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詞話。元吳師道(1283—1344)撰。一卷。師道有《禮部集》已著錄。詞話僅七條,原附詩話之后?!皻W陽有偽”一條,以為歐陽修詞中雜有偽作,“亦有鄙褻之語一二廁其中,當是仇人無名子所為”,指出歐詞雜有他人之作,頗有見地;“仇人”之說,未免武斷。所論較見精審,如論及《木蘭花慢》一調時,舉柳永所作中“傾城”、“盈盈”、“歡情”為例,并與吳激、元好問同調詞相較,謂柳永詞最得音調之正。有《知不足齋叢書》本。
吳師道 ·國學 ·1267字
本書為公版書,為不受著作權法限制的作家、藝術家及其它人士發布的作品,供廣大讀者閱讀交流。匯聚授權電子版權。
佚名 ·國學 ·2349字
凡四十二卷。清代僧呆翁行悅(1619~1684)編。收于卍續藏第一一二冊。系行悅二十年間云游四方,廣收博錄諸祖師耆宿之殊言異行,或以事集言,或因言立事,隨見隨記,而無古今、尊卑、世次、宗派之分。集錄臨濟、曹洞、溈仰、云門、法眼等五家之前的諸正傳、旁出,計四百余人之法語,內容自祝厘、報本、尊祖、上堂、小參,乃至節臘、元旦、法器等,皆依敕修百丈清規之住持日用諸事,各列科條,詳加闡示,計三百余種叢林事要,三千余則宗祖提綱。令學人明了祖師之提撕,得修道之指針。更多:https://www.bmcx.com/
行悅 ·國學 ·46.7萬字
梵名Pravara-deva-ra^ja-paripr!ccha^。凡七卷。陳代月婆首那譯于天嘉六年(565)。又稱勝天王經、勝天王問般若經、勝天王般若經。收于大正藏第八冊。系佛應缽婆羅天王之問,對大眾說甚深般若及其修習之法。全經共分十六品。與玄奘所譯之大般若經卷五六六至五七三等之第六會為同本異譯。[歷代三寶紀卷九、大唐內典錄卷五、開元釋教錄卷七]
月婆首那 ·國學 ·6.3萬字
(南宋)洪邁 ·國學 ·5.5萬字
一卷。明末清初人范康生撰。順治三年(1646年)清軍入江西,吉安失守,范康生隨從督師萬元吉撤守皂口,旋入贛州。萬元吉招集各處明軍及城中士民固守,擊退清軍。紹宗在閩,不能遣兵救援,徒賜名忠義府而已。后清軍破城,萬元吉與楊廷麟等俱死于難,范康生被俘。同俘諸官乞降,獨范康生、楊友如誓死不屈,竟不見殺,釋歸鄉里。《仿指南錄》寓意仿民族英雄文天祥《指南錄》,記范康生隨萬元吉、楊廷麟抗清守贛州府事,用日記體。書中記守城戰事經過頗詳。又記清軍陷城后焚城諸事,激戰慘烈情形非親身所歷者不能名狀?!斗轮改箱洝酚小肚G駝逸史》本,北京圖書館藏《明季野史七種》傳抄本,北京圖書館藏《海甸野史二十二種》傳抄本,海鹽朱氏舊藏《蘇城記變四種》抄本,《中國內亂外禍歷史叢書》鉛印本,《中國歷史研究資料叢書》鉛印本。
范康生 ·國學 ·6023字
清王柏心著。著有《樞言》《續樞言》。樞言,《管子》篇名,舊注云:“居中以運外,動而不窮者也;言則慮心而發口,變而無言者也。其用若樞,故曰樞言。”清婁姚椿《〈樞言〉序》:“樞言者所以濟乎法之所不及,而使人以自為者也。”今人趙守正謂“即言本文各條理都極重要”。
王柏心 ·國學 ·2187字
沈德符 ·國學 ·5214字
楊士瀛 ·國學 ·7.5萬字
佚名 ·國學 ·2461字
筆記。明張岱著。二十卷。是書略仿劉義慶《世說新語》,設盛德、學問、經濟、言語等共二十門。卷各一門。雖多為作者先世、親朋及一些名流雅士的遺聞佚事,但內容廣博,涉及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文筆簡練,博雅詼諧。如卷一二“小慧”:“唐伯虎出游遇雨,過一皂隸家,出紙筆求畫。伯虎畫海獅數百,題其上云:“海物何曾數著君?也隨盤饌入公門。千喚萬喚不肯出,直待臨時敲窟臀?!薄本硪凰摹皯蛑o”:“成化末,刑政多乖。阿丑劇戲于上前,作六部差遣狀,命精擇之。一人云:“姓公名論?!敝髡咴唬骸肮撊绾稳ゲ坏?!”一人曰:“姓公名道?!敝髡咴唬骸肮廊缃裥胁煌ǎ 焙笠蝗嗽唬骸靶蘸??!敝髡咴唬骸昂咳缃癫攀钱斝?!””寓莊于諧。此書未見刊刻,原稿久佚。1989年浙江古籍出版社排印出版了近期發現的一個清代殘抄本,存卷一至卷五,卷一二至卷一五共九卷。前有張岱于順治十二年(1655)所作小序。
(明)張岱 ·國學 ·5.7萬字
綜合類著作。清陳念祖撰。八卷。念祖有《長沙方歌括》已著錄。是書成于嘉慶十三年(1808)。卷一記臟腑易知、經絡易知、四診易知、運氣易知。簡述中醫基礎理論;卷二至卷四分述表、里、寒、熱、虛、實諸證發生發展;卷五至卷七為表證、里證、傷寒各方;卷八為補遺并外備諸方。此書集《神農本草經》、《內經》、《難經》、《傷寒》、《金匱》、《千金》、《外臺》、《圣濟》、《活人》各書之精華,并元明諸家著作,用通俗易懂文字,闡釋古奧艱深的中醫理論,為后學啟開升堂入室之門,故能長期廣泛流傳。有光緒二十四年(1898)善成堂刊本,光緒三十四年校刊本,一九五九年人民衛生出版社鉛印本。
佚名 ·國學 ·9.3萬字
凡四十二卷(包括卷首)。明代朱時恩編。崇禎七年(1634)刊行。收于卍續藏第一四六冊。本書從萬歷三十八年(1610)開始編纂,歷時二十一年完成。內容從釋尊之示現受生至明代萬峰時蔚示寂為止,以諸佛及歷代祖師之化導、行誼等事跡為綱目,依照歷代年號之順序編錄,同年代之各種佛教重要事跡皆可一目了然。
朱時恩 ·國學 ·41.8萬字
唐代軼事小說集。李冗(又作李亢、李元、李冘)撰。原書十卷,現存三卷。內容為從上古三皇五帝至隋唐時期的各種志人志怪故事,題材十分廣泛。有志怪荒誕內容,也有揭露社會現實內容,贊頌女子才識品德內容等。成書約當唐宣宗至僖宗乾符元年間(846—874)。收志人志怪故事四百二十七則。從古至今,凡神仙鬼怪人間事,一并摭錄。
李亢 ·國學 ·3.1萬字
又名《嘉義管內打貓各堡采訪冊》。地理雜志。清佚名纂輯。不分卷。約當光緒二十七年(1901)仿《云林縣采訪冊》程式纂輯成書,記事補至二十四年,約四萬字。分打貓西堡、北堡、南堡、東下堡下三分、東頂堡五個區域,設目因堡而異。各堡位置、四界、規模分冠于首。均詳積方目。災祥目記同治元年至光緒二十四年有關地震、風暴、旱災等具體情況。山川目記打貓山、番仔溪等山河發脈、走向、源流、分合。全書多具自然地理和經濟地理資料價值,其中風俗、街市、水利諸目內容尤為豐富。有臺北《中國方志叢書》本。
佚名 ·國學 ·2.1萬字
《毗尼日用切要》是明末清初的讀體律師(又名見月律師,西元1601~1679)采擇《華嚴經》凈行品與密教經典中之偈、咒匯編而成的律儀典籍,在清乾隆時,由寶華山第七代祖釋福聚奏請入藏,收于《大藏新纂卍續藏經》第60冊No.1115(律部類的諸述部)。“毗尼”為律(梵vinaya)之舊音譯,新譯毗奈耶?!芭崛沼谩奔粗溉粘袷刂渎?,“切要”即指要領、綱要。該典籍內容除有甚多涉及出家人日常衣、食、坐、臥應誦念之偈、咒外,并含有在家、出家之戒條。
讀體 ·國學 ·8604字
《夕堂永日緒論》分內外二編,內編主要品評歷代詩人及作品,外編主要討論文法。論詩多獨到見解,在文學創作中的文與質、意與勢、真與假、空與實、形與神,以及“興、觀、群、怨”等等諸多重要問題上,對于傳統的美學思想都有新的發揮和闡述,體現了王夫之的文學思想,收于《船山遺稿》中。
(明)王夫之 ·國學 ·2.2萬字
佚名 ·國學 ·2978字
記述明英宗“北狩”期間事跡的資料
楊銘 ·國學 ·4184字
元朝全真道道士秦志安編撰。樗櫟道人秦志安為《玄都寶藏》的編校人之一,書成于元太宗十三年辛丑歲(1241年)。五卷,收入《正統道藏》洞真部譜錄類。此書是現存最早的全真道教史著作,書中收入十四篇全真道祖師傳記。相傳王重陽甘河遇仙,神人示以「七朵金蓮」,暗合北七真之數,故秦志安以此命名本書。十四位祖師即東華帝君王玄甫、正陽真人鐘離權、純陽真人呂洞賓、海蟾真人劉操、重陽真人王嚞、玉蟾真人和德瑾、靈陽真人李公(佚名),以及馬鈺、譚處端、劉處玄、丘處機、王處一、郝大通、孫不二等全真七子。每人一傳,記述其生平事蹟,傳后附贊語。傳文較為詳盡,但其中加入不少神話傳說故事。書較為詳細地記載了這些全真祖師的生平事蹟,尤其是他們的修道、傳教行為,保存了大量有關全真道和創立過程的歷史資料,具有很高的文獻價值。據卷首序文稱:全真教「源于東華,流于重陽,派于長春(丘處機)」,后世全真道史書皆承襲此說。
佚名 ·國學 ·2.4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