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最新章節

書友吧 15評論

第1章 詩歌 (1)

輕輕的我走了,

正如我輕輕的來;

我輕輕的招手,

作別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陽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艷影,

在我的心頭蕩漾。

再別康橋

康橋(Cambridge)是英國東南部的一座城市,在倫敦以北約80公里,現多譯作劍橋。那里有旖旎的自然風光和舉世聞名的高等學府——劍橋大學。徐志摩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獲得碩士學位后,又來到這里求學,后經英國學者狄更生推薦,成為了劍橋大學皇家學院的特別生。當年,徐志摩結束了在這里的學業啟程回國時,曾寫下一首題為《康橋再會吧》的長詩,1926年還寫作了題為《我所知道的康橋》的散文,在其他的文章中也屢屢提及康橋。在康橋的種種經歷對徐志摩影響至深。1928年,詩人再次造訪康橋,之后經印度回國。船行至中國海上時,他寫作了這首《再別康橋》。此詩是徐志摩的得意之作,也是徐氏詩作中最膾炙人口的篇章。

閱讀指導

輕輕的我走了,

正如我輕輕的來;

我輕輕的招手,

作別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陽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艷影,

在我的心頭蕩漾。

軟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搖;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條水草!

那榆蔭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間,

沉淀著彩虹似的夢。

尋夢?撐一支長篙,

向青草更青處漫溯,

滿載一船星輝,

在星輝斑斕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別離的笙簫;

夏蟲也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橋!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來;

我揮一揮衣袖,

不帶走一片云彩。

美文解讀

離愁別緒早已在千年的歷史長河中被寫盡,這首《再別康橋》卻仍然撩撥我們的心弦。與初試鋒芒時真摯卻略顯青澀的《康橋再會吧》相比,這首《再別康橋》在藝術形式上可謂有登峰造極之勢。詩行錯落有致,首末兩節回環復沓,遙相呼應。每行詩句兩頓或三頓,每節偶句押韻,讀起來抑揚頓挫,余音裊裊。全詩體現出的高度的建筑美與音樂美一直為世人所稱道。詩中所傳達出的真摯情感也是此詩廣為傳頌的重要原因。

康橋是徐志摩一生中揮之不去的情結。他在《吸煙與文化》中深情地寫到:“我在康橋的日子可真是享福,深怕這輩子再也得不到那樣甜蜜的機會了。我不敢說康橋給了我多少學問或是教會了我什么。我不敢說受了康橋的洗禮,一個人就會變氣息,脫凡胎。我敢說的只是——就我個人說,我的眼是康橋教我睜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橋給我撥動的,我的自我意識是康橋給我的胚胎的。”康橋不僅教授詩人西方文明,更給予了他心靈的洗禮,性靈的啟蒙。

經過多年的沉淀,詩人對康橋的情感更加沉郁深刻。他以朝圣的心情面對康橋,生怕自己的到訪與離去驚擾了康橋。詩人一開篇就連續使用了三個“輕輕的”,之后悠悠三個“悄悄”,就連夏蟲都為詩人沉默。可以說這種靜謐是全詩最主要的基調。詩中表達的情緒看似這般靜靜的,淡淡的,仔細品來便覺得靜水深流,其中有多少欲說還休的離愁別緒,有多少歷久彌新的經歷,又有多少揮之不去,卻又追不回來的情愫。以至于詩人讓今晚的康橋沉默,讓這最美最動心的記憶靜靜地流淌,鋪陳出一幅世人心目中最迷人的康橋圖景。

康河畔那位令詩人傾慕不已的可人兒再也無法成為他的新娘,而黃昏中河畔金柳在康河中的倒影還是令人神往。詩人對康橋的繾綣眷戀讓他甘心做一棵水草,在康河中得到浸潤滋養。回到魂牽夢縈的康橋,詩人自然要細細體味這夢的斑斕。詩人能滿載一船星輝,卻帶不走一片云彩。云彩究竟是不帶走,還是帶不走,這要留給讀者去猜想了。詩中絢爛多彩的想象,搖曳生姿的比喻讓詩人內在的思緒與外部環境事物完美地契合,物我相忘,交融,沉醉……融入了詩人無限情思的康橋是如此柔美流麗——那是徐志摩的康橋。

我不知道風是在哪一個方向吹

閱讀指導

這首詩發表于1928年3月10日《新月》月刊第一卷一號。此詩發表之后,給徐志摩帶來了極高的聲譽,被認為是徐氏的“標簽”之作。全詩共六節,每節的前三句相同,輾轉反復,余音裊裊,這種刻意經營的旋律組合,渲染了“夢”的氛圍,表達了作者“回到生命本體中去”的詩歌理想。

我不知道風

是在哪一個方向吹——

我是在夢中,

在夢的輕波里依洄。

我不知道風

是在哪一個方向吹——

我是在夢中,

她的溫存,我的迷醉。

我不知道風

是在哪一個方向吹——

我是在夢中,

甜美是夢里的光輝。

我不知道風

是在哪一個方向吹——

我是在夢中,

她的負心,我的傷悲。

我不知道風

是在哪一個方向吹——

我是在夢中,

在夢的悲哀里心碎!

我不知道風

是在哪一個方向吹——

我是在夢中,

黯淡是夢里的光輝。

美文解讀

“我不知道風是在哪一個方向吹”一句反復吟誦,一詠三嘆,所表現的情感卻是似同實異。熟悉徐志摩情感生活的人,或許可以從中捕捉到一段羅曼史的影子。徐志摩與陸小曼飽受社會輿論指責的婚外熱戀,歷經波折,最終修成正果。然而這段羅曼史卻并沒有一個大團圓的結局。從這首詩中,不難體察徐氏對婚姻生活的悲觀失望。但只是模糊,被這不知道從哪個方向吹來的風吹淡了。風是和煦,還是凜冽,“我”無從感知,“我不知道”,也并不在意。“我”所關注的是沉浸在夢中的感受。自我世界的悲喜決定著“我”或沉溺,或彷徨的心境。

全詩的情緒波蕩起伏,在夢中由喜而悲,最終又在夢中得到釋然的解脫。是情愛的困惑,還是政治的諷喻,抑或是世間種種,不得而知。人生的許多體驗都在這幾段回環往復中呈現。盡管書寫的并非是積極的心緒,卻依然以優美整飭的形式呈現。在徐氏的筆下,憂郁也是如斯美麗。

偶然

閱讀指導

此詩寫于1926年5月,初載于同年5月27日《晨報副刊詩鐫》第9期。1928年,徐志摩和陸小曼合寫五幕話劇《卞昆岡》時,又將這首詩作為第五幕中老瞎子的唱詞。劇中主人公卞昆岡的愛妻病逝,為使孩子阿明有人照顧,娶李七妹續弦。之后,阿明為繼母及其姘夫所害。臨死前,阿明請趕來的老瞎子為其彈唱這首《偶然》,轉達對父親的愛,也表達了他對老瞎子的愛。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爾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訝異,

更無須歡喜──

在轉瞬間消滅了蹤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記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在這交會時互放的光亮!

美文解讀

徐志摩寫作這首詩時,正是他與陸小曼熱戀中最為煎熬的時期。他所面對的不僅是家庭與社會的壓力,更有陸小曼在困境中流露出的猶豫和退卻。在這種痛苦與糾結的心境下,詩人寫下了這樣的詩篇。云映波心是轉瞬即逝的交匯,不驚不喜。雖能海上夜逢,旋即卻要各奔東西。然而縱使相憶或相忘,也不改偶逢一刻彼此的光亮。詩人以兩幅偶會的場景,寫出了世間情愛的種種微妙,于孤寂感傷的氛圍中又透露出絲絲的豁達與釋然。

這首詩每節第一、二、五行的長句押韻,中間兩行的短句押韻,形成了aabba的韻式。長句幾乎均是一行三頓,短句為一行兩頓。全詩韻致協暢,極具音樂美。讀起來紆徐從容,委婉頓挫,朗朗上口。卞之琳贊此詩為徐志摩詩作中形式上最完美的一首。

除了音樂美,這首兩段十行的小詩,在現代詩歌中,也堪稱是別具一格之作。“偶然”是一個完全抽象化的時間副詞,而詩人卻能使之形象化,并置入象征性的結構之中,使得本詩清新雋永,余味無窮。

半夜深巷琵琶

閱讀指導

這首詩刊載于1925年5月20日《晨報副刊詩鐫》,后收入1928年出版的《翡冷翠的一夜》詩集中。半夜深巷的琵琶,在這荒涼沉寂的時空之間驟然響起,凄苦而哀婉。全詩整齊且富有變化,短句詩行押韻,并多次換韻,節奏鮮明,音調和諧悅耳,宛若一支琵琶曲,悲切而不沉寂,與詩既凄迷又冷艷的抒情風格相一致,達到了心曲與琴曲的統一,也使詩歌具有了形式上的美感。

又被它從睡夢中驚醒,深夜里的琵琶!

是誰的悲思,

是誰的手指,

像一陣凄風,像一陣慘雨,像一陣落花,

在這夜深深時,

在這睡昏昏時,

挑動著緊促的弦索,亂彈著宮商角徵,

和著這深夜,荒街,

柳梢頭有殘月掛,

啊,半輪的殘月,像是破碎的希望他,他

頭戴一頂開花帽,

身上帶著鐵鏈條,

在光陰的道上瘋了似的跳,瘋了似的笑,

完了,他說,吹糊你的燈,

她在墳墓的那一邊等,

等你去親吻,等你去親吻,等你去親吻!

美文解讀

“半夜深巷琵琶”是對特定時間特殊空間內聲音的描繪。這深夜中驟然響起的琵琶聲,不禁使人對此引發諸多的猜想。在夜半時分半睡半醒之間的慘慘戚戚的聲響,聽著不免格外驚心。緊促雜亂的旋律和著深夜中荒街的場景,更加劇了緊張的情緒。這時“他”出現了。他為何希望破碎,為何在這殘月的深夜癲狂囈語?他是瘋子,是囚徒,還是洞穿光陰世事的方外人?他和他背后的故事讓人驚惶又令人好奇。墳墓是死與生的界限,使全詩更添了幾分鬼魅的氣息。“等你去親吻”的連續使用,感情炙熱、強烈而迫切,透露出“她”對于愛執著甚至偏執的追求。

渺 小

閱讀指導

此詩最初發表于1930年12月《新月》月刊的第三卷第十期,1931年被收入徐志摩自編的最后一本詩集《猛虎集》,是徐志摩后期創作中較有代表性的一首。

我仰望群山的蒼老,

他們不說一句話。

陽光描出我的渺小,

小草在我的腳下。

我一人停步在路隅,

傾聽空谷的松籟;

青天里有白云盤踞,

轉眼間忽又不在。

美文解讀

一人獨聽空谷松籟,群山靜默,小草不語,有愜意也有禪意。碧海云天的景致轉瞬即逝,云縹緲不定,顯出自然之不可捉摸,也映襯出“我”的“渺小”。小詩清新雋永,余味無窮。

這首小詩每節一、三兩行和二、四兩行字數相同,第一行與第三行押韻,第二行與第四行押韻,兩個小節形式結構相同,在結構上極其工整。全詩中除了“我”,余下的便都是大自然。猶如一篇短小的游記,“我”在與大自然接觸中,表露出對自然的欣賞與敬畏,又透出些許人生的玄思。

鄉村里的音籟

閱讀指導

這首詩被收錄在徐志摩自費出版的第一本詩集《志摩的詩》中。全詩優美的景物描寫和新奇獨特的想象,展現了濃郁的鄉土氣息,體現出詩人對童年強烈的留戀。

小舟在垂柳蔭間緩泛——

一陣陣初秋的涼風,

吹生了水面的漪絨,

吹來兩岸鄉村里的音籟。

我獨自憑著船窗閑憩,

靜看著一河的波幻,

靜聽著遠近的音籟,——

又一度與童年的情景默契!

這是清脆的稚兒的呼喚,

田野上工作紛紜,

竹籬邊犬吠雞鳴:

但這無端的悲感與凄惋!

白云在藍天里飛行:

我欲把惱人的年歲,

我欲把惱人的情愛,

托付與無涯的空靈——消泯;

回復我純樸的,美麗的童心:

像山谷里的冷泉一勺,

像曉風里的白頭乳鵲,

像池畔的草花,自然的鮮明。

美文解讀

品牌:華文天下
上架時間:2013-05-22 14:29:47
出版社:北方婦女兒童出版社
本書數字版權由華文天下提供,并由其授權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制作發行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龙南县| 卓资县| 温泉县| 昌邑市| 科尔| 定边县| 安吉县| 福鼎市| 绥化市| 北川| 花莲县| 宝鸡市| 汨罗市| 卓尼县| 东宁县| 闽侯县| 阿瓦提县| 库尔勒市| 沂南县| 军事| 桂林市| 当涂县| 凤台县| 广平县| 云龙县| 马龙县| 垦利县| 镇江市| 吴江市| 金秀| 淮阳县| 岳普湖县| 双峰县| 安阳市| 鄂州市| 扎鲁特旗| 巴青县| 依安县| 泗阳县| 富宁县| 天镇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