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銷號歷史文
到了天啟四年,魏忠賢杖殺楊漣,閹黨才掌握戶部。也因為天啟皇帝無心朝政,帝王的放權,導致魏忠賢竊取了最高權力。
而這之后他做了什么呢?
天啟六年,下令“邊口各商貿易良苦,各口稅銀既不系正供,著盡行赦免,以彰朝廷恤商德意”。
天啟七年,浙江直隸等處商人以及藥王廟商稅蒙廠臣奏免。(廠臣既指魏忠賢)。
天啟七年,免潼關,咸陽商稅。
以上三點,證明了魏忠賢執政后免除了東林黨人主張的商稅。而且魏忠賢執政后做的不光這些。
1,增收鹽課,鹽是專賣品,這樣做只會給民眾帶來負擔,造成私鹽泛濫。而這個錢都用來中飽私囊。
2,鑄造劣質銅錢牟取私利。
3,大肆誣告商人,抄家產來中飽私囊,其中最著名的是誣告徽商,這個錢他沒用在自己身上,但也沒用在國家上,而是給天啟皇帝修宮殿了。足足有500多萬兩白銀,抵得上一年的遼餉。
4,賣京城騎馬特權。
5,征收庫銀,這個就是十惡不赦之罪,庫銀指的是各地的府庫之銀,這就基本讓地方無活路可走,無發展可言。
總而言之,魏忠賢絕對沒有征收商稅,更沒有利于國家。
有人說,天啟年間魏忠賢執政,沒有缺過錢,邊關沒有大問題,到了崇禎年間,缺錢不說,邊關失利,導致明朝的防線已經退到了山海關。
為什么崇禎朝缺錢?
《明代九邊軍費考》記載,天啟六年,七年,九邊欠軍餉高達七成,什么意思?我舉個例子,600萬是當時天啟年間遼東一年的軍費,他魏忠賢執政時欠了七成的兩年九邊軍費,這是何等的數字,這個錢,終其崇禎一朝都沒還完,那么,天啟朝沒錢么?
當然不是,遼東戰役最是費錢,而天啟年間,遼餉一年可征九厘,共500余萬。包括各種其余稅收和正常稅收。天啟年間是不缺錢的,但就是欠了軍餉,這些錢不是進了他魏忠賢的腰包就是他魏忠賢拿著錢帶著天啟皇帝吃喝玩樂了。
再講遼東戰役,天啟年間對清戰爭還占優勢,但原因如下。
1,清朝并未整合完畢,實力還沒有完全崛起,萬歷年間的失利完全是因為指揮不當造成??梢钥闯绲澇跗谶|東局勢還是平分秋色。
2,國內相對穩定,這個穩定指的是比崇禎后期要穩定,因為這個時候國家不是很缺錢,所以百姓也沒有崇禎朝那么走投無路,明朝軍隊沒那么缺餉。
綜上所述,魏忠賢的確不是能臣,也不是良臣,更不是純臣。
魏忠賢原本是一個賭徒,他和一般的宦官不同,一般的都是很小就閹割進宮的,而魏忠賢是已經成家生子之后,他賭輸了錢,所以賣妻賣子,最后又廢了一番周折才進了宮。
此后他一直默默無聞,如果他52歲就死了,這個人不會出現在歷史的舞臺之上,因為在他前52年,只是一個平凡的不能在平凡的宦官罷了。
可是世事難料,泰昌元年,明神,光二宗接連病逝,年僅十六歲的優秀建筑師明熹宗朱由校即位,此時的魏忠賢一步登天。
也就是此時開始,魏忠賢開始了他人生中最輝煌的七年。
那么和魏忠賢作對的東林黨人是什么人呢?
東林人士是以東林學院為代表的知識青年,他們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為己任,對時局抨擊,要求事事奉公,開放言路。
東林黨是以魏忠賢為首的集團對其的蔑稱。其實東林人士是一群文化素養極高,號稱大明王朝的“脊梁”,我不排除他們中間有個別小人。但多數是實心救國,抨擊時局的正直之人。正如東林領袖顧憲成所說的。
“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
有人說東林人士空談誤國,這是空話,東林人有楊漣,因為直言敢諫,被魏忠賢迫害致死。有左光斗,李三才,趙南星等一批愛國志士。
魏忠賢與東林人士絕對沒有可比性,前者是玩弄權術禍國殃民的宦官,后者是一心為國鐵骨錚錚的文人。
還是那句話,我不否認東林人士也有賣國之人,但多是忠義之輩。
楊漣絕筆。
“漣今死杖下矣!癡心報主,愚直仇人,久拼七尺,不復掛念。不為張儉逃亡,亦不為楊震仰藥,欲以性命歸之朝廷,不圖妻子一環泣耳。
雷霆雨露,莫非天恩,仁義一生,死于詔獄,難言不得死所。何憾于天?何怨于人?
惟我身副憲臣,曾受顧命。終可以見先帝于在天,對二祖十宗與皇天后土,天下萬世矣。大笑,大笑,還大笑!刀砍東風,于我何有哉?”
這個崇禎太過極端吧
這個崇禎太過極端吧
而這之后他做了什么呢?
天啟六年,下令“邊口各商貿易良苦,各口稅銀既不系正供,著盡行赦免,以彰朝廷恤商德意”。
天啟七年,浙江直隸等處商人以及藥王廟商稅蒙廠臣奏免。(廠臣既指魏忠賢)。
天啟七年,免潼關,咸陽商稅。
以上三點,證明了魏忠賢執政后免除了東林黨人主張的商稅。而且魏忠賢執政后做的不光這些。
1,增收鹽課,鹽是專賣品,這樣做只會給民眾帶來負擔,造成私鹽泛濫。而這個錢都用來中飽私囊。
2,鑄造劣質銅錢牟取私利。
3,大肆誣告商人,抄家產來中飽私囊,其中最著名的是誣告徽商,這個錢他沒用在自己身上,但也沒用在國家上,而是給天啟皇帝修宮殿了。足足有500多萬兩白銀,抵得上一年的遼餉。
4,賣京城騎馬特權。
5,征收庫銀,這個就是十惡不赦之罪,庫銀指的是各地的府庫之銀,這就基本讓地方無活路可走,無發展可言。
總而言之,魏忠賢絕對沒有征收商稅,更沒有利于國家。
有人說,天啟年間魏忠賢執政,沒有缺過錢,邊關沒有大問題,到了崇禎年間,缺錢不說,邊關失利,導致明朝的防線已經退到了山海關。
為什么崇禎朝缺錢?
《明代九邊軍費考》記載,天啟六年,七年,九邊欠軍餉高達七成,什么意思?我舉個例子,600萬是當時天啟年間遼東一年的軍費,他魏忠賢執政時欠了七成的兩年九邊軍費,這是何等的數字,這個錢,終其崇禎一朝都沒還完,那么,天啟朝沒錢么?
當然不是,遼東戰役最是費錢,而天啟年間,遼餉一年可征九厘,共500余萬。包括各種其余稅收和正常稅收。天啟年間是不缺錢的,但就是欠了軍餉,這些錢不是進了他魏忠賢的腰包就是他魏忠賢拿著錢帶著天啟皇帝吃喝玩樂了。
再講遼東戰役,天啟年間對清戰爭還占優勢,但原因如下。
1,清朝并未整合完畢,實力還沒有完全崛起,萬歷年間的失利完全是因為指揮不當造成??梢钥闯绲澇跗谶|東局勢還是平分秋色。
2,國內相對穩定,這個穩定指的是比崇禎后期要穩定,因為這個時候國家不是很缺錢,所以百姓也沒有崇禎朝那么走投無路,明朝軍隊沒那么缺餉。
綜上所述,魏忠賢的確不是能臣,也不是良臣,更不是純臣。
魏忠賢原本是一個賭徒,他和一般的宦官不同,一般的都是很小就閹割進宮的,而魏忠賢是已經成家生子之后,他賭輸了錢,所以賣妻賣子,最后又廢了一番周折才進了宮。
此后他一直默默無聞,如果他52歲就死了,這個人不會出現在歷史的舞臺之上,因為在他前52年,只是一個平凡的不能在平凡的宦官罷了。
可是世事難料,泰昌元年,明神,光二宗接連病逝,年僅十六歲的優秀建筑師明熹宗朱由校即位,此時的魏忠賢一步登天。
也就是此時開始,魏忠賢開始了他人生中最輝煌的七年。
那么和魏忠賢作對的東林黨人是什么人呢?
東林人士是以東林學院為代表的知識青年,他們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為己任,對時局抨擊,要求事事奉公,開放言路。
東林黨是以魏忠賢為首的集團對其的蔑稱。其實東林人士是一群文化素養極高,號稱大明王朝的“脊梁”,我不排除他們中間有個別小人。但多數是實心救國,抨擊時局的正直之人。正如東林領袖顧憲成所說的。
“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
有人說東林人士空談誤國,這是空話,東林人有楊漣,因為直言敢諫,被魏忠賢迫害致死。有左光斗,李三才,趙南星等一批愛國志士。
魏忠賢與東林人士絕對沒有可比性,前者是玩弄權術禍國殃民的宦官,后者是一心為國鐵骨錚錚的文人。
還是那句話,我不否認東林人士也有賣國之人,但多是忠義之輩。
楊漣絕筆。
“漣今死杖下矣!癡心報主,愚直仇人,久拼七尺,不復掛念。不為張儉逃亡,亦不為楊震仰藥,欲以性命歸之朝廷,不圖妻子一環泣耳。
雷霆雨露,莫非天恩,仁義一生,死于詔獄,難言不得死所。何憾于天?何怨于人?
惟我身副憲臣,曾受顧命。終可以見先帝于在天,對二祖十宗與皇天后土,天下萬世矣。大笑,大笑,還大笑!刀砍東風,于我何有哉?”
不經審判,警衣衛百戶以上當日全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