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很棒越早讀越好
1、懶是百惡之源,懶也就是朝著抵抗力最低的路徑去走。(凡物既靜,不加力不動。而所加的力必比靜物的惰力大,才能使它動。打破習俗,你應以一二人之力抵抗千萬人之惰力,所以非有雷霆萬鈞的力量不可)
2、一定要自信具備強大的勇氣。自暗示法,依這個方法,一個人如果有什么毛病,只要自己常專心存著自己必定好的念頭,天天只朝好處想,絕不朝壞處想,不久他自會痊愈。
3、要有面對現實的勇氣不責怪環境。應知實事求是,接受當前事實而謀應付,不假想在另一環境中自己如何可以顯大本領。
4、情與理。人是依著情去行事的不是依靠理智,理智只占極少的一部分,一直強調理智是錯誤的,理智是做事后的總結并不是動機。
5、擺脫。如果你討厭一樣東西那就遠離它,不要既討厭還接近,這樣你不痛苦誰痛苦。
6、一般人遇到意志和現實發生沖突的時候,大半讓現實征服了意志,走到悲觀煩悶的路上去,以為件件事都不如人意,人生還有什么意味?所以墮落,自殺,逃空門種種的消極的解決法就乘虛而入了,不過這種消極的人生觀不是解決意志和現實沖突最好的方法。因為我們人類生來不是懦弱者,而這種消極的人生觀甘心讓現實把意志征服了,是一種極懦弱的表示。
7、人生是最繁復而詭秘的,悲字樂字都不足以概其全。愚者拙者混混沌沌地過去,反倒覺庸庸多厚福。具有湛思慧解的人總不免苦多樂少。悲觀之極,總不出乎絕世絕我兩路。自殺是絕世而兼絕我。但是自殺以外,絕非別無他路可走,最普通的是絕世而不絕我,這條路有兩分支。一種人明知人世悲患多端而生命終歸于盡,乃力圖生前歡樂,以詼諧的眼光看游戲似的世事,這是以玩世為絕世的。此外也有些人既失望于人世歡樂之無常,而生老病死,頭頭是苦,于是遁入空門,為未來修行,這是以逃世為絕世的。蘇曼殊的行跡大半還在一般人的記憶中。他是想逃世而終于止做到玩世的。玩世者與逃世者都只能絕世而不能絕我。不能絕世,便不能無賴于人。牽絆既未斷盡,而人世憂患乃有時終不能不隨之俱來。所以玩世與逃世,就人說,為不道德;就已說,為不徹底。衡量起來,還是自殺為直截了當。
8、我們固然要立志,同時也要度德量力。盧梭在他的教育名著《愛彌兒》里有一段很透辟的話,大意是說人生幸福起于愿望和能力的平衡。一個人應該從幼時就學會在自己能力范圍以內起愿望,想做自己所能做的事,也能做自己所想做的事。這番話出諸浪漫色彩很深的盧梭尤其值得我們回味。盧梭自己有時想入非非,因此吃過不少苦頭,這番話實在是經驗之談。許多煩悶,許多失敗,都起于想做自己所不能做的事,或是不能做自己想要做的事。
9、要朝著抵抗最大的路徑去走。
許多人雖天天在“卑劣意識”中過活,卻永不能發“男性的抗議”,只知怨天尤人,甚至于自己不長進,希望旁人也跟著他不長進,看旁人長進,只懷滿肚子醋意。這種人是由知恥回到無恥辱,注定地要墮落到十八層地獄,永不超生。
10、比如上文所說的三種不健康的感覺,都并非絕對不可避免的。如果能接受事實,有勇氣對自己負責任,盡其在我,不計成敗,則壓迫感覺不至發生。每個人都需要同情,如果每個人都肯拿一點同情出來對付四周的人,則大家互有群居之樂,寂寞感覺不至發生。人生來需要多方活動,精力可發泄,心靈有寄托,興趣到處泉涌,則生活自豐富,空虛感覺不至發生。這些事都不難做到,一般青年人所以不能做到者,原因就在沒有自信,缺乏勇氣,不肯努力。
12、要注意美感教育。讓自己有一雙發現美好的眼睛,這樣你才不會被一隅困住。
給青年的十二封信吧
給青年的十二封信吧
2、一定要自信具備強大的勇氣。自暗示法,依這個方法,一個人如果有什么毛病,只要自己常專心存著自己必定好的念頭,天天只朝好處想,絕不朝壞處想,不久他自會痊愈。
3、要有面對現實的勇氣不責怪環境。應知實事求是,接受當前事實而謀應付,不假想在另一環境中自己如何可以顯大本領。
4、情與理。人是依著情去行事的不是依靠理智,理智只占極少的一部分,一直強調理智是錯誤的,理智是做事后的總結并不是動機。
5、擺脫。如果你討厭一樣東西那就遠離它,不要既討厭還接近,這樣你不痛苦誰痛苦。
6、一般人遇到意志和現實發生沖突的時候,大半讓現實征服了意志,走到悲觀煩悶的路上去,以為件件事都不如人意,人生還有什么意味?所以墮落,自殺,逃空門種種的消極的解決法就乘虛而入了,不過這種消極的人生觀不是解決意志和現實沖突最好的方法。因為我們人類生來不是懦弱者,而這種消極的人生觀甘心讓現實把意志征服了,是一種極懦弱的表示。
7、人生是最繁復而詭秘的,悲字樂字都不足以概其全。愚者拙者混混沌沌地過去,反倒覺庸庸多厚福。具有湛思慧解的人總不免苦多樂少。悲觀之極,總不出乎絕世絕我兩路。自殺是絕世而兼絕我。但是自殺以外,絕非別無他路可走,最普通的是絕世而不絕我,這條路有兩分支。一種人明知人世悲患多端而生命終歸于盡,乃力圖生前歡樂,以詼諧的眼光看游戲似的世事,這是以玩世為絕世的。此外也有些人既失望于人世歡樂之無常,而生老病死,頭頭是苦,于是遁入空門,為未來修行,這是以逃世為絕世的。蘇曼殊的行跡大半還在一般人的記憶中。他是想逃世而終于止做到玩世的。玩世者與逃世者都只能絕世而不能絕我。不能絕世,便不能無賴于人。牽絆既未斷盡,而人世憂患乃有時終不能不隨之俱來。所以玩世與逃世,就人說,為不道德;就已說,為不徹底。衡量起來,還是自殺為直截了當。
8、我們固然要立志,同時也要度德量力。盧梭在他的教育名著《愛彌兒》里有一段很透辟的話,大意是說人生幸福起于愿望和能力的平衡。一個人應該從幼時就學會在自己能力范圍以內起愿望,想做自己所能做的事,也能做自己所想做的事。這番話出諸浪漫色彩很深的盧梭尤其值得我們回味。盧梭自己有時想入非非,因此吃過不少苦頭,這番話實在是經驗之談。許多煩悶,許多失敗,都起于想做自己所不能做的事,或是不能做自己想要做的事。
9、要朝著抵抗最大的路徑去走。
許多人雖天天在“卑劣意識”中過活,卻永不能發“男性的抗議”,只知怨天尤人,甚至于自己不長進,希望旁人也跟著他不長進,看旁人長進,只懷滿肚子醋意。這種人是由知恥回到無恥辱,注定地要墮落到十八層地獄,永不超生。
10、比如上文所說的三種不健康的感覺,都并非絕對不可避免的。如果能接受事實,有勇氣對自己負責任,盡其在我,不計成敗,則壓迫感覺不至發生。每個人都需要同情,如果每個人都肯拿一點同情出來對付四周的人,則大家互有群居之樂,寂寞感覺不至發生。人生來需要多方活動,精力可發泄,心靈有寄托,興趣到處泉涌,則生活自豐富,空虛感覺不至發生。這些事都不難做到,一般青年人所以不能做到者,原因就在沒有自信,缺乏勇氣,不肯努力。
12、要注意美感教育。讓自己有一雙發現美好的眼睛,這樣你才不會被一隅困住。
我本人是一名初二學生,初二這個階段真的是初中三年里的一個分水嶺,就像我們老師說的,他是一個承上啟下的時期,也是最能檢驗真正水平的時期。
而我只是一個普通的學生,什么都很普通,成績普通長相普通家庭普通,一切都是那么的平平無奇,我時常在害怕害怕自己成為一個沒有價值的人。
我沒有目標。
當然這本書的確給了我一些我可能平常不會去想的問題,然后它誘導我去想這些問題,我漸漸更加清晰,頭腦變得清晰,目的變得清晰,漸漸的,我的人生有了規劃,做事也不再漫無目的。
我作為一名學生,想考上一所理想的高中、理想的大學,我對未來一無所知,不過我永遠相信明天會更好。
一定要學會感恩。
愿我們都成為最優秀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