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要選在青州開局啊
雖然說“金角銀邊草肚皮”沒錯,而且青州擁有魚鹽之利且東靠大海西傍泰山,世家大族力量薄弱,但是缺點也很明顯。首先,四周群強環伺,北有公孫瓚,西有袁紹和曹操,南有陶謙,而且泰山西面就是河北平原和黃淮平原基本無險可守,不利于后期擴張,而且缺少草場,無法培養騎兵和戰馬,這在冷兵器時代是致命的。而且由東打西戰場全是山地和丘陵,仰攻傷亡太大,所以說歷史上從來沒有自西向東統一全國的王朝。其實我覺得以遼東作為基業更加完美,第一遠離中原,比較穩定,而且還有山海關可以據險而守。而且還有公孫瓚這個擋箭牌。還可以通過海路到達冀州,青州,徐州,實乃進可攻退可守之地。公孫家不就在那里做了好幾十年的土皇帝嗎,公孫度要到190年才上任,劉備完全截胡他的遼東太守,而且東面有東北平原,可以招募流民開發,這樣就有了穩定的糧倉,北面有鮮卑和烏桓,可以培養騎兵和掠奪戰馬。這不比青州更適合做基業嗎?當然這只是我的一家之言,如有不妥還請作者指正。
繼漢吧
繼漢吧
八月,十常侍刺殺何進,隨后,袁氏兄弟攻入皇城,誅殺閹宦,使得天子與陳留王流落北邙,遭到董卓劫持。
因為廢立之事,袁紹與董卓對罵,隨后逃往冀州。
九月,董卓廢天子為弘農王,立陳留王為帝,鴆殺太后何氏,打開何苗的棺材,支解節斷,棄于路旁,同時,殺掉何苗的母親舞陽君。
十月,白波賊寇亂河東,董卓派遣自己女婿牛輔前往鎮壓。
十一月,董卓自立為國相。
十二月,令韓馥為冀州牧,劉岱為兗州刺史,孔伷為豫州刺史,張邈為陳留太守,張咨為南陽太守,袁紹為渤海太守,以袁術為后將軍,曹操為驍騎校尉。
很快,袁術出奔南陽,曹操逃往陳留,散盡家財,招募五千士卒。
公元190年
正月,關東州郡起兵討董,推舉袁紹為盟主。
袁紹與王匡屯兵河內,由冀州牧韓馥供給糧草。
豫州刺史孔伷屯兵潁川。
兗州刺史劉岱,陳留太守張邈,廣陵太守張超,東郡太守橋瑁,山陽太守袁遺,濟北相鮑信與曹操屯兵酸棗。
后將軍袁術屯兵魯陽。
二月,遷都長安,董卓親自率軍,在雒陽斷后。
同時,將雒陽城內的有錢人家全部誅殺,沒收財物,并驅使上百萬的百姓遷往長安,一路上互相踩踏,饑餓寇掠,積尸盈路。
然后,燒毀所有的宮廟、官府、以及家居,數百里內,室屋蕩盡,雞犬不留……
命令呂布發掘東漢皇室的帝陵、以及公卿高官的冢墓,收其珍寶。
三月,天子車架進入長安,董卓在雒陽斬殺袁隗、袁基,以及袁氏五十多人。
長沙太守孫堅起兵北上,斬殺荊州刺史王睿、南陽太守張咨,與袁術合兵,占據南陽。
北軍中侯劉表被任命為荊州刺史,單馬入宜城,招募南郡名士蒯良、蒯越,控制襄陽,鎮撫諸郡。
曹操與衛茲引兵西進,在滎陽汴水遭遇徐榮,大敗而回。
六月,董卓派遣韓融、陰修、胡毋班等人前往關東大營,請求和解,不過,袁紹與袁術收押使者,盡皆斬殺。
進入冬天,河內王匡進兵河陽津,遭到董卓襲擊,大敗而回。
駐扎在酸棗大營的聯軍糧草耗盡,各自散去,劉岱與橋瑁相惡,將其擊殺。
公元191年
二月,孫堅先被徐榮擊敗,然后,擊敗了呂布與胡軫聯軍,擊殺華雄。
接著,孫堅與董卓戰于帝陵之間,將其擊敗,又進至雒陽,擊敗呂布。
孫堅在雒陽掃除宗廟,祠以太牢,得到傳國玉璽。
四月,董卓返回長安。
袁紹逼走韓馥,自領冀州牧。
孫堅南下攻擊劉表,被黃祖射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