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入”二字,則點出了歧途背后那身不由己的宿命感。主角起初何嘗不是天宗虔誠的弟子?然而當他循著內心疑問的微光前行,才驚覺那看似開闊的“正途”其實早已被無形藩籬圍得水泄不通。他唯有離開那條被眾人踩踏得光滑無比的大道,才可能走出屬于自己的路——即使這路被眾人指指點點,喚作歧途。書中最震撼處,恰是主角于孤寂歧路上艱難跋涉時,內心那日漸清晰的堅定。當有人喝令他“迷途知返”,他反而在荊棘叢生中辨明了自己的方向。這一過程,豈非《論語》所言“擇其善者而從之”的勇敢實踐?只不過,這“善”的標準已由個體靈魂的獨立判斷所重新定義。
秦時:我在天宗誤入歧途吧
秦時:我在天宗誤入歧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