那依你之見,今日就得進宮冊立新皇?”
王莽求之不得地說:“侄兒正是此意?!?
太皇太后仍猶豫不決地問:“宮中有何人可托,幫助輔佐?你心中可有把握?”
王莽成竹在胸地說:“阿叔王譚子去疾現(xiàn)為侍中,弟王閎為中常侍,安陽侯王舜兄現(xiàn)為車騎將軍,成都侯王邑也在京中,有此四人帶兵封閉宮門,將傅皇后及大司馬董賢黨羽一網(wǎng)打盡,還有何人敢言?”
太皇太后聞聽此言,陡然來了精神,臉上紅光一閃,口氣強硬地說:
“擺駕未央宮!”
未央宮中,太后趙飛燕和皇后傅氏正哭得死去活來,驀地見太皇太后駕到,王莽仗劍立在身旁,不由得驚恐萬狀,正待要呼喚大司馬董賢,卻見王去疾、王閎領(lǐng)著兵馬攔在宮外。兩宮無可奈何,只得上前參見太皇太后:“給太皇太后請安。”
“兩宮免禮?!碧侍蟮闪藘蓪m一眼,冷冷地撂出一句徑直走到哀帝靈前,假惺惺地哭了兩聲,隨轉(zhuǎn)身叫紫鵑到御書房中收了玉璽,紫鵑懷抱玉璽站立太皇太后身旁,就于靈前召見大司馬董賢。
不一時,董賢來到,太皇太后迎頭問道:“皇上大行,喪事該如何調(diào)度?國不可一日無君,新君如何冊立?大司馬有何主見?”
那董賢本是個嬖人,因受哀帝寵愛而得高位,心中能有什么主見?見太皇太后突然發(fā)問,竟然傻呆在那兒說不出話來。太皇太后冷了他一眼說:“新都侯曾奉先帝大喪,令他入宮辦理喪事,哀帝無子,著中山王箕子入承大統(tǒng)即皇帝位。”
董賢干眨巴著眼睛不敢應(yīng)聲,迅即,扭過頭去凝望著趙太后和傅皇后,希望她們此刻能幫腔出主意。可是,太皇太后就是抓住他不放,鳳眼圓瞪,怒聲惡氣地說:“董賢,你敢不聽哀家的旨意!”
隨后,又轉(zhuǎn)向傅皇后道:“你等平日縱容乃父和兄弟等亂干朝政,惹得天怒人怨,致皇帝短命,實乃漢家不幸,今我決意臨朝,你等意下如何?”
趙太后和傅皇后見大勢已去,只得暗拉董賢跪下道:“愿聽太皇太后懿旨。”
站在一旁的王莽上前一步,狐假虎威地說:“董賢無德無能,皇上病重期間不能親奉湯藥,應(yīng)予治罪,我當(dāng)復(fù)行大司馬之職,請?zhí)侍蠖鳒?zhǔn)?!?
此時的太皇太后,在王莽的脅制下,已完全控制了朝政,當(dāng)即應(yīng)道:“準(zhǔn)奏?!?
董賢無奈,只得就在哀帝的靈位前交還大司馬印綬。王莽手捧大司馬大印,神采飛揚,當(dāng)著靈位前的眾人,令王閎為長信太仆,侍奉太皇太后;令王去疾為中尉,統(tǒng)領(lǐng)京城禁衛(wèi)軍;令王邑為衛(wèi)尉,統(tǒng)領(lǐng)宮廷侍衛(wèi);令鄄豐為左將軍,總理喪事。
未央宮在王莽的部署下,有條不紊地按照太皇太后的懿旨,令王舜恭迎中山王箕子立為平帝,改元元始。太皇太后因年歲已高,多有不便,朝中一切政務(wù),全由王莽獨斷專行。朝中一班文武大臣,忠心漢室的,敢怒而不敢言。見風(fēng)使舵者如侍中劉歆、右將軍孫建、丕進城王尋、長樂少府平晏、司直陳崇、騎都尉崔發(fā)之流也統(tǒng)統(tǒng)拜倒膝下,唯命是從。就連丞相孔光,也只得趨炎附勢,依著王莽。
董賢回到家中閉門謝客,躺在床上左思右想,越想心里越不是個滋味:自己只不過一個舍人,遇著哀帝嬖寵男色,遂使日登高位,官至極品,今哀帝已逝,王莽心狠手辣,必然要取自己的性命,不如自己早早了斷,留個追隨先帝的名聲。于是,便將這肺腑之言告于妻子,兩人抱頭痛哭一場,先后自殺斃命,魂魄渺渺追隨哀帝而去。
然而,疑心奸詐的王莽,哪能輕易相信,他懷疑董賢是詐死。即命王舜派人將董賢夫婦的棺木抬到獄中開棺驗尸,剝?nèi)ヒ嘛?,用草包裹,就地葬于獄中空閑之處,官賣家產(chǎn),家族徒往合浦。大司馬府長史朱詡于心不忍,另買衣物棺槨收尸再葬,被王舜拿下當(dāng)場刺死。一時間,在宮中掀起了誅殺董賢余黨的風(fēng)波。鄄豐進言道:“董賢雖除,但宮闈未清,不如一鼓作氣掃蕩干凈,免致生亂?!?
“此計甚好,待我奏明太皇太后,尋一個由頭,將兩個婦人給收拾了,也免得宮中生變?!蓖趺ш幮陕?,起轎往長信宮去。進到宮中,王莽面憂心慮地說:“侄兒日夜思量,寢食難安。趙太后飛燕迫令成帝許美人、才女曹宮自殺,連成帝許美人、曹宮所生二男也被處死了,殘滅繼嗣,應(yīng)廢為庶人。傅后雖無大錯,其父傅晏擅權(quán),朝綱日壞,也應(yīng)受貶?!?
太皇太后聞言,半晌不語,良久后,也心有所慮地點了點頭。王莽心領(lǐng)神會,辭別出宮,即刻派王舜前往二婦宮中宣太皇太后詔命:趙太后、傅皇后唯以自殺謝恩。從此以后,宮廷內(nèi)外,滿朝上下,文武百官,唯王莽臉色行事,再無任何異議。
平帝年僅九歲登基,怎能親政,只好由太皇太后臨朝,王莽位居首輔,所有軍政大權(quán)盡歸王莽一手處置。
元始元年正月,正逢王莽生日,王舜、鄄豐前來祝壽,酒后三人于密室詳談,王舜道:“兄權(quán)勢日重,但弟以為功德未著,必須設(shè)一良法,方可籠絡(luò)人心?!?
王莽急不可待地懇求道:“兄正慮此事,寢食不安,請弟教我?!?
“施恩布德,體恤庶民,封立皇族,仕養(yǎng)終生。”王舜似早已謀劃在胸樣的,脫口說出了這十六個字,讓王莽佩服得五體投地,起身連敬他三杯。王舜接著說道:“朝野上下必將交口稱頌,王兄功德無量。”
王莽聞聽,心中暗喜,翌日臨朝,請?zhí)侍蠖鳒?zhǔn),賜封宣帝子孫三十六人為列侯,皇族因罪被廢許復(fù)屬籍,官吏年老致仕,仍給舊俸三成。種種恩惠,使得朝野上下交口稱頌,王莽聲望日高。
于是,附順王莽者拔擢,忤恨王賊者誅滅,委丞相孔光婿、奉車都尉鄄邯為侍中、鄄豐為少傅、王尋為廷尉、王舜為太保。一班舊臣爭相趨附,王莽便網(wǎng)羅王舜、王邑為心腹;鄄豐、鄄邯主擊斷;平晏領(lǐng)機事;劉歆典文章;孫建、崔發(fā)、陳崇為爪牙。
笑望著逐日壯大的勢力,王莽遂陰囑鄄豐聯(lián)絡(luò)群臣上書,稱頌自己德及四海,不遜周公,應(yīng)加稱“安漢公”,增封食邑,太皇太后一概恩準(zhǔn)。王莽心下竊喜,表面卻假表固辭,托病不受。幾經(jīng)周折,再經(jīng)群臣請封為太傅、賜號“安漢公”,加封食邑二萬八千戶。王莽假仁假義地退掉封邑,只接受“安漢公”的封號。自此,朝廷上下齊聲稱道:“安漢公德配天地。”
朝廷上下的呼聲,傳遍朝野內(nèi)外,“安漢公”的名諱占據(jù)了大漢的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