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大般涅槃經(jīng)集解
免費

七十一卷。梁代釋寶亮等集。寶亮,俗姓徐,居東萊掖縣,為釋道明弟子。21歲至建業(yè)(今南京)居靈昧寺,講大涅槃經(jīng)84遍。天監(jiān)八年(509)五月八日,梁武帝敕撰涅槃經(jīng)義疏十余萬言,至九月二十日止。梁武帝親自作序文。根據(jù)文獻記載和有關考證,《大般涅槃經(jīng)集解》七十一卷,決非寶亮所集。《高僧傳·法朗傳》載:天監(jiān)七年(508)敕建元僧朗注大般涅槃經(jīng)七十二卷,寶唱敕兼贊其功,綸綜終始,得成部帙。大唐內(nèi)典錄載:大般涅槃注經(jīng)七十二卷,天監(jiān)初年建元寺沙門釋法朗注。日本傳燈目錄載,大般涅槃經(jīng)集解七十二卷,梁揚部沙門釋僧朗奉敕注,此解正是法朗所集。以目錄昔別為一卷,共有七十二卷。因?qū)毩潦栊颍瑸榱何涞塾视嗅寣毩良4思馊珪s四十余萬言,皆僅就文敷義,雖多有發(fā)揮之辭,殊鮮引證之文較之,所創(chuàng)當及其半。此集因六朝以來存世經(jīng)注較少,它卻使大般涅槃經(jīng)注解得以保存下來,這是值得肯定的。對研究和了解南北朝的佛教及社會,均有一定參考價值。此集不足之處是,因梁武帝崇大論,故于齊世毗曇?guī)熣f,如僧柔等之作,均未選載。不能不說是一個遺憾。現(xiàn)常見版本是續(xù)藏經(jīng)本。

寶亮 ·國學 ·37.1萬字

最新章節(jié) 第71章 2015-11-11 18:27:44
太玄真一本際妙經(jīng)
免費

簡稱《本際經(jīng)》。據(jù)唐釋玄嶷《甄正論》云:「《本際》五卷,乃是隋道士劉進喜造,道士李仲卿續(xù)成十卷」。現(xiàn)《正統(tǒng)道藏》本僅殘存此經(jīng)第二卷〈咐囑品〉,收入太平部。另據(jù)大淵忍爾《敦煌道經(jīng)目錄編》著錄,敦煌遺書中有唐代《本際經(jīng)》抄本一百零二件。經(jīng)整理校勘,基本可恢復原書十卷舊貌。此經(jīng)是隋唐道教重要論著。經(jīng)文乃元始天尊與法解、妙行、天真皇人、正一真人等仙真相互問答,宣講道教義理及教法。每說一段后,附錄偈文一首。其內(nèi)容頗廣泛,涉及因果宿緣、功德行業(yè)、科儀戒律、修行階次、煉養(yǎng)方法等各方面,而歸本于開演本際真義,指示重玄體道之法。經(jīng)文宣稱《本際經(jīng)》為道教真一不二法門。謂大道超乎有無,自然空寂,無根無本,無祖無宗。「所言道者,通達無礙,猶如虛空。非有非無,非愚非智,非因非果,非兒非圣,非色非心,非相非非相。即一切法亦無所即。何以故?一切法性即是無性,法性道性俱畢竟空,是空亦空,空無分別。」道體既然空寂,則所謂萬物眾生歸根返本,實無根可歸,無本可返。眾生不了此義,而于無法中生出法想,不空中生出空想,「妄造諸法,計我及物,故名生死,不得道真」。作者有感于此,故提出修仙體道應先破心想幻相,既不滯有,亦不執(zhí)無,有無兼忘,乃至于忘亦忘,是即兼忘重玄之道。故經(jīng)文曰:「一切凡夫從煙蘊際而起愚癡,染著諸有,雖積功勤,不能無滯,故使修空,除其有滯。有滯雖凈,猶滯于空,常名有欲,故示正觀,空于此空。空有雙凈,故曰兼忘,是名初入正觀之相。」又稱:「正觀之人前空諸有,于有無著;次遣于空,空心亦凈,乃曰兼忘……如是行者,于空于有,無所滯著,名之曰玄;又遣此玄,都無所得,故名重玄,眾妙之門。」此兼忘重玄之道即為修道之最高境界。本書對隋唐道教重玄哲學思想有重要影響。

佚名 ·國學 ·21.9萬字

最新章節(jié) 第58章 2015-12-29 09:29:12
紫柏尊者全集
免費

三十卷。明·達觀真可(1543~1603)語,憨山德清(1546~1623)校,別稱《紫柏老人集》。系紫柏尊者著述之集成。收在《萬續(xù)藏》第一二六冊、一二七冊,《禪宗全書》第五十冊。此書卷首有序贊、塔銘等多篇。對紫柏其人生平,敘述頗詳。憨山德清與紫柏為同時名僧,二人交誼亦深。此書即紫柏死后,其徒眾請憨山為作校閱而印行者。且第一篇序《紫柏老人集序》,即為憨山所撰,頗推崇紫柏之為人,其文云(萬續(xù)126·619上)“今去楚石二百余年,有達觀禪師出。當禪宗已墜之時,蹶起而力振之。得無師智、秉金剛心,其荷負法門之志,如孛陵之血戰(zhàn)。(中略)未可以死生優(yōu)劣議也。真末法一大雄猛丈夫哉!(中略)嗟乎!末法降心,力拔生死之根,如一人與萬人敵者,予獨見師其人也。”憨山亦為明季佛教大師。其對紫柏推崇如此,亦頗可見紫柏其人在明代佛教史上之重要性。此書即為研究紫柏之最佳資料。由于其人在明代中末葉之佛教,有頗高之地位,故此書自亦為研索明代佛教史者所不可忽。全書除后人之贊語、塔銘等文外,皆為紫柏之著述。大抵包含所開示之法語,經(jīng)論之疏釋(含《心經(jīng)》、《金剛》、《楞嚴》、《八識規(guī)矩》等),及題跋、詩文、頌古等。

佚名 ·國學 ·39.6萬字

最新章節(jié) 第33章 2015-12-27 09:41:31
閱藏知津
免費

中國佛教經(jīng)錄。四十四卷。明智旭著。智旭(1599—1655),俗姓鍾,名際明、字蕅益,號八不道人。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少習儒學,誓滅釋老,曾撰《辟佛論》。后讀蓮池《自知錄》及《竹窗隨筆》,始悟己非,取所著《辟佛論》燒毀。二十四歲從憨山弟子雪嶺出家。此后遍學各宗教義,尤重天臺宗。主張諸宗融合,佛、道、儒三教一致。曾住安徽九華山,晚年移住浙江孝豐(今浙江安吉)靈峰寺,弘揚臺教,注釋經(jīng)論。與憨山、紫柏、蓮池并稱為明代“四大高僧”。著作除此書外,尚有《楞嚴玄義》、《楞嚴文句》、《彌陀要解》、《靈峰宗論》、《法華會義》、《大乘止觀釋要》等四十余部。今人輯有《蕅益大師全集》行世。《閱藏知津》系對《大藏經(jīng)》所收一千七百七十三部佛典一一錄目,并加以扼要解說,以備后人閱藏。全書分為三部分:一、經(jīng)藏,分大乘經(jīng)、小乘經(jīng);大乘經(jīng)按天臺宗五時判教之順序分華嚴、方等、般若、法華、涅槃五部;方等部又分“顯說”(顯教)、“密咒”(密教)兩部。二、論藏,分大乘論、小乘論;大乘論中又分釋經(jīng)論、宗經(jīng)論、諸論釋三部。作者各有“西土”(印度等)、“此土”(中國)之別。三、雜藏,包括經(jīng)疏、論疏、紀傳等,分為“西土撰述”、“此方撰述”。另于卷首有總目錄四卷。此書在編撰上有三大特點,一是部類的劃分,二是重譯的編次,三是提要的制作。此書首次改變自唐代智昇《開元釋教錄》以來的佛典編錄分類方法,對后來大藏經(jīng)類的編輯發(fā)生了相當?shù)挠绊憽H缛毡竞虢虝号庞〉摹犊s刷藏經(jīng)》、中國楊仁山居士手訂《大藏輯要目錄》以及上海排印的《頻伽藏》,都依照了此書的分類方法。收錄于《大正藏》“法寶總目錄”第三冊。

佚名 ·國學 ·30.9萬字

最新章節(jié) 第44章 2015-12-27 08:39:31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麻阳| 武宣县| 登封市| 青海省| 阿尔山市| 山东省| 舟山市| 江西省| 塔城市| 新田县| 中牟县| 白银市| 济阳县| 高碑店市| 如东县| 宜宾县| 新巴尔虎左旗| 达尔| 丹巴县| 申扎县| 通道| 临武县| 江门市| 新余市| 孝义市| 综艺| 云南省| 金昌市| 安义县| 元朗区| 津市市| 通榆县| 高唐县| 遵化市| 雷州市| 宿迁市| 铜鼓县| 郸城县| 延边| 正阳县| 什邡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