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戲曲愛情故事:琵琶記(上)
最新章節
書友吧 1評論第1章 副末開場
“不關風化體,縱好也徙然”,是正統封建文人的觀點,劇中不少封建說教,令人可厭。但認為“論傳奇,樂人易,動人難”,已朦朧看到戲曲有悲、喜劇之分,而悲劇場子更難寫。因此劇中不少悲劇場子確寫得很動人。
周貽白曰:“‘利綰名牽竟不歸’,以致‘饑荒歲,雙親俱喪’‘趙女支持,剪下香云送舅姑,把麻裙包土,筑成墳墓’,明明是‘背親棄婦’。所謂‘孝矣’、‘賢哉’,都應該屬于五娘,而不是蔡伯喈與牛氏。《琵琶記》之能夠流傳,是因為廣大群眾對趙五娘這一人物的肯定,已經在民間具有基礎之故。”(見周氏所著《中國戲曲發展史綱要》)所見甚是。
‘水調歌頭’[副末上]秋燈明翠幕,夜案覽蕓編。今來古往,其間故事幾多般。少甚佳人才子,也有神仙幽怪,瑣碎不堪觀。論傳奇,樂人易,動人難。知音君子,這般另作眼兒看。休論插科打諢,也不尋宮數調,只看子孝共妻賢。正是:驊騮方獨步,萬馬敢爭先。[問內科]且問后房子弟,今日敷演誰家故事?那本傳奇?[內應科]三不從琵琶記。[末]原來是這本傳奇。待小子略道幾句家門,便見戲文大意。
‘沁園春’趙女姿容,蔡邕文業,兩月夫妻。奈朝廷黃榜,遍招賢士;高堂嚴命,強赴春闈。一舉鰲頭,再婚牛氏,利綰名牽竟不歸。饑荒歲,雙親俱喪,此際實堪悲。堪悲趙女支持,剪下香云送舅姑。把麻裙包土,筑成墳墓;琵琶寫怨,徑往京畿。孝矣伯喈,賢哉牛氏,書館相逢最慘凄。重廬墓,一夫二婦,旌表門閭。
極富極貴牛丞相施仁施義張廣才
有貞有烈趙貞女全忠全孝蔡伯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