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全部回復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
心靈俠探王陽明書評詳情
全部回復
朱元璋制定的《大明律》是明朝的基本法典,但隨著社會的發展,法律與現實之間逐漸出現了脫節。《大明律》作為一部嚴格的法律文本,其內容被視為不可更改,這自然限制了法律對社會變化的適應能力。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明朝中期以后,條例成為補充和修正《大明律》的重要法律形式。
隨著時間的推移,條例的數量和重要性日益增加,但也出現了內容矛盾、前后混雜的問題。為了整頓和規范這些條例,弘治十三年(1500年),明朝政府對279條條例進行了整理和修訂,并頒行于天下,稱之為“永為常法”。這就是《問刑條例》的由來。
《問刑條例》的頒行,標志著“律例并舉”的法律體系開始盛行于明朝。尤其是在萬歷十三年(1585年),當條例被附于《大明律》之后,開創了律例合編的新體例。這種體例后來被清朝繼承和發展。
在后續的嘉靖、萬歷年間,對《問刑條例》也進行了調整,以更好地適應社會的發展和變化。《問刑條例》的存在和發展,不僅反映了明朝法律制度的成熟和進步,也對后來的法律體系產生了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