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夏權途
前言:
大夏太祖圣武大帝李和雍出生于甲元1147年(那時正值安朝末年),是追封仁祖淳安帝之長子。自幼為農,跟著爺爺父親過著貧苦的生活。甲元1170年,二十三歲的李和雍辦理完爺爺的葬禮之后(提示一下安葬費都是鄧家給的)和自己的兄弟還有鄧家一起加入了起義軍,由于安朝后期以來政治腐敗,民生凋敝引起了起義。李和雍在義軍期間憑借聰慧英勇和領袖之才,十年間自一卒擢升為總將(不過他的兒子也在戰爭中死了好幾個,導致李和雍子嗣凋零后來只有李善煜一個兒子),五年之后克北安。甲元1192年10月廢安末帝之位,建立大夏王朝,甲元1193年改元天永。本想讓父親來當太上皇,結果才得知父親在自己當上總將后不久就去世了,于是李和雍便追封自己的太爺爺為始祖高文帝,爺爺為世祖孝景帝,父為仁祖淳安帝,牌位入太廟以祭。令安朝皇族降封國公,幽禁于深宮,后皆病卒。對前朝將領,發配邊疆使之效力。
天永元年(甲元1193年),劃直轄區一京二州十八縣,余十州一百六十八縣分為二十六封國,分封宗室為國王(比如北成國,宜國,達國,汝國,南國,文天國等等不過有的后面就沒有了,有的被拆分了)。封多次救駕有知自己心的堂弟李梟(平中)為清郡王讓他留守京城。同時犒賞開國功臣,封趙毅為西丞相,鄧陽端為南丞相。(理論上最高為東丞相但是基本上不常設)
天永二年(甲元1194年)六月,加封李梟為北丞相,下令禁海,然開放漁沐二業,許百姓上山砍柴、下河捕魚。
天永三年(甲元1195年),大赦天下,令宗室赴封國任國王。次年,設東麟軍直屬于君王,廢中書省,僅留門下省和尚書省及六部(二省六部制,不同于唐朝的三省六部制),規凡國家大事須君主、二省六部投票定之。
天永四年(甲元1196年)至天永十年(甲元1202年),太祖設東麟軍,相當于皇帝的秘書機構,不過只有抓捕的權利沒有審訊的權利,除此之外發展國力,驅除前朝余孽。
大夏皇朝1290吧
大夏皇朝1290吧
大夏太祖圣武大帝李和雍出生于甲元1147年(那時正值安朝末年),是追封仁祖淳安帝之長子。自幼為農,跟著爺爺父親過著貧苦的生活。甲元1170年,二十三歲的李和雍辦理完爺爺的葬禮之后(提示一下安葬費都是鄧家給的)和自己的兄弟還有鄧家一起加入了起義軍,由于安朝后期以來政治腐敗,民生凋敝引起了起義。李和雍在義軍期間憑借聰慧英勇和領袖之才,十年間自一卒擢升為總將(不過他的兒子也在戰爭中死了好幾個,導致李和雍子嗣凋零后來只有李善煜一個兒子),五年之后克北安。甲元1192年10月廢安末帝之位,建立大夏王朝,甲元1193年改元天永。本想讓父親來當太上皇,結果才得知父親在自己當上總將后不久就去世了,于是李和雍便追封自己的太爺爺為始祖高文帝,爺爺為世祖孝景帝,父為仁祖淳安帝,牌位入太廟以祭。令安朝皇族降封國公,幽禁于深宮,后皆病卒。對前朝將領,發配邊疆使之效力。
天永元年(甲元1193年),劃直轄區一京二州十八縣,余十州一百六十八縣分為二十六封國,分封宗室為國王(比如北成國,宜國,達國,汝國,南國,文天國等等不過有的后面就沒有了,有的被拆分了)。封多次救駕有知自己心的堂弟李梟(平中)為清郡王讓他留守京城。同時犒賞開國功臣,封趙毅為西丞相,鄧陽端為南丞相。(理論上最高為東丞相但是基本上不常設)
天永二年(甲元1194年)六月,加封李梟為北丞相,下令禁海,然開放漁沐二業,許百姓上山砍柴、下河捕魚。
天永三年(甲元1195年),大赦天下,令宗室赴封國任國王。次年,設東麟軍直屬于君王,廢中書省,僅留門下省和尚書省及六部(二省六部制,不同于唐朝的三省六部制),規凡國家大事須君主、二省六部投票定之。
天永四年(甲元1196年)至天永十年(甲元1202年),太祖設東麟軍,相當于皇帝的秘書機構,不過只有抓捕的權利沒有審訊的權利,除此之外發展國力,驅除前朝余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