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終究是有收獲的,那怕是走馬觀花的過一遍。從《林徽因傳:傾我所能去堅強》之中覓到了寶藏——“詩意”;從《張愛玲傳:生命有它的圖案》之中尋找到了黃金——“積累詞匯的方法”。
從前者之中,找到了三種愛情觀的浪漫和在浪漫撲面而來卻始終堅守底線的徽因;從后者之中,覓到在“麻繩專挑細處斷,厄運專挑苦命人”和“禍不單行”的阻擊下仍然堅強活著的張愛玲。
從前者之中看見了如林公和梁公那樣博學的引路人,為余生提供了種種建議,讓后面的路變得通常了許多;從后者之中看見了帶來溫暖和“情”的炎櫻和姑姑張茂淵,讓“無情”和孤獨的人生多了一些光明和希望,讓“孤島”有了一絲短暫而溫暖的氣息。
閱讀前者,知道了癡情的徐志摩,知道了才華橫溢、堅守底線的林徽因,也知道了“一身詩意千尋瀑,萬古人間四月天。”閱讀后者,知道了多去的胡蘭成,知道了無情孤傲、特別獨特的張愛玲,也知道了“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爬滿了蚤子。”
林徽因傳:傾我所能去堅強吧
林徽因傳:傾我所能去堅強吧
從前者之中,找到了三種愛情觀的浪漫和在浪漫撲面而來卻始終堅守底線的徽因;從后者之中,覓到在“麻繩專挑細處斷,厄運專挑苦命人”和“禍不單行”的阻擊下仍然堅強活著的張愛玲。
從前者之中看見了如林公和梁公那樣博學的引路人,為余生提供了種種建議,讓后面的路變得通常了許多;從后者之中看見了帶來溫暖和“情”的炎櫻和姑姑張茂淵,讓“無情”和孤獨的人生多了一些光明和希望,讓“孤島”有了一絲短暫而溫暖的氣息。
閱讀前者,知道了癡情的徐志摩,知道了才華橫溢、堅守底線的林徽因,也知道了“一身詩意千尋瀑,萬古人間四月天。”閱讀后者,知道了多去的胡蘭成,知道了無情孤傲、特別獨特的張愛玲,也知道了“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爬滿了蚤子。”
唯一能夠讓她傷心欲絕的也只有“死亡”。為愛似活燃燒自己、又如利刃傷了另外一個女人之心的才子徐志摩,有情亦無情的父親林長民,算得上人生導師的梁啟超、赴國難而為國捐軀的弟弟林恒,讓她一次又一次病倒;自己和梁思成辛辛苦苦收集和整理的有關建筑的設計的“復古主義”“形式主義”被看作是浪費,自己熱衷的興趣和事業的“死亡”成為了壓倒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她是永恒的人間四月天,一樹一樹的花開是她一生經歷種種的詮釋。
徐志摩林徽因真的是意難平。如若沒有時間的變遷,他倆定是天造地設一對,對于他們的愛情,更多的是惋惜。彼此惺惺相惜,三觀合,志趣相投……
如果林徽因像徐志摩一般愛得轟轟烈烈,愛得無畏無懼,愛得自私,愛得沖動,愛得不顧一切,結局大概就不一樣了吧!只是林徽因不是那樣的一個人,她始終保持著理性,堅守著底線,也懂得換位思考,不愿去破壞家庭。
書中的詩句和語言都很美,卻也有不少的遺憾。我想,如果林徽因小時后,父母關系和睦,母親不因為逝去之人整日愁眉苦臉,而是能夠多去多讀一本書,多寫一行字,與父親多一些共同語言,多一些共同話題,那林長民便不會再娶,林徽因也不會感受到同父異母的“愛的缺席”。或許正是因為她經歷過,看見父親對母親的“無情”對母親的打擊和對自己的影響,才決定放手。
幸運的是她遇見的梁思成也還好,才華仍舊橫溢,對她也是無限包容,生病時總是陪伴在身邊,有著共同的愛好……
其實不管是有夫之婦的“精神初戀”徐志摩也好;寬容大度、善解人意的梁思成也罷;還是勇于放手,卻終身未娶的金岳霖也好,我都很佩服~~時代的思潮和人們所能夠接受的“超前思想”終究是會影響很多人的決定的,所以我們不能以現在的思想覺悟與價值觀去評價。我只會覺得徐志摩很勇敢。
金岳霖的愛:你是人間四月天,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徐志摩的愛:愛要大膽說出口,愛要轟轟烈烈,愛要不懼風雨。哪怕最后“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云彩”,也不覺遺憾,因為愛過痛過,那便是精彩絕倫的體驗。
梁思成的愛:往后余生,風雪是你,平淡是你,清貧也是你,榮華是你,心底溫柔是你,目光所致,也是你。
突然想到一個有趣卻又難為人的問題,如果你是林徽因,你會選擇徐志摩?梁思成還是金岳霖?
不是說,小孩子才做選擇嘛,應該全部要。要徐志摩的瘋狂與勇敢;要梁思成的平平淡淡,包容陪伴;要金岳霖的理性。當然,這只是玩笑,其實我也比較偏向梁思成。我想,在那個時代里,徐志摩的勇氣,我大概是沒有;梁思成的大度,我也做不到;金岳霖的果決與理性,我想也是自己達不到的高度。關于婚姻,關于愛情,我其實是了解得不多的,大概是因為自己是一個比較慢熱,也不怎么容易心動的人吧!正如賈平凹先生《自在獨行》所寫:“我本身就是一個不喜歡主動的人,雖然靈魂有趣,但不愛表達,死倔,也慢熱,遇到懂我的人是幸運,遇不到也是正常了,沉默,喜歡獨處,三觀正,比你想象的深情,也比你以為的冷漠。”
都說,愛情似糖,吃起來是甜的。其實,愛情更似茶,不管多芬芳,總帶著略微的苦澀,喝過之后,才能品味出余甘。對于相愛的兩個人,都渴望愛情永遠如糖般甜蜜,不過,現實永遠如茶,它帶給你苦澀,也帶給你余甘,但最終誰也無法改變——人走茶涼。
浪漫和糖的感情永遠只是一種理想狀態,只有茶的感情才是現實之中的常態。
如果徐志摩和林徽因早一些相遇,如果張幼儀沒有被安排與徐志摩結婚,或許大家都會過上還不錯的生活吧。幸運的是我們現在的婚姻不再被安排,而是兩情相悅。不幸的是因為男孩子的過錯,很多女子又何嘗不像“張幼儀”無可奈何呢。可惜沒有如果,無可奈何才是現實。
讓我想到了一句話:一切景語皆情語。星月、小草、花朵和流水本與往日相差不大,卻因為有你,一切普通的風景都上了色,變得有了詩意。回想,徐志摩先生的這種詩意,我似乎在某一天感受過。那一天,微風正好,陽光明媚,兩輛車,四個人,馳騁路上,夕陽和晚霞也都格外獨特。遺憾的是,當時被感性所支配,沉迷于美景佳人若隱若現的影子,所以忘卻去記錄那詩意的畫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