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國記
原名《歷游天竺記傳》,又名《高僧法顯傳》,簡稱《法顯傳》。中外交通著作。東晉釋法顯(約337—約422)撰。一卷。法顯俗名龔,平陽武陽(今山西臨汾)人。三歲即度為沙彌,二十歲受大戒。慨于律藏殘缺,不顧六十多歲高齡,自東晉隆安三年(一稱于義熙中)與同學慧景等從長安(今陜西西安)出發,抵天竺求法,經三十余國,于義熙八年經海道回國,歷十四年,行程四萬余里。據所見聞,纂為是編,九千五百余字。記述我國西北、阿富汗、克什米爾、巴基斯坦、印度、尼泊爾、斯里蘭卡、印度尼西亞等地三十余古國的佛教文化、歷史傳說、山川地形、物產氣候、建筑造型、風俗習慣等頗翔實。所載信風,是我國文獻中有關信風最早有系統的紀錄。鄯善條記被流沙所埋沒之古城方位、文化、風俗等資料。它是我國現存有關南亞和南洋最早的確切記錄,是研究地理學和中西交通史的重要史料。為世界學者所重視,有英、法、德、日等文譯本。惟其受宗教的束縛以天竺為中國,而稱中國為“晉地”或“漢地”。有《漢魏叢書》本,《四庫全書》本,1985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法顯傳校注》本。另有清人丁謙《佛國記地理考證》、日本足立喜六《考證法顯傳》、以及岑仲勉《佛游天竺記考釋》、賀昌群《古代西域交通與法顯印度巡禮》等書可供參考。
·1.7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