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凡十卷。隋代阇那崛多譯。收于大正藏第一冊。其內容敘述世界之組織、狀態、起源、成壞等過程。分閻浮洲品、郁單越洲品、轉輪圣王品、地獄品、諸龍金翅鳥品、阿修羅品、四天王品、三十三天品、斗戰品、劫住品、世住品、最勝品等十二品。本經共有六種譯本,然現存者僅四種,除本經外,余三者為起世因本經(隋代達磨笈多譯)、大樓炭經(西晉法立、法炬共譯)、長阿含經卷十八至卷二十二(東晉佛陀耶舍、竺佛念共譯)。[出三藏記集卷二、大唐內典錄卷七、開元釋教錄卷二、卷四、卷七]
(北周)阇那崛多 ·國學 ·8.7萬字
凡四十二卷。清代僧呆翁行悅(1619~1684)編。收于卍續藏第一一二冊。系行悅二十年間云游四方,廣收博錄諸祖師耆宿之殊言異行,或以事集言,或因言立事,隨見隨記,而無古今、尊卑、世次、宗派之分。集錄臨濟、曹洞、溈仰、云門、法眼等五家之前的諸正傳、旁出,計四百余人之法語,內容自祝厘、報本、尊祖、上堂、小參,乃至節臘、元旦、法器等,皆依敕修百丈清規之住持日用諸事,各列科條,詳加闡示,計三百余種叢林事要,三千余則宗祖提綱。令學人明了祖師之提撕,得修道之指針。更多:https://www.bmcx.com/
行悅 ·國學 ·46.7萬字
本書為公版書,為不受著作權法限制的作家、藝術家及其它人士發布的作品,供廣大讀者閱讀交流。匯聚授權電子版權。
(南宋)洪邁 ·國學 ·5.5萬字
《傷寒論翼》,傷寒著作,2卷。清代柯琴(韻伯)編撰,成書于康熙十三年(1674年)。為《傷寒來蘇集》組成部分之一,是輔翼《傷寒論》學習之論著,故名。柯氏對前人編集、校注、整理《傷寒論》持有異議,認為《傷寒論》中最多雜病夾雜其間,故主張傷寒與雜病合論。并指出:“傷寒、雜病治無二理,咸歸六經之節制。六經中各有傷寒,非傷寒中獨有六經也。”本于此,本書上卷列述“全論大法”、“六經正義”、“合并啟微”、“風寒辨惑”;下卷提綱挈領地闡述六經分證及溫暑、痙、濕等病,并介紹制方大法。
柯琴 ·國學 ·4.2萬字
陳公亮 ·國學 ·4.2萬字
不署撰者。元始天尊述天尊應號、三十六部真經、十方一切得道諸仙圣眾名,勸人志心信禮,懺悔發愿。
佚名 ·國學 ·9283字
《六韜》又稱《太公六韜》、《太公兵法》是我國古代一部著名的兵書,中國古典軍事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宋代被列為《武經七書》之一,相傳為姜太公呂望所撰。但據歷代學者考證,其書并非殷周時賜的作品,而是后人托姜太公之名寫成的。其內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贍,邏輯縝密嚴謹,是中國古代軍事思想精華的集中體現。最早明確收錄此書的是《隋書·經籍志》,題為“周文王師姜望撰”。姜望即姜太公呂望。但是自宋代以來,就不斷有人對此提出質疑。從此書的內容,文風及近年出土文物資料等分析,可大致斷定《六韜》是戰國時期典籍。全書有六卷,共六十篇。《六韜》的內容十分廣泛,對有關戰爭和各方面問題,幾乎都涉及到了。其中最精彩的部分是它的戰略論和戰術論。
姜尚 ·國學 ·2.1萬字
四卷,續一卷,清李塨撰。李塨字剛主,蠡縣人,康熙年間舉人,官通州學正,從博野顏元游。李塨為學主張忍嗜欲,苦筋力,習六藝,講世務。書中講道:“王五公教我小事克勤,謂小事皆有次第節奏,然后大事可為。”持論極平,能不因人廢言;力主熟讀經書以恢復宏揚圣賢道統。方苞志墓,謂剛主聞其言,取不滿程朱語,載經說中已鐫版者,削之過半,蓋未能盡從也。德州孫勷為此書作跋,稱其憂深識遠,旨約言文,固也不是無用之學。《閱史郄視》后收入《畿輔叢書》中。
李塨 ·國學 ·3.6萬字
(東晉)竺曇無蘭 ·國學 ·6069字
《毗尼日用切要》是明末清初的讀體律師(又名見月律師,西元1601~1679)采擇《華嚴經》凈行品與密教經典中之偈、咒匯編而成的律儀典籍,在清乾隆時,由寶華山第七代祖釋福聚奏請入藏,收于《大藏新纂卍續藏經》第60冊No.1115(律部類的諸述部)。“毗尼”為律(梵vinaya)之舊音譯,新譯毗奈耶。“毗尼日用”即指日常應遵守之戒律,“切要”即指要領、綱要。該典籍內容除有甚多涉及出家人日常衣、食、坐、臥應誦念之偈、咒外,并含有在家、出家之戒條。
讀體 ·國學 ·8604字
佚名 ·國學 ·2978字
傅山 ·國學 ·7萬字
詩文別集。十三卷,別集二卷,續集一卷,附錄一卷。元許有壬撰。此集為有壬所自輯,元順帝至正二十年庚子(1360),其弟有孚抄錄并作序。有壬尚有《至正集》,歿后散亡,而有孚所攜此本獨存,于是重加編次,得詩文二百四十三首,厘為十三卷。又輯以前寄有孚詩文八十五篇、緱獻可所收《文過集》及林慮記游詩文九十三篇為《別集》二卷,從倚尖野人家所得有壬殘編斷簡為《外集》一卷,有孚重新作序,題“屠維作噩二月”,即明太祖洪武二年己酉(1369),已是元亡之后。許氏子孫世藏其書,明宣宗宣德(1426—1435)間,遺失《外集》,明憲宗成化五年己丑(1469),其五世孫南康知府許容始校正刊行,而以家乘載志文、祭文及有孚等唱和之作編為《續集》一卷,附于書末。其后《至正集》復出,清四庫館臣以兩者相校核,雖大略相同,但也互有出入,如此集所載記、序、碑中,有的為《至正集》所無。此集有明成化刊本、《四庫全書》本、民國十二年(1933)河南官書局刊《三怡堂叢書》本。又《述古堂書目》著錄有十八卷本。
許有壬 ·國學 ·8.4萬字
《臨癥驗舌法》二卷,題為西吳楊云峰先生所撰。上卷述其驗舌之法,首列臨證驗舌為準統論一篇,提綱挈領。下列分虛實,分陰陽,配藏府,決死生各篇,殿之臨證以驗舌為準結論一篇。
楊云峰 ·國學 ·1.4萬字
記述明英宗“北狩”期間事跡的資料
楊銘 ·國學 ·4184字
?《大威怒烏芻澀么儀軌經》?是由唐三藏沙門大廣智不空奉詔翻譯的經典,屬于佛教儀軌類經典。該經典的全稱是“大威怒烏芻澀么儀軌經”,也被稱為“大威力烏樞瑟摩儀軌”,兩者名稱雖然略有不同,但內容相同?。
(唐)不空 ·國學 ·5185字
一卷,唐地婆訶羅譯。尊勝陀羅尼經之第二譯也。
(唐)地婆訶羅 ·國學 ·3896字
撰者不詳,校刊者胡文煥。明萬歷壬辰年(1592)錢塘虎林胡氏文會堂刻本。胡文煥,字德文,號全庵,自號抱琴居士,明錢塘(今杭州)人。其對醫學、養生頗有研究,著有《素問靈樞心得》、《類修要訣》、《香奩潤色》、《養生食忌》、《應急良方》等。《養生導引法》為導引專著,采用醫家導引法體例編輯,全書列病癥二十七門。其中二十五門導引法主要選錄隋巢元方《諸病源候論》養生導引方,另二門選自道家著作《云笈七簽》等。全書精選了簡易、有效的各種防病治病、強身養老的導引方法近120種,按因人、因病而選用的辨證施功傳統,對同一病癥,列出多種導引方法。由于它較全面、系統地輯收和整理了明以前各家有代表性的導引方法,保存了一些珍貴的導引法文獻,因此具有較高的學術和實用價值。1986年,此書由中醫古籍出版社串解出版。
胡文煥 ·國學 ·5.2萬字
《太上洞房內經注》,此經乃中央黃老君降授周真人,實際應為六朝上清派道上所怍。梁陶弘景《周氏冥通記》已提及此書。原書一卷,收入《正統道藏》洞真部玉訣類。內言存思洞房三神之法。洞房乃人首九宮之一,據稱宮中有中央黃老君、左無英君,右白元君三位神真。本篇詳述三元君之名諱、形容、居所,以及存思三君之法,謂依法而行可以升仙。
佚名 ·國學 ·3621字
筆記。四卷。有《寶顏堂秘笈》本,《叢書集成初編》本,民國十一年(1922年)上海石印本。此書以戒法宗旨編輯,分懷古、廉淡、德器、方正等十六目。志怪目所收,有的含鬼話成分。
劉元卿 ·國學 ·6.5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