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最新章節

書友吧 3評論

第1章 密切聯系群眾是中國共產黨的最大政治優勢(1)

密切聯系群眾是中國共產黨的最大政治優勢

群眾路線是我們黨長期在敵我力量懸殊的環境中進行革命、在社會主義時期進行建設和改革的無比寶貴的歷史經驗的總結,是我們黨根本的工作路線。群眾路線的根本內容,就是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來,到群眾中去。人民群眾是歷史活動的主體和價值主體,人民群眾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人民的利益愿望和要求與社會歷史發展的規律和趨勢相一致。為了人民,依靠人民,不斷實現、維護和發展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是我們黨始終如一的價值追求,是我們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一、堅持黨的群眾路線是中國共產黨的優良傳統和政治優勢

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領導中國革命的長期斗爭中,把馬克思主義關于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的原理和認識論的原理系統地運用于黨的全部活動中,形成了黨在一切工作中的群眾路線。這是中國共產黨人的一個富有特色的創造,是中國共產黨的一個政治優勢。建黨90多年來,在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各個歷史時期,中國共產黨人始終堅持黨的群眾路線的優良傳統,不斷鞏固和擴大這一政治優勢,取得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一個又一個勝利。

(一)中國共產黨始終高度重視并一貫堅持群眾路線

中國共產黨始終高度重視并一貫堅持群眾路線,在各個歷史時期,黨的領袖的言論和黨的文獻中都對群眾路線有著深刻的闡述。

早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全面闡述了黨的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強調為群眾謀利益是共產黨員革命的出發點和歸宿,群眾的意見和經驗是黨制定政策的基礎;在領導群眾進行實際工作時,必須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實行領導和群眾相結合,一般號召和個別指導相結合。1945年黨的七大會議時,毛澤東同志明確地把密切聯系群眾作為我們黨的三大優良作風之一。劉少奇同志在七大修改黨章的報告中,系統地論述了黨的群眾觀和黨的群眾路線。從而建立起了我黨的群眾觀和群眾路線的理論體系,并成為毛澤東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黨的群眾路線得到進一步發展。鄧小平同志在黨的八大所作的關于修改黨章的報告中,對群眾路線的內容以及如何堅持群眾路線作了進一步闡述,指明了貫徹群眾路線要解決的主要問題,強調“官僚主義是過去人類歷史上長時期剝削階級統治的遺留物,在社會政治生活中有深遠的影響。因此,貫徹群眾路線,克服官僚主義,也必須是一個長時期的斗爭”。1956年毛澤東同志在《論十大關系》中提出了關于調動一切積極因素的基本方針,這是對群眾路線的觀點和方法的卓越運用。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黨和國家工作重點轉移到經濟社會發展上來,黨的第二代領導集體繼承和發展了這一思想。鄧小平強調:“密切聯系群眾,是我們黨的一個優良傳統。群眾是我們力量的源泉,群眾路線和群眾觀點是我們的傳家寶。”1990年3月黨的十三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加強黨同人民群眾聯系的決定》,明確指出:“黨在長期斗爭中創造和發展起來的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群眾路線,是實現黨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組織路線的根本工作路線,是中國共產黨的優良傳統和政治優勢。”在黨的十六大報告中,江澤民強調指出:“我們黨的最大政治優勢是密切聯系群眾,黨執政后的最大危險是脫離群眾。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必須堅持黨的群眾路線,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把實現人民群眾的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

黨的十六大以來,胡錦濤總書記特別強調堅持黨的群眾路線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堅持黨的群眾路線。他指出:“群眾路線是黨的生命線,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是我們黨永遠立于不敗之地的根本保證。”他強調:“要堅持貫徹黨的群眾路線,堅持人民主體地位,發揮人民首創精神,堅持問政于民、問需于民、問計于民,充分調動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緊緊依靠人民群眾開創新形勢下社會管理新局面。”

(二)90年完成和推進的三件大事都體現“緊緊依靠人民”

胡錦濤同志在建黨90周年的講話中指出,90年來,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在中國這片古老的土地上,書寫了人類發展史上驚天地、泣鬼神的壯麗史詩,集中體現為完成和推進了三件大事。第一件大事是我們黨緊緊依靠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實現了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經過北伐戰爭、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解放戰爭,黨和人民進行了28年浴血奮戰,打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推翻國民黨反動統治,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二件大事是我們黨緊緊依靠人民完成了社會主義革命,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第三件大事是我們黨緊緊依靠人民進行了改革開放新的偉大革命,開創、堅持、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三件大事,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前途命運,不可逆轉地結束了近代以后中國內憂外患、積貧積弱的悲慘命運,不可逆轉地開啟了中華民族不斷發展壯大、走向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使具有5000多年文明歷史的中國面貌煥然一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展現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這三件大事的一個共同特點就是“緊緊依靠”人民來完成的。中國革命的勝利從一定意義上說就是人民革命的勝利。我們黨堅持實行保護人民利益的各項方針政策,特別是在廣大解放區廣泛深入地進行土地制度的改革,使數千萬農民在政治上、經濟上翻身。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黨運用群眾路線的領導方法和工作方法,使黨的方針任務的制定和執行能夠符合群眾的要求,得到群眾的支持,使群眾的革命積極性創造性能夠不斷得到發揮和提高。人民群眾就成了革命勝利的源泉。

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是由于中國共產黨依據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所創造的政治條件,實行“由發展新民主主義經濟過渡到社會主義”的發展戰略,并采取了逐步改造生產資料私有制的具體政策,在這個戰略和政策執行過程中,充分發揮人民群眾的主體作用,得到了人民群眾的廣泛擁護,從而比較順利地完成了社會主義的目標。

改革開放取得的偉大成就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也是緊緊依靠人民群眾完成的。我們堅持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把黨的正確主張變為群眾的自覺行動,堅持尊重社會發展規律與尊重人民歷史主體地位的一致性,堅持為崇高理想奮斗與為最廣大人民謀利益的一致性,堅持完成黨的各項工作與實現人民利益的一致性。我們把人民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作為制定各項方針政策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一切以是否有利于發展社會主義生產力、有利于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綜合國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這“三個有利于”為根本判斷標準,堅持問政于民、問需于民、問計于民,既通過提出和貫徹正確的路線方針政策帶領人民前進,又從人民的實踐創造和發展要求中獲得前進的動力。全體人民都滿腔熱情地投身到改革開放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我們才取得了這項偉大事業的勝利。

(三)堅持黨的群眾路線、密切聯系群眾的基本經驗和重要啟示

中國共產黨90多年的歷史,可以說就是堅持黨的群眾路線,密切聯系群眾的歷史。在這一歷史過程中,中國共產黨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1.誠心誠意為人民謀利益

努力實踐黨的宗旨,切實維護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是共產黨人必須始終遵循的根本原則。江澤民同志曾指出:“人民是我國的主人,是決定我國前途和命運的根本力量。黨的全部任務和責任,就是為人民謀利益,團結和帶領人民群眾為實現自己的根本利益而奮斗。”只有切實維護好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才能密切黨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增強黨的凝聚力、戰斗力和號召力,把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事業不斷推向前進。

2.依靠人民,虛心向人民學習

黨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要通過每一個黨員、每一個領導干部來體現。心中是否有人民、眼里是否有群眾,是每一個黨員、干部能否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做好群眾工作的基礎和前提。只有我們把群眾放在心上,群眾才會把我們放在心上;只有我們把群眾當親人,群眾才會把我們當親人。每一個共產黨員都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尊重人民主體地位,尊重人民首創精神,拜人民為師,從人民群眾的勞動創造中汲取營養,增長政治智慧,增強執政本領,用密切聯系群眾、熱情服務群眾的良好作風和工作業績,為黨旗增輝,為人民造福。

3.教育和引導群眾

黨對人民群眾的領導作用,就是正確地給人民群眾指出前進方向,發動人民群眾自己動手,爭取和創造自己的幸福生活。教育和引導群眾就是要緊緊圍繞黨和國家的中心任務和工作大局,堅持不懈地宣傳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宣傳科學發展的主題和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主線,講清楚黨的方針政策同人民群眾利益的內在聯系,講清楚經濟社會發展同改善人民群眾生活的密切關系,引導人們正確認識眼前利益與長遠利益、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局部利益與整體利益,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教育和引導群眾就要堅持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武裝全黨教育人民,廣泛深入開展形勢政策宣傳教育,激勵廣大群眾投身改革建設實踐,為創造美好未來而努力。

4.聯系群眾的制度和機制建設

在堅持群眾路線時注意健全聯系群眾的制度和機制是中國共產黨堅持群眾路線的一大經驗。黨政領導機關建立群眾接待日制度,領導干部親自處理來信來訪。建立領導機關干部到基層特別是貧困地區鍛煉和幫助工作的制度。通過深化改革,進一步解決因機構重疊、職能交叉而造成的推諉扯皮、效率低下等問題。提高直接面對群眾的基層單位和各級領導機關的服務質量。

中國共產黨聯系群眾的實踐和經驗同時也給予我們深刻的啟迪,那就是:什么時候我們堅持了群眾路線,我們就能奪取革命和建設的勝利;什么時候我們違背了群眾路線,我們就會遭受挫折,甚至已經取得的成功也會喪失。群眾路線是我們事業勝利前進的基本保證,是我們黨活躍于中國和世界政治舞臺上的鮮明特征,也是我們始終不渝、不懈追求的奮斗目標。完全可以說,群眾路線是我們的命根子,我們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也不能丟掉這個命根子。

二、密切聯系群眾是我們黨的最大政治優勢

密切聯系群眾,是我們黨的性質、宗旨的必然要求。我們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也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黨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黨來自人民,植根于人民,服務于人民。這就決定了我們黨只有密切聯系群眾,始終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才能始終有堅如磐石的階級基礎和群眾基礎,才能始終保持政治本色。中國共產黨在成立、發展、壯大的過程中,在領導中國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改革的過程中,始終堅持群眾路線,不斷鞏固與密切和人民群眾的聯系,才使得我們的各項事業取得節節勝利,這說明,密切聯系群眾不但成為中國共產黨的政治優勢而且已經成為中國共產黨的最大政治優勢。只要我們始終不渝地堅持這個“最大政治優勢”,我們黨就能獲得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就無往而不勝。

(一)黨的優勢

從詞源上說,優勢是指能壓倒對方的有利形勢或者超過同類事務中其他情況的形勢。黨的優勢就是中國共產黨超過同類政黨的形勢和特征。中國共產黨在長期的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實踐中形成自己的獨特的優勢,這些優勢主要包括:思想優勢、組織優勢、政治優勢、作風優勢、制度優勢、反腐倡廉優勢。這些優勢集中了中國共產黨人的集體智慧和人民群眾的斗爭經驗。堅持和發展這些優勢,對于戰勝前進道路上的艱難險阻,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1.思想優勢

“思想建黨”是我們黨一大特點和優良傳統。我們黨從一開始就是一個完全新式的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為行動指南、以共產主義為奮斗目標、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利益的馬克思主義政黨。然而,在我們黨成立時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舊中國,工業無產階級人數很少,農民和其他小資產階級占人口的絕大多數,要把我們黨建設成為無產階級先鋒隊,就必須堅持用馬克思主義武裝黨員,克服黨內的非無產階級思想。這就確立了思想建黨原則。在全國執政以后,我們黨在堅持不懈地進行理論創新的同時,根據理論創新每前進一步、理論武裝就跟進一步的要求,針對不同時期黨的中心任務和黨員隊伍實際,堅持經常性的黨員教育、干部培訓與階段性的集中教育相結合,不斷用馬克思主義及其中國化最新理論成果武裝全黨。這是我們黨始終保持在馬克思主義理論上的先進性的奧秘所在。

2.組織優勢

黨的集中統一是中國共產黨的組織優勢。對于我們這樣一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的發展中大國來說,對于我們這樣一個有8000多萬黨員、400多萬個基層組織、正領導著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一偉大事業的執政黨來說,維護黨的集中統一至關重要。只有維護黨的集中統一,不斷增強黨的創造力、凝聚力、戰斗力,才能保證國家統一、民族團結和社會和諧,才能保障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順利進行。中國共產黨集中統一的組織優勢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全黨思想的高度一致。各級領導干部都能夠深刻領會和把握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精神實質,都能夠積極擁護和忠實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二是中央有權威。中央的政令是暢通的。在指導思想、奮斗目標、大政方針和重要工作部署上全黨與中央保持一致。三是嚴明的紀律。全黨有嚴明的政治紀律、組織紀律、經濟工作紀律和群眾工作紀律,保證了全黨步調一致地前進。

3.政治優勢

我們黨在長期革命和建設的實踐中,形成并堅持發揚了理論聯系實際、密切聯系群眾、批評與自我批評等優良作風。這是黨的工人階級先鋒隊性質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宗旨的體現,是中國共產黨區別于其他政黨的顯著標志,也是黨千錘百煉更堅強的重要原因。三大作風既是黨的作風優勢,更是黨的政治優勢。

品牌:東方資治
上架時間:2013-09-11 15:57:19
出版社:國家行政學院出版社
本書數字版權由東方資治提供,并由其授權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制作發行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汉中市| 旺苍县| 应城市| 乃东县| 邳州市| 汉阴县| 盱眙县| 兰溪市| 金湖县| 昭苏县| 阜南县| 怀远县| 鄂托克旗| 正安县| 香河县| 栖霞市| 德庆县| 兴安县| 民权县| 南乐县| 三门峡市| 靖边县| 广宁县| 大英县| 中宁县| 澄江县| 井冈山市| 南漳县| 杭锦旗| 汶川县| 固始县| 长子县| 宕昌县| 禹城市| 高邑县| 西充县| 社会| 荔浦县| 肃南| 望江县| 嘉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