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傷寒六書
免費

明·陶華撰。成書于1445年。全書7萬字。書凡6卷。該書以陶氏所撰之六種傷寒著作匯集而成,合為六卷,分為六書,故名《傷寒六書》。卷一曰陶氏家秘,先傷寒論,次傷寒秘要脈訣指訣、浮脈形法主病等二十二論,繼述有關傷寒的七十余種病證,以及風溫、濕溫、風濕、溫毒、中厥等證治。卷二曰明理續(xù)論,謂“成無己《明理論》,止五十證,辨究詳明,惜其未備。于是乃集所見所聞,比類附例,斟酌而損益之”。即在成氏《傷寒明理論》基礎上,由五十論增至八十五論,于傷寒形證予以辨析。卷三曰傷寒瑣言,乃陶氏研習《傷寒論》之心得,載辨張仲景傷寒論、治傷寒用藥大略、傷寒言癥不言病、厥分陰陽辨等一十五篇,“文雖鄙俚,然言簡意到”。卷四曰殺車槌方,列劫病法、制藥法、解藥法于前,載秘驗方三十七首于后,藥證相印,經(jīng)方時方,融冶一爐,發(fā)明頗多。卷五曰一提金啟蒙,分述六經(jīng)見證法、辨證法、診脈法、用藥法及脈要貫珠數(shù)等,以為學習傷寒啟蒙之用。卷六曰證脈截江網(wǎng),立傷寒標本論法、傷寒用藥法則、傷寒統(tǒng)論受病之法、論傷寒難拘日數(shù)辨等一十六篇。是書言必遵仲景,強調(diào)臨床實用。對傷寒六經(jīng)證治與雜病證治,探微索隱,反復詳明。其辨陰陽有經(jīng),表里有癥,虛實有脈,制方有法,活潑玲瓏。其診病問疾,善用浮、中、沉三脈查辨陰陽表里,寒熱虛實,循此而立法處方用藥。另書中所載經(jīng)驗良方,匯注了陶氏心血,具有實際參考價值。又從學術的繼承與發(fā)展而論,此書受朱肱《活人書》影響頗為深刻。但辭句多有重復,并有辨證欠明、方藥雜亂之弊。后世徐春甫、汪琥、王宇泰等均就此提出異議。此書有明·李存濟刻本及《醫(yī)統(tǒng)正脈》本等版本;民國間上海千頃堂書局、上海中醫(yī)書局有印行。現(xiàn)北京圖書館藏有明《古今醫(yī)統(tǒng)正脈全書》本、明·萬歷四十年壬子(1612)李存濟刻本;中國醫(yī)學科學院圖書館藏有明代武林何景道刻本;中國中醫(yī)科學院圖書館藏有清·道光十三年癸巳(1833)文發(fā)堂刻本。

陶華 ·國學 ·9.7萬字

最新章節(jié) 第23章 2015-12-23 15:51:24
范文正集
免費

原名《丹陽集》,一名《范文正公文集》。詩文別集。北宋范仲淹(989—1052)撰。二十卷,別集四卷,補編五卷。仲淹字希文,幼二歲而孤,母改嫁朱氏,從其姓,名說,蘇州吳縣(今屬江蘇)人。舉大中祥符進士,始還姓更名。晏殊薦為秘閣校理。曾官吏部員外郎、陜西經(jīng)略安撫招討副使、參政知事。任職時,正直敢言,察民疾苦。曾同富弼、歐陽修等向仁宗建議改革官制、重視農(nóng)桑等十事。因被讒,于赴穎州途中病死。謚文正,世稱范文正公。是編元祐四年(1089)成書,蘇軾為之序。含賦二卷,詩三卷,議、頌、記、書五卷,祭文、碑銘、墓表等五卷,表狀五卷。計收詩賦二百六十八首,雜文百六十五篇。《別集》四卷,乃綦煥于淳熙十三年(1186)校定舊刻時續(xù)輯,含詩一卷,賦二卷,序一卷。計收詩文三十七篇。《補編》五卷,為清康熙中仲淹裔孫能濬搜輯,收奏議、序等一卷,制詞一卷,題跋一卷,碑記、祭文二卷。仲淹工于詩、詞、散文,其作品多有豐富政治內(nèi)容。著名的《岳陽樓記》,抒其“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之抱負,文中多用四言,雜以排偶,鋪敘藻飾,寫景壯麗,為歷代傳誦。其詞賦亦境界壯闊,風格蒼涼,突破了唐末五代詞之綺靡風氣。有《四庫全書》本,《摛藻堂四庫全書薈要》本,《四部叢刊》影明本(題名作《范文正公文集》)。

(宋)范仲淹 ·國學 ·19.3萬字

最新章節(jié) 第30章 范文正集補編巻五 2015-10-09 14:10:10
莊子注
免費

中國魏晉時期的哲學倫理學著作。本書首先建立了萬物殊形、各自“獨化”而成的理論前提,認為萬物各有其性,要達到“性命全”而得“福”,就應各守其性而不能越軌。人也是這樣,人的性也各不相同,有高貴與卑賤之分。這種差別是本于“自然”的,人們的尊卑貴賤之分是合情合理的。本書認為,包括刑、禮、法、德在內(nèi)的整個名教都是與“我”無關、本于自然的。仁義規(guī)范和禮法制度都是變化不定的,它們只是“跡”,而不表現(xiàn)“真性”,因此不必遵循傳統(tǒng)的道德規(guī)范和制度。另外,還提出了安分守己的人生觀,認為人們性的貴賤是固定不變的,其遭遇都是命定的,無法支配和把握自己的前途。人們應安分守己、順從“命”的安排。人們應追求的理想只能是“逍遙”和“坐忘”。“逍遙”之境界即為人們各盡其性,而要達到此境界就應斷絕“羨欲”的念頭。人要擺脫是非、生死的煩惱,就應“坐忘”、“忘年”、“忘義”等,達到“內(nèi)不覺其一身”、“外不識有天地”,進入無不通的最高境界。本書包含著許多糟粕性內(nèi)容,是麻醉人民的精神毒品,但在一些地方也有合理的思想,如肯定了禮義、法制的變化性等,在中國倫理思想史上有其一定的地位。

向秀 ·國學 ·4.4萬字

最新章節(jié) 第7章 應帝王 2015-12-27 06:45:13
褚氏遺書
免費

南齊褚澄撰。全書1卷。凡10篇:受形、本氣、平脈、津液、分體、精血、除疾、審微、辨書、問子。是作者有關經(jīng)驗、理論、心得體會、驗案等內(nèi)容的歸納與總結。其中,受形、精血、問子3篇討論了性醫(yī)學、性保健。如“精血篇”指出:“精未通而御女以通其精,則五體有不滿之處,異日有難狀之疾。陰已痿而思色以降其精,其精不出,內(nèi)敗小便,道澀而為淋;精已耗而復竭之,則大小便道牽疼,愈疼則愈欲大小便,愈便則愈疼。女人天癸既至,逾十年無男子合則不調(diào),未逾10年,思男子合亦不調(diào),則舊血不出,新血誤行,或漬而入骨,或變而為腫,或雖合而無子。合男子多則瀝枯虛人,產(chǎn)乳眾則血枯殺人。”后世在其啟發(fā)下,總結出老人淋這一性醫(yī)學所特有疾病的因機證治。同時,對男女性生活乖舛所產(chǎn)生病機也作了中肯分析,累為后所引用。“問子篇”云:“合男女必當其年,男雖十六而精通,必三十而娶;女雖十四而天癸至,必二十而嫁,皆欲陰陽完實而交合,則交而孕,孕而育,育而為子,堅壯強壽。”此觀點與現(xiàn)代優(yōu)生優(yōu)育學思想一致,具有科學的內(nèi)涵。本書之所以稱為遺書,據(jù)《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載:唐末黃巢發(fā)冢,得石刻醫(yī)書,棄之。僧人義湛抄錄其文,復經(jīng)他人刊刻于世,故名《褚氏遺書》。謝觀謂此書為“唐末五代人所偽造”,待考。有1985年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鉛印本。

褚澄 ·國學 ·5290字

最新章節(jié) 第2章 后序 2015-11-13 15:49:33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颍上县| 富川| 乾安县| 博爱县| 开封县| 南平市| 岢岚县| 和顺县| 隆尧县| 察雅县| 英德市| 文登市| 仪征市| 山西省| 藁城市| 郁南县| 本溪| 应城市| 宝鸡市| 南城县| 恭城| 上栗县| 新野县| 铁岭县| 沾化县| 湟中县| 石家庄市| 贺州市| 黄山市| 比如县| 博客| 巩义市| 微山县| 湛江市| 平利县| 皮山县| 石柱| 玉山县| 如东县| 乌兰察布市|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