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105章)
倒序
- 封面
- 版權信息
- 序
- 獻言
- 鳴謝
- 序言
- 第一篇 背景
- 第一章 法律與秩序
- 第一節 罪惡與內亂的解釋
- 第二節 犯罪與娛樂
- 第三節 犯罪與治外法權
- 第二章 從巡捕到警察
- 第一節 早期的改革
- 第二節 士紳控制問題
- 第三章 不良分子
- 第一節 有組織犯罪
- 第二節 黃金榮:罪犯頭子和捕頭
- 第三節 鴉片與犯罪
- 第四節 鴉片與統治
- 第二篇 新的警察理念
- 第四章 警察與維持新的城市秩序
- 第一節 建立新的城市秩序
- 第二節 重組警察系統
- 第三節 改革的公共基金
- 第四節 警察專業化
- 第五節 創建“現代”合理的框架
- 第六節 加緊現代化,爭取控制權
- 第五章 以警權維護主權
- 第一節 公共租界巡捕房的警政
- 第二節 控制界外馬路
- 第三節 重申路權與司法權
- 第四節 改革后的公安局試圖管理每一個人
- 第六章 犯罪和社會控制
- 第一節 犯罪的概念
- 第二節 公安局與犯罪控制
- 第三節 新市民社會中的難民和流氓
- 第四節 警察的家長式作風和社會控制
- 第三篇 有組織犯罪
- 第七章 罪惡
- 第一節 作為娛樂和犯罪的賭博
- 第二節 中國人控制賭博的努力
- 第三節 中國的娛樂和賭博機構
- 第四節 上海的娼妓
- 第五節 中國妓女
- 第八章 毒品業
- 第一節 花花公子、幫會和軍閥
- 第二節 犯罪的重組
- 第三節 犯罪與政治
- 第四節 控制鴉片貿易
- 第九章 赤色分子
- 第一節 用于政治控制的警察
- 第二節 新的合作——公安局和公共租界警務處
- 第三節 帝國主義與警察的反共
- 第四節 作為上海生活一部分的情報收集
- 第五節 牛蘭事件
- 第六節 顧順章事件和白色恐怖
- 第七節 顧順章事件之后
- 第八節 聯合執法
- 第四篇 政治選擇之于警政的意義
- 第十章 做出抉擇
- 第一節 相互矛盾的壓力
- 第二節 不同的政治威脅
- 第三節 用新的警務合作來控制異己
- 第四節 警務分歧的合法性問題
- 第五節 公安局工作重心的轉移
- 第六節 日本人的到來
- 第七節 政府的混亂
- 第八節 對日立場的選擇
- 第九節 抗日的情報工作
- 第十一章 日本入侵對上海警務的影響
- 第一節 日本人控制上海
- 第二節 將杜月笙趕出法租界
- 第三節 偽警察的終結
- 第四節 中國警權的恢復
- 第十二章 第二次機會:吳鐵城市長當政
- 第一節 對上海未來的種種幻想
- 第二節 精英的聯合統治
- 第三節 反共合作
- 第四節 壓制反日抗議
- 第五篇 新市政秩序的局限
- 第十三章 新生活運動與民族救亡運動
- 第一節 警察改革的復興
- 第二節 新生活運動
- 第三節 民族復興與法西斯
- 第四節 安內攘外
- 第十四章 警察國家化和犯罪受尊敬
- 第一節 地方統治與國家警察體系
- 第二節 對上海的影響
- 第三節 建立秘密警察
- 第四節 上海區的擴張
- 第五節 對罪犯的尊敬
- 第六節 犯罪行為與愛國主義混淆
- 第十五章 政治罪犯化
- 第一節 蔣介石的毒品政策
- 第二節 蔣政府中的兩面派
- 第三節 福建叛亂與吳市長的去留
- 第四節 利用毒品與新生活運動:“六年計劃”
- 第五節 毒品貿易中的日本人
- 結束語 決心
- 第一節 市民武裝
- 第二節 一個時代的結束
- 表格
- 附錄
- 參考文獻
- 后記 更新時間:2021-12-17 20:04:06
推薦閱讀
- 歷史學家的經線
- 張宗和日記(第一卷):1930—1936
- 天一閣畫史
- 資治通鑒故事
- 十通財經文獻注釋(第五冊):皇朝續文獻通考
- 革命根據地法律文獻選輯·第四輯(全3卷)
- 唐代奏議文學述論
- 師表:回憶謝希德
- 中國的魏晉
- 民國銀行家論內部管理(民國銀行家管理思想論叢·第一輯)
- 資治通鑒故事(彩圖精裝)
- 法國與晚清中國
- 流散中國的猶太人
- 春風吹來的時候(第2輯)
- 文史資料選輯(第一六六輯)
- 北四行聯營機構
- 文史資料選輯(第一七零輯)
- 張樹聲奏稿校證
- 美國所藏容閎文獻初編
- 古代希臘文明文獻萃編
- 百年茅盾研究成果史料索引(1920—2020)
- 域外漢籍研究集刊(第十三輯)
- 永興詩史:賀知章史料匯編
- 侵華日軍細菌戰重要外文資料譯介
- 曾國藩全集(第四卷·十八家詩鈔二)
- 桯史·默記
- 唐振常文集(第四卷)
- 唐振常文集(第五卷)
- 農隱廬文鈔
- 一代梟雄韓復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