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剛讀完高爾基的自傳三部曲后,來讀本書的,不免會有些對比。感覺上狄更斯的文章更通俗一些,作者說的話比較多;而高爾基則感覺他不說話,就把這世界萬物和人都剖開了,讓讀者自己看,自己想。
據(jù)說,大托爾斯泰把本書和《圣經(jīng)》并列,譽為“一切英國小說中最好的一部”。這個,咱也說不了什么。
奇怪的一點,就是作者全文沒有談及他如何走上寫作這條路的,是依靠了什么積累了什么,使作者不期然地走上了而且成功走上了寫作的道路。
米考多的角色是印象最深刻的,我想一個原因是因為原形是作者自己的父母。
主動有計劃地讀書讀了快十年了。某一個細雨天在室外讀本書的時候,有個駐場歌手在唱歌,雨中靠欄桿站著一位身形不錯還有腰身的中年婦女,當時心里就想,做迪克和姨奶奶一樣的角色也挺不錯。尤其到了中年之后,真的還需要討好什么人?而且是不是可以遠離世俗生活了?迪克這個角色是有最大的空間去疑問和思想的,不免要想這是一個什么樣的角色,這個角色的世界到底是虛空的嗎?
大衛(wèi)·科波菲爾(全集)吧
大衛(wèi)·科波菲爾(全集)吧
據(jù)說,大托爾斯泰把本書和《圣經(jīng)》并列,譽為“一切英國小說中最好的一部”。這個,咱也說不了什么。
奇怪的一點,就是作者全文沒有談及他如何走上寫作這條路的,是依靠了什么積累了什么,使作者不期然地走上了而且成功走上了寫作的道路。
米考多的角色是印象最深刻的,我想一個原因是因為原形是作者自己的父母。
主動有計劃地讀書讀了快十年了。某一個細雨天在室外讀本書的時候,有個駐場歌手在唱歌,雨中靠欄桿站著一位身形不錯還有腰身的中年婦女,當時心里就想,做迪克和姨奶奶一樣的角色也挺不錯。尤其到了中年之后,真的還需要討好什么人?而且是不是可以遠離世俗生活了?迪克這個角色是有最大的空間去疑問和思想的,不免要想這是一個什么樣的角色,這個角色的世界到底是虛空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