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13歲那年,我因為有社交恐懼癥,不敢和別人在一起玩,我經常在網上和男生聊天。有一天,一個23歲的哥哥加上了我,我就和他聊了很長時間,我當時很開心,終于有人懂我有人在乎我了。他花言巧語把我迷惑了,我開始逃課,遲到,就是為了和他聊天。有一天,他和我說我們倆個交換私密處吧。我開始有點害怕,然后拒絕了他,但是我又怕失去。他見我猶豫不決,他先把他傳內褲的照片發給我,當時的我很單純,我也沒有多想(而且還研究了為啥他的那么大,我的那么小)。他說你把你穿的內褲也發過來吧,我想看看,我當時也沒有猶豫,人家都發了我也發吧。
晚上我爸媽都沒有在家,他給我打電話,我就接了,打開后他沒有說普通話,我聽不懂。他忽然脫了褲子,把……露了出來,我嚇一跳,把手機扔了出去。他在哪邊嬌喘,說特別惡心的話。從哪以后他每天都打電話給我,我一直不接,他也沒有停,隔三差五給我打電話…………
房思琪的初戀樂園吧
房思琪的初戀樂園吧
“她喝醉了”人們常用這句話來解釋她遭遇壞事的原因
晚上我爸媽都沒有在家,他給我打電話,我就接了,打開后他沒有說普通話,我聽不懂。他忽然脫了褲子,把……露了出來,我嚇一跳,把手機扔了出去。他在哪邊嬌喘,說特別惡心的話。從哪以后他每天都打電話給我,我一直不接,他也沒有停,隔三差五給我打電話…………
作者鼓勵了很多人走出來,自己卻沒撐住。
如果我13歲的時候只看言情,不看英雄列傳,不看戰爭片民族片。就容易理解房思琪了。不管是沈從文和張兆和,還是我想到的傅雷和朱梅馥也好。這本書始終只看到了生的一面。沒看到死的一面。所以他們的愛情值得歌頌,卻缺乏對真正的某件事物缺失的死亡的恐懼。如果只是劇情的需要,但凡結合了社會因素去考慮,房思琪都不會輕易相信愛情與個人生命無關。最要緊的不是愛不愛,而是命。
我非常理解作者的痛苦,但確實沒有辦法感同身受,是因為不曾經歷過那樣慘烈的遭遇,讀的時候我很難受,很難受。書中的李國華利用他的職業、年紀、甚至是文學誘騙了很多個小女孩,他一邊說著甜言蜜語哄騙著她們說愛,一邊用著同樣的語言誘拐下一個天真的女孩,以此來滿足他那無處安放令人作嘔的欲望,他真是個偽善的人。
而李國華這樣的人又不僅僅只存在于書里,在現實中,還有數不盡的李國華隱藏著,受害者大多不是承受不了精神崩潰,便是選擇自殺從而結束這非人的折磨,極少數會選擇站出來向大眾揭露壞蛋的罪行。但李國華們往往有恃無恐,要么證據不足,要么是他們的手腕了得,善于鉆法律的空子,即使判刑,也沒幾年就出來了,而毀掉的卻是受害者的一生。
生活在那座大樓里面的人看似毫無關聯,其實很有可能都是推手,只在意自己的得失,對旁人的遭遇毫無波瀾,甚至暗中為加害者推波助瀾,麻木的人啊,卻還以為自己是多么的無辜。
書中說:“溫良恭儉讓。溫暖的是體液,良莠的是體力,恭喜的是初血,儉省的是保險套,讓步的是人生。”多么可笑的現實,好險這個世界還有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