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報

免費
花部農譚
最新章節:
第1章
古典戲曲論著。1卷。清人焦循著。李斗《揚州畫舫錄》說:“花部為京腔、秦腔、弋陽腔、梆子腔、羅羅腔、二簧調,統謂之亂彈。”“農譚”,即農家人的談論。這部論著是焦循于柳蔭豆棚之下和農人“閑談”的記錄。談鋒主要針對花部所演的10部著名戲劇,就其本事和故事來源、梗概做了論述。這是花部興起后,較早的一部專門評論花部戲曲之作。當時(尤其是上層人物)只重雅部——昆曲,對于花部不屑一顧,認為其鄙俗粗疏。可是焦循在前言中卻說道:“花部者,其曲文俚質,共稱為亂彈者也,乃余獨好之。”他認為昆曲諧于律,而聽者不看戲文,則茫然不知唱的是什么。可是花部“其詞直質,雖婦孺亦能解。其音慷慨,血氣為之動”。“花部原本于元劇,其事多忠、孝、節、義,足以動人。”花部受到了廣大民眾的歡迎,“農叟、漁父,聚以為歡,由來久矣”。所以他對于花部10部名劇大加稱頌,如認為花部《鐵丘墳》有昆曲《八義記》所不能及者。還指出大眾喜愛花部戲劇,“前一日演《雙珠·天打》(昆曲),觀者視之漠然;明日演《清風亭》(花部),其始無不切齒,既而無不大快”,“歸而稱說,浹旬未已。彼謂花部不及昆腔者,鄙夫之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