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報

會員
目錄(72章)
倒序
- 封面
- 版權信息
- 內容簡介
- 前言
- 發展概述篇
- 第一章 東莞松山湖高新區發展歷程回顧
- 一、初創起步期(2001—2010年)
- 二、加速發展期(2011—2020年)
- 三、全面提升期(2021—2030年)
- 第二章 東莞松山湖高新區經濟社會發展基礎
- 一、園區綜合實力大幅提升
- 二、科技創新體系持續完善
- 三、現代產業體系基本構建
- 四、重點產業企業形成集聚
- 五、體制機制進一步完善
- 六、社會文化事業全面發展
- 第三章 東莞松山湖高新區的發展趨勢與面臨的形勢
- 一、新時期高新區發展的新趨勢
- 二、新時期高新區發展的新要求
- 三、松山湖高新區發展的新機遇
- 四、松山湖高新區發展的新挑戰
- 比較分析篇
- 第四章 東莞松山湖高新區自主創新能力分析
- 一、創新投入
- 二、創新產出
- 三、創新平臺
- 四、創新生態
- 五、小結
- 第五章 東莞松山湖高新區產業高質量發展分析
- 一、產業競爭力
- 二、企業培育
- 三、小結
- 第六章 東莞松山湖高新區開放創新與區域競爭力分析
- 一、研發投入與成果國際化
- 二、國際雙向投資合作
- 三、企業國際競爭力
- 四、區域影響力
- 五、小結
- 第七章 東莞松山湖高新區吸引力與可持續發展分析
- 一、發展潛力
- 二、人才吸引力
- 三、公共服務配套
- 四、小結
- 第八章 東莞松山湖高新區區域輻射帶動作用分析
- 一、經濟輻射能力
- 二、產業輻射能力
- 三、創新輻射能力
- 四、小結
- 對策建議篇
- 第九章 發揮科學城創新引擎作用,提升園區創新產出能力
- 一、加強基礎研究對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的支撐
- 二、促進前沿科技項目成果落地產業化
- 三、提升知識產權的創造水平
- 第十章 加快培育新興產業,增強經濟發展新動能
- 一、完善“1+3+1”現代產業體系
- 二、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
- 三、培育新產業新業態
- 四、探索產業空間集約開發
- 第十一章 完善科技型企業梯度培育,營造一流創新創業生態
- 一、加強高成長性企業梯隊培育
- 二、促進行業科技領軍企業發展壯大
- 三、強化對企業創新的人才和金融支持
- 第十二章 構建全面開放創新格局,提升園區國際競爭力
- 一、提升創新創業的國際化水平
- 二、擴大經濟貿易的國際化程度
- 三、打造國際化、便利化的營商環境
- 附錄A 評價指標體系及相關說明
- 一、指標體系
- 二、指標解釋及數據來源
- 三、比較對象選擇說明及研究方法
- 參考文獻
- 文后 更新時間:2023-11-20 20:39:44
推薦閱讀
- 對外開放新格局下陜西金融業改革與開放發展研究
- 中國新能源發展戰略與新能源產業制度建設研究(谷臻小簡·AI導讀版)
- 湖南省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銜接研究
- 走進長江三角洲:探析區域一體化發展路徑
- 四川經濟穩中求進系列研究文集
- 上海2050年發展愿景:建立在信息文明、生態文明、治理文明、文化融合基礎上具有影響力的全球城市
- 北部灣經濟區未來發展驅動因素研究
- 中國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利益機制與路徑
- 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研究
- 中國區域數字鴻溝的形成機制
- 新時代區域發展戰略
- 城市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構建與應用:玉林市與周邊城市發展比較研究
- 珠海潮(2018年第1期/總第89期)
- 區域經濟理論與政策(下)
- 區域發展政策模擬
- 中國省域治理質量與經濟增長方式轉型
- 寧夏生態文明建設報告.2021
- 中國脫貧攻堅調研報告.定西篇
- 長江經濟帶制造業服務轉型發展路徑研究
- 中國區域協調發展機制體系研究
- 寧夏社會發展報告.2020
- 煤炭礦區循環經濟發展模式
- 中國西部大開發發展報告(2018)
- 北京高精尖產業發展探析
- 滬港經濟發展報告·滬港經濟轉型和互動發展:2011~2012
- 深圳主導產業選擇研究
- 搶灘信創藍海:粵港澳大灣區數控的應用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
- 中阿合作與寧夏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建設
- 2021年重慶經濟展望
- 邁向生態文明新時代:貴陽行進錄(2007-20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