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86章)
倒序
- 封面
- 版權信息
- 《名家通識講 座書系》編審委員會
- 《名家通識講座書系》總序
- 序論 傳統道德智慧與現代人生
- 一 道德智慧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
- 二 智慧與道德智慧及其意義
- 三 傳統道德的核心內容和學習方法
- 四 對待傳統道德的正確態度
- 五 加強青年一代的傳統美德教育
- 第一講 人性論
- 一 傳統人性論思想的歷史演變
- 二 傳統人性論的特點與意義
- 三 傳統人性論的影響
- 第二講 處世論
- 一 儒家:自強不息與厚德載物
- 二 道家:無為、超越與自由
- 三 儒道的人生進退之道及其影響
- 第三講 處己論
- 一 力(義)命觀
- 二 窮達觀
- 三 榮辱觀
- 四 憂樂觀
- 五 生死觀
- 第四講 處人論
- 一 識人知人
- 二 德善待人
- 三 人和為貴
- 第五講 義利觀
- 一 傳統“義利觀”的流變
- 二 傳統義利觀的價值取向
- 三 義利:現代社會與人生的首要價值選擇
- 第六講 公私觀
- 一 公私觀的含義與特點
- 二 公私觀的歷史演變
- 三 傳統公私觀的評價與反思
- 第七講 理欲觀
- 一 理欲含義及各種觀點
- 二 儒家以理制欲與導欲論的歷史演變
- 三 傳統理欲觀的價值與啟示
- 第八講 德才觀
- 一 傳統德才觀的幾種理論
- 二 傳統德才觀批評
- 三 社會與人生的啟示
- 第九講 說孝
- 一 孝之三重含義
- 二 孝道的倫理精神本質
- 三 孝道規范系統
- 四 孝道的歷史反思
- 五 孝道的現代價值
- 第十講 說忠
- 一 忠的政治道德觀念演變
- 二 忠的廣泛社會倫理意義
- 三 忠的現代價值
- 第十一講 說仁
- 一 仁的觀念的演變
- 二 “仁愛”精神的道德實質
- 三 仁德的現代意義
- 第十二講 說義
- 一 義的語義分析
- 二 義德觀念流變
- 三 義的道德內涵
- 四 義的精神實質
- 五 義的現代批判
- 第十三講 說禮
- 一 禮的含義與作用
- 二 禮的精神實質
- 三 禮的現代實踐
- 第十四講 說智
- 一 傳統智德及其特點
- 二 傳統智德的道德內涵
- 三 傳統智德的當代實踐要旨
- 第十五講 說信
- 一 信的含義與演變
- 二 信的價值與實踐原則
- 三 信的當代價值
- 結論 道中庸——傳統道德智慧的境界與方法
- 一 中庸:德性的特征、方法與境界
- 二 經與權:達致中庸的方法論
- 三 情與理:中庸的實質性選擇
- 四 利與弊:中庸之道的反思批判
- 主要參考文獻
- 一、著作類:
- 二、論文類:
- 后記
- 《名家通識講座書系》已有選目 更新時間:2019-12-27 13:52:15
推薦閱讀
- 人究竟為什么活著
- 道德情操論
- 劃清界限?:如何對待失德藝術家的作品(藝術與社會譯叢)
- 忍經全鑒
- 孝經
- 女性主義
- 美德、信仰與契約:西方倫理精神的三大根源
- 信念倫理問題研究
- 道德哲學
- 人性論(上下)(世界·大師·原典·文庫(中文導讀插圖版))
- 追問正義:西方政治倫理思想研究
- 讀書與修養
- 寬容與對話:拜克視域中的猶太教與基督教關系
- 聰訓齋語全鑒
- 論愛與生命意義:一項分析倫理學研究
- 道德哲學體系(上卷)
- 英美新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馬克思主義研究論庫·第二輯)
- 幸福學
- 倫理困境與和諧訴求:當代社會變遷下的倫理現象透視
- 耶魯大學公開課:死亡
- 未名21世紀創新系列教材工程倫理導論
- 敢想,世界就是你的
- 偽善的道德形而上學形態
- 季羨林的處世哲學
- 中國倫理學70年
- 生命倫理學的中國哲學思考
- 日和手帖·打包你的人生
- 中國傳統道德:普及本(重排本)
- 比較美學二輯
- 人論三題(新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