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無異元來禪師廣錄
免費

凡三十五卷。明代僧無異元來(1575~1630)撰,法孫弘瀚、弘裕共編。清康熙十年(1671)刊行。又稱博山大艤和尚廣錄。收于卍續藏第一二五冊。本書系集無異元來禪師一代語錄之大成,內容包括無異禪師語錄序、錫類法檀序、剩錄序、禪警語序、宗教答響序、博山能仁寺等五會之語錄、茶話、普說、拈古、頌古、佛事香語、參禪警語、開示偈、凈土偈、宗教答響、宗說等錫、書、啟、序、壽言、挽辭、博山和尚傳、塔銘及序等。其中,卷二十一至卷二十五所收之宗教答響,又稱博山大師宗教答響,系集無異元來回答學人諸士之種種質問。答響之一、之二又分參悟、凈土、止觀、戒律、布施、愿力、懺悔、福報、釋疑、回向等十品。書中所收之剩錄序,剩錄,即道嵩壁如所編之博山老人剩(剩)錄六卷,相當于元來語錄之補遺,內容有上堂、茶話、頌古、偈、詩、贊等,今僅于本書卷首刊錄黃端伯所撰之剩錄序。又本書卷十三至卷十五之“參禪警語”收于卍續藏第一一二冊(而于卍續藏第一二五冊省略未收),亦收于朝鮮僧清虛堂休靜(1520~1604)所編之禪門撮要卷上。凡二卷,詳稱博山和尚參禪警語,又作博山參禪警語、禪警語、博山警語。成正編,明代神宗萬歷三十九年(1611)刊行。輯錄示初心做工夫警語、評古德垂示警語、示疑情發不起警語、示疑情發得起警語、示禪人參公案警語、示參禪偈十首等。

佚名 ·國學 ·21.1萬字

最新章節 第39章 募刻祖翁異和尚廣錄序 2015-12-27 01:02:34
包孝肅奏議
免費

一題《孝肅包公奏議》。北宋包丞撰。10卷。治平二年(1065)由包拯門人張田編次。分應詔、致君、任相、擇官等30門,凡171篇,多是針對時政提出的主張和建議,是包拯思想的集中體現。體現其政治思想的有《仁宗皇帝開天章閣親制策問》之對策、《七事》、《論大臣形跡》、《論冗官財用》、《論取士》等篇,針對時弊,切中要害。而《論詔令數改易》、《請絕內降》等篇集中反映其法律思想,提出了“法存畫一,國有常格”,方能取信于民,執法要公正公平。他希望統治者能愛民,以民為本,故上《請罷天下科率》、《請放欠》等篇,以期減輕人民負擔。針對當時邊備,他上《治邊將》、《請擇探候人》、《請發支汴河糧綱往河北》等篇,從實際出發,提出了一系列建議和措施,反映出其對邊患的殷憂與關注,體現了他的國防思想。《包孝肅奏議》不僅是研究包拯思想的基本史料,也是研究宋代政治法律制度的重要文獻。張田10卷本傳至南宋初年,汪應辰因不滿張本“其事之首尾,時之先后,不可考也”,故對其進行了箋注。張本和汪本的原本均已失傳,今存最早的是明正統元年(1436)合肥方氏刊本,即出自張田本系統。1963年中華書局的《包拯集》即在張田本基礎上整理而成,并輯錄了兩篇佚文。1989年黃山書社的《包拯集編年校補》在現存各種版本的基礎上,增輯佚文15篇,對各篇章奏逐一考辨系年,分為4卷,是目前較好的本子。

包拯 ·國學 ·9.5萬字

最新章節 第28章 2015-11-09 17:53:21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东源县| 新蔡县| 时尚| 广安市| 东安县| 出国| 张家界市| 乳源| 睢宁县| 青州市| 叙永县| 甘洛县| 尼玛县| 舒兰市| 皮山县| 彭水| 海林市| 北碚区| 四川省| 安仁县| 莒南县| 逊克县| 侯马市| 富民县| 建始县| 桃园县| 东宁县| 上杭县| 永福县| 南宫市| 陇西县| 曲靖市| 永定县| 呼图壁县| 永胜县| 许昌市| 万山特区| 鹤峰县| 洪湖市| 永丰县| 安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