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同偉和于連還是不同的,雖然都是人往高處走的典范,于連心里包含著對階級的惶恐,雖然一直所見,都是把這種情感講述成平民對于貴族的憤恨不滿,不甘于低層次的生活,不甘于卑躬屈膝屈居人下,于連自有一套內心高貴論的說辭,但感覺這種說辭僅僅是自我安慰,要是他真的如他所說那樣,內心高貴不屑于階級,又為什么會表現為祁同偉式的不擇手段,祁同偉的高攀可能不是為不甘奴顏,而是為謀得權勢地位取得好處,祁同偉在得到權力后反而幫助沒出息親戚,盡管臨死之前的臺詞讓人流淚,那本天局更是拉高了他的思想檔次,但這個人物對于高攀的態度,對比于連就顯得人物單薄和簡單,于連不覺得他有內心的高貴,外國文學課被老師問起,隨意搪塞的答案,如今令自己汗顏,要說內心無懼,何必耿耿于懷,于連的錙銖必較感覺恰恰說明他對于階級的在意,他若真的高貴,怎么會費盡心思成為他所不屑的階層的一員,也許正是因為前期的于連渴望又得不到,他才甘愿自我安慰地說,不管身處何等境地都不會動搖,那些人無法趕上他內心的高貴,實在覺得這只是一句自我安慰,而且蒼白無力令人好笑,法庭最后的宣判,說是升華主題,但不覺得這是于連的思想層次,他此時已經失敗,再也沒有可能成為那個階級的一員,自然可以站在平民的階級發出血淚控訴。若是換一種境地,他成功了,他未必這么做,從這個層面來想,法庭的發言有點突兀,但這又恰恰是想要表達給讀者的一種思想,細讀又覺得確有升華。大作家真就是大作家,司湯達對人心的敏銳描述令人嘆服。至于對女人愛情觀的觀察,頭腦的愛情和靈魂的愛情,兩種截然不同的女人,讀的時候莫名想起安娜,安娜的愛情觀可能更偏同于瑪蒂爾德小姐,然而她不像瑪蒂爾德小姐一樣…怎么說,沒有那么厲害,性格又更趨同于德雷納爾夫人,一種溫柔的懦弱,這兩個人像是拆開了安娜,命運也是截然不同,結局讓人毛骨悚然,但從頭腦中的愛情這個觀點出發,對瑪蒂爾德小姐來說,她期望的最完美的愛情,因為于連的死實際上達到了最完美的結局,她在完成最后的儀式。為了作業讀過大半,草草應付。補完結局
紅與黑吧
紅與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