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阿毗達磨發智論
免費

梵名Abhidharma-jn~a^na-prastha^na。凡二十卷。佛滅后三百年,印度迦多衍尼子造,唐玄奘譯。又稱說一切有部發智論。略稱發智論。收于大正藏第二十六冊。本論與集異門足等六論合稱為七論,又六論之義門少,故以足譬喻之,稱為足論;本論則文義具足,故以身譬喻之,稱為身論。七論為說一切有部宗之根本論。本論以說一切有部學說為基本內容,兼論當時部派佛教間爭論之各類問題。共立八蘊,分為四十四品,即:(一)雜蘊,說明四善根、四圣果、有余涅槃、無余涅槃等種種法。計有世第一法納息、智納息、補特伽羅納息、愛納息、無慚納息、相納息、無義納息、思納息等八品。(二)結蘊,說明三結、五蓋等種種結使。計有不善納息、一行納息、有情納息、十門納息等四品。(三)智蘊,說明圣者斷除惑障,而得無漏之智。計有覺支納息、五種納息、他心智納息、修智納息、七圣納息等五品。(四)業蘊,說明身、口、意三業所起之善惡諸行。計有惡行納息、邪語納息、害生納息、表無表納息、自業納息等五品。(五)大種蘊,就三世說明四大種所造之善惡色法。計有大造納息、緣納息、具見納息、執受納息等四品。(六)根蘊,就四果及三世說明六根、五根等色法。計有根納息、有納息、解納息、等心納息、一心納息、魚納息、因緣納息等七品。(七)定蘊,說明三界諸天之定與二乘所修之定有種種不同。計有得納息、緣納息、攝納息、不還納息、一行納息等五品。(八)見蘊,說明凡夫外道之斷、常二見及六十二見等種種之見。計有念住納息、三有納息、想納息、智納息、見納息、伽他納息等六品。

(唐)玄奘 ·國學 ·18.4萬字

最新章節 第58章 見蘊第八中伽他納息 2015-11-09 10:43:37
太公陰謀
免費

《隋書·經籍志》子部兵家類著錄:“《太公陰謀》一卷。”撰者自注云:“梁六卷。梁又有《太公陰謀》三卷,魏武帝解。”蓋《太公陰謀》梁時尚有六卷,而撰修《隋志》時只剩一卷。云“梁又有《太公陰謀》三卷,魏武帝解”乃魏武帝《解〈太公陰謀〉》三卷。該書乃戰國后期齊國稷下學者偽托姜太公(姜尚)所作的一部兵書。《漢志》的《諸子略》道家(劉歆《七略》入《兵書略》)著錄:“《太公》二百三十七篇,《謀》八十一篇,《言》七十一篇,《兵》八十五篇。”《兵》即《太公六韜》,《言》即《太公金匱》,《謀》即《太公陰謀》。“兵事”之權謀當然秘密,自然其“謀”可稱為“陰謀”(“陰”的古義有隱晦、秘密之義),如《戰國策·秦策》二:“張儀反(返)秦,使人使齊,齊、秦之交陰合”;《史記·呂不韋列傳》:“太后乃陰厚使主腐者吏,詐論之,拔其須眉為宦者,遂得侍太后。”上條論證《六韜》為戰國后期齊國稷下學者偽托姜太公之作,從原則上說那些證據也是考證《太公陰謀》的證據。余嘉錫《四庫提要辨證》卷十一于辨證《六韜》中云:“《漢志》著錄之例,只以著書之人題其書,而不別著書名,《老子》不名《道德經》,《淮南》不名《鴻烈》,《蒯子》不名《雋永》,故《太公》之書不名《六韜》《陰謀》《金匱兵法》等也,至《隋志》乃著之耳。”其言甚是。唐元和(公元806—820年)前后馬總摘編《意林》有《太公六韜》六卷、《太公金匱》二卷,而無《太公陰謀》,蓋經安史之亂而亡佚。清人汪宗沂輯有《太公兵法逸文》一卷。其中有注明為《太公陰謀》之逸文者。

呂尚 ·國學 ·932字

最新章節 第2章 2015-12-16 15:55:19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交城县| 上饶市| 视频| 星子县| 西青区| 深圳市| 惠水县| 宁城县| 洪雅县| 永定县| 丽江市| 油尖旺区| 凤山县| 贵德县| 南投市| 大埔区| 呼玛县| 剑阁县| 莫力| 菏泽市| 津市市| 威宁| 中西区| 泰安市| 苏尼特右旗| 霍林郭勒市| 托克托县| 铜鼓县| 烟台市| 忻城县| 涡阳县| 桂阳县| 延庆县| 沙湾县| 威海市| 开远市| 兴山县| 廊坊市| 中山市| 正安县| 南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