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賊中賊
- 華娛,巨鱷的崛起
- 日行兩萬里
- 2172字
- 2025-07-01 00:28:26
從健身房回家的路上。
徐川駕駛著桑塔納,行駛在東直門大街。
此時正值下班的高峰期,擁堵的車流只能龜速向前挪動。
坐在車內,徐川單手把著方向盤,左手撐在車窗上,托著下巴,百無聊賴。
收音機里,鄧麗君的呢喃之音,娓娓道來。
“在你身邊”
“路雖遠未疲倦”
“伴你漫行”
“一段接一段”
“越過高峰”
“另一峰卻又見”
空靈溫婉的歌聲,如同春風細雨一般,撫平男人的心緒。
讓他在這嘈雜紛擾中,泰然處之。
“叮叮叮……叮叮?!?
手扶箱里,洛基亞鈴音的響起,打斷了男人的思緒。
接起電話,寧昊急躁的聲音,從聽筒中傳來。
“哥們,在哪呢?”
“開車回家的路上唄?!?
“晚上有事沒……陪哥們喝幾杯?!?
“現在?我這剛過東直門,要不你來簋街找我?!?
“行!你找地方,我馬上就到?!?
沒頭沒尾的電話,搞得徐川一頭霧水。
在掛斷電話后,他調轉車頭,往著簋街開去。
到了地方,將車停好。
徐川隨便找了家大排檔,走了進去。
前后差不多二十分鐘的功夫,胡子拉碴的寧昊便步履匆匆的走了進來。
在看見徐川后,徑直走到他的對面坐下。
“有煙不……給哥們來一根。出門走的急,煙忘帶了。”
“不是,你這什么情況,整個人邋里邋遢的?!?
從兜里掏出香煙,給對方散上一根,徐川開口詢問道。
“別提了,我都快抑郁了。”寧昊側著頭,把煙點上。
“哈……你詳細說說,怎么個抑郁法?!?
瞧著對方這副倒霉模樣,徐川頓時來了興致,給自己也點上一根后,迫不及待的詢問起來。
“這不是籌拍《賊中賊》嘛,最近一直在梳理劇本,可是越梳理吧,我這心里越是沒底?!?
《賊中賊》就是《瘋狂的石頭》,電影名是上映之初才改的。
“為什么?劇本我們不是都聊過,挺好的啊?!?
寧昊在劇本完成之后,就曾詢問過徐川的意見,當時他給了很高的評價。
事實也確實如此,作為國內黑色幽默電影的里程碑,其中的多線敘事和荒誕美學,都值得稱贊。
“我后面又找了幾個人聊過,他們都感覺劇本的敘事結構,有點太像《兩桿大煙槍》,建議我再改改。”
“我也嘗試改過很多版,但是不管怎么改,都跳不出那個圈子?!?
“要不就是戲劇沖突全無,要不就是換湯不換藥。”
“不管怎么改都不滿意,可他媽愁死我了!”
寧昊皺著眉頭,一口氣說了很多,似是要把近期的苦悶,一股腦的宣泄出來。
靜靜聽他說完,徐川沒有立馬接話,而是思索了片刻。
說實話,他挺理解寧昊的這種感受。
《賊中賊》作為寧昊的第一部院線電影。
毫無疑問的被他寄以了厚望。
現如今被人說是模仿痕跡過重。
這讓他在心理上肯定會接受不了。
這一點很正常,人性都是復雜的。
就拿徐川來說吧。
重生以后,他積攢了很多劇本,這些劇本無一不是后世的優秀作品。
在這樣的情況下,徐川仍會不斷的打磨劇本,企圖做的更好,力求精益求精。
這種行為說是幼稚也好,說是矯情也罷。
但是作為一個從底層打拼上來的人,心里面總歸是有著那么幾分傲氣。
誰就一定比誰差呢……
此時的寧昊,差不多也是這種心態。
我確實借鑒了,但是被別人點破,依然會很難受。
面對沮喪的寧昊,徐川嘆了口氣,稍稍組織語言后,開口勸解道。
“其實,電影從十九世紀末發展至今,其中的導演技法和視聽語言,已經被前人給用爛了。”
“我們現在拍電影,更多的還是要考慮,如何運用這些技法,把自己的故事講好。”
“而不應該去糾結,這樣的技法前人有沒有用過,我這算不算是模仿?!?
“換句話來說,或許是《賊中賊》這樣的黑色荒誕類型片,本身就應該運用這樣的表現形式。”
“只不過蓋*里奇,提前用了出來而已?!?
一通詭辯下來,徐川都有點佩服自己,能找到這樣的角度。
看著依舊眉頭緊皺,愁眉不展的寧昊,徐川繼續說道。
“還記得我們在學校,為什么要大量拉片嗎?”
“不就是為了學習前輩們的導演技法和鏡頭語言,以便在需要的時候可以用上。”
“所以你現在,到底在矯情些什么呢!”
徐川的話越說越重,對面的寧昊依舊沉默不語。
就在徐川還想多說幾句的時候,服務員的上菜,打斷了兩人的談話。
有了這個緩沖,寧昊開始在心里琢磨起,徐川剛才所說的那些話。
越是琢磨,感覺越有道理。
腦海里擁堵的思緒,仿佛瞬間被打通。
對啊,老子的劇本只是在敘事結構上,有些相似罷了。
故事情節還不都是自己的。
這怎么能算是模仿呢,這他媽的應該是發揚和創新。
一通自我PUA后,痞帥男孩瞬間滿血復活。
“啪”的一聲。
油光滿面的寧昊,用力拍打著桌子,對著服務員豪氣的說道。
“美女……給哥們上酒,哥們今天要不醉不歸?!?
說完,還不忘朝人家拋了個媚眼。
可惜他那副邋遢的形象,實在很難讓人看出,這是一個媚眼。
小姑娘只能怯怯的掃了他一眼,然后留下一句“稍等”,便逃也似的離開。
坐在對面,看著前后兩幅面孔的寧昊,徐川不免感到心累。
這都是什么人哦,也難怪能和自己的三叔做朋友。
對,沒錯。
作為內娛的交際花,徐川口中的三流經紀人。
徐厚武的人脈交際一直都挺廣。
在徐川來了京城后,他便帶著侄子,不斷結識這些行業內的前輩。
這種前輩不光是指業內大咖,更多還是一些來京奮斗的從業者。
這些人或是剛剛起勢,或是還在圈內苦苦掙扎。
但凡只要徐厚武感覺合適,就會帶著侄子認識一下。
用他自己的話來說,就是……
“娛樂圈這種地方,沒人知道哪片云彩有雨!”
“咱們這些外來人,想在人家這個圈子里面討飯吃,就得抱團取暖?!?
“不是為了對抗誰,只希望在某些時候,能伸出手彼此拉上一把?!?
正是抱著這樣的理念,徐川前前后后,結識了不少圈內人。
認識的人多了,也就會因為脾氣、品性等原因,形成自己的小圈子。
而寧昊正是這個小圈子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