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書友吧第1章 適應環境,而不是讓環境適應你
上篇 為人有方圓:得意時要低調,失意時要微笑
社會環境是我們無法擺脫的人生大背景,在這個大背景之中,個人的命運如同一葉小舟,是順流向上,還是逆流而下,全在于你如何去適應它。不管是國家形勢的大變,還是工作環境的小變,都可能引起我們個人前途命運的變化,或是機遇,或是阻礙。聰明人總是使自己與時俱進,跟上發展變化,而有些不識時務的人只有被淹沒、被淘汰。
舉例來說:改革開放的頭十年,國家急著喚醒人民的積極性和發展觀念,敢干的,有膽的都發家致富了;中間的十年,國家想靠搞活經濟來興國強邦,只以經濟發展為重,像官商,破壞環境等,都勉強被包容了;現在的形勢是科技興國,提倡創新,科技人才和原創性人才迎來了最好的時機。社會環境影響決定了我們的選擇,根據身處的社會環境來選擇自己的學習、工作方向才是符合社會發展的與時俱進的正確選擇。
要想成功,抓住時機很重要,但是最重要的還是改變自己,把自己變成適應這個時代、適應社會競爭的人。沒有人天生就具備一切成功素質,這些素質來自于后天的學習和改變。愚蠢的人抱怨社會,聰明的人適應社會。與社會環境相和諧,事業發展才能如魚得水,反之則步履維艱。人們常說“機遇與挑戰并存”,而對不同的人來說,挑戰具有不同的內涵。比如,市場競爭不規則,對某些做生意的人來說,正好渾水摸魚;而對那些習慣于以章法辦事的人來說,市場不規則就是一種嚴峻的挑戰,按部就班,逆循老方法去競爭,結果只有失敗。社會環境之變是人生之變的外在張力,一個真正聰明的人,必須迅速適應社會生活環境,根據自己的能力去改變環境。
適應環境突出表現在緊隨時代變革的步伐,走在時代的前面。市場經濟社會不可能搞大鍋飯那一套。要想盡快致富,就要善于找到行業趨勢,順勢而行不僅阻力減小,成功的希望會更大。
人,要想生存,必須隨時代一起發展進步,與時俱進。因為新科學、新技術、新知識、新思路不斷興起。舊知識、舊技術、舊思想不斷被淘汰。如果你還保留在原來的狀態上停滯不前,那你只能被淘汰。
學習狐貍的智慧,改變自己
在人們的印象中,狐貍是狡猾的,雖然它們還遠遠不是人類的對手,但毋庸置疑,狐貍的智慧在犬科動物里算是佼佼者。
狐貍的主要智慧就是適應性極強,隨遇而安,樹林叢莽、丘陵河地,無處不可棲身。它白天睡覺,晚間覓食。并且從不挑肥揀瘦,野兔、山雞、老鼠、小鳥、小魚、青蛙都可以吃;實在沒辦法時,蠕蟲、昆蟲乃至野果也可以充饑。
狐貍嬌小的體型,比不過狼的團隊合作,比不過鬣狗集體狩獵,但在自然的優勝劣汰中,狐貍靠著自己的主動適應,不斷改變自己的適應能力,靠著靈活、聰慧,頑強的生存了下來。
從狐貍種族繁衍至今而不衰落并分布廣泛不難發現,狐貍擁有強大的適應特性。也正是它的這種特性,值得人類去反思。
我們所處的時代,是一個競爭激烈的時代,是一個優勝劣汰、適者生存的時代。在這樣的時代里,只有知難而進,勇于主動適應社會,才能有自己的位置。聰明的狐貍明白,即使它不愿接受命運的安排,也不能改變事實分毫,它唯一能改變的,只有自己。
有這樣一則寓言:有一個大師,一直潛心苦練,幾十年練就了一身“移山大法”。
有人虔誠地請教:“大師用何神力,才得以移山?我如何才能練出如此神功呢?”
大師笑道:“練此神功也很簡單,只要掌握一點:山不過來,我就過去。”
你一定也知道世上本無什么移山之術,唯一能夠移動的方法就是:山不過來,我就過去。現實世界中有太多的事情就像“大山”一樣,是我們無法改變的,至少是暫時無法改變的。
如果事情無法改變,我們可以來改變自己。
如果別人不喜歡自己,是因為自己還不夠別人喜歡。
如果無法說服別人,是因為自己還不具備足夠的說服能力。
要想讓事情改變,首先得改變自己。只有改變自己,才會最終改變別人;只有改變自己,才可以適應并最終改變屬于自己的世界。
全方位看清現實
剛進入社會的年輕人,不要把社會生活理想化,要全方位看清現實生活。一個人如果對社會上的事情一頭霧水,那證明他是個沒有閱歷的人;有閱歷的人,會把社會上的一些事情當吃飯睡覺熟記的。
在現實社會生活中生存,首先就是要接受現實。你周圍肯定有人這樣抱怨:“老天為何對我特別不公?”他們看自己手中拿的總是劣等牌,看別人活得總比自己瀟灑,處處都是成功伴隨。其實,這是認識上的一大誤區。實際上,深入到每個成功者的后面,哪一個沒有三災五難,哪一個沒有痛苦的經歷?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以人言無二三,當我們的遺傳、環境、遭遇和經驗造就了稟賦不同的我們自己時,我們該怎樣去面對呢?
《莊子》中有一則發人深省的故事。上天賦予了子輿很多缺陷:駝背、聳肩、脖頸朝天。朋友問他:“你很討厭自己樣子吧?”他回答說:“不!我為什么要討厭它呢?假如上天使我的左臂變成一只雞,我就用它在凌晨來報曉;假如上天使我的右臂變成彈弓,我便用它去打斑鳩烤了吃;假如上天使我的尾椎骨變成車輪,精神變成了馬,我便乘著它遨游世界。上天賦予我的一切,都可以充分使用,為什么要討厭它呢?得,是時機;失,是順應。安于時機而順應變化,所以哀怨不會侵到我心中。”
這位古人是多么坦然地去接受、欣賞自己,毫不自暴自棄,而且順應客觀,充分發揮自己獨特的潛能,化劣勢為優勢。古人尚且如此通達,何況我們現代人呢?
生活中不湊巧的事、倒霉的事、煞風景的事,構成了我們的日子,組合成生活中不和諧的音符。在這樣的生活環境里,我們應首先學會超脫,學會自尋快樂,才能保持良好的心態,心態好了,就能輕松地面對困難,就能走出困境。
記住:
別和小人過不去,因為他本來就過不去;
別和社會過不去,因為你會過不去;
別和自己過不去,因為一切都會過去;
別和親人過不去,因為他們會不讓你過去;
別和往事過不去,因為它已經過去;
別和現實過不去,因為你還要過下去。
一個人一生不可能永遠幸運,也不可能永遠被厄運糾纏。面對現實社會生活中種種不同的困境和難題,我們既要接受這種現實,不再抱怨,同時又要超越這種現實,要以通達的態度去面對,要相信,命運由我們自己創造,命運掌握在我們每個人手中。
有競爭很正常
年輕人剛參加工作,需要知道的是,我們參加的不是去超市或商場悠閑購物,或飯后茶余閑庭信步,而是一個沒有硝煙的戰場,參加的是一場永遠沒有結束的戰爭。
相信大家都聽過一句話:“商場無父子。”即使是父子,只要到了生意場上,就是競爭對手。如此激烈的競爭,我們怎能無動于衷呢?
有一次,一家公司招聘一名經理,有許多人前去應聘,公司老總一眼就從應聘者中看中了一位小伙子。面試開始了,一個又一個的應聘者走進了他的辦公室,可是那個小伙子卻一直沒有露面。這位老總感到很奇怪,于是就讓他的秘書去了解一下情況。秘書回來報告說,那位小伙子遇到了同時來應聘的一些朋友和親戚,于是就讓他們先進來面試了。終于,那位小伙子進來了,果然他顯示出了高于其他應聘者的能力,但最終這位老總卻沒有錄用他。
秘書問他為什么時,他說道:“雖然他有著超出其他人的才干,但是最重要的是他缺乏競爭性。他既然能把應聘的優先權讓給別人,那么難保他不會把重要的商機讓給競爭對手。才能是可以培養的,而競爭意識則是天生的。我不能把自己的公司交給一個沒有競爭性的人去管理。”
年輕人不要埋怨競爭的殘酷,因為競爭絕對不能避免,它是必然要發生的。競爭甚至是成長壯大的動力,是生存的保障。我們沒有必要去抱怨生活的壓力,正是這種壓力促進了社會的進步。
競爭性正在逐漸成為衡量一個人能力的標準之一。正如這位老總說的,沒有競爭意識的人是不可能獲得成功的。看到這里,你是否也應該停下來想一想這些問題:
我是一個有競爭性的人嗎?
我的競爭意識到底有多強?
要想在今天的激烈競爭中獲得自己的生存權,就必須改變傳統的觀念,大膽表現自己,積極表現自己,把機會抓在自己手里。不要做埋頭苦干的老黃牛,要做下蛋了就咕咕叫的老母雞。競爭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把真正有才能的人推上重要的位置,發揮聰明才智,給社會創造財富。如果做個謙謙君子,把機會讓給才能不如你的人,實際上就是對社會的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