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類型思維與刑法方法
會員

《類型思維與刑法方法》以“規范—類型”為線索,將類型化的思考貫穿到刑法的整個體系之中。沿著“規范觀的確立—規范的形成—規范的適用”這條理論脈絡,《類型思維與刑法方法》非常自然地將類型思維的考察,與構成要件理論的成長、刑事立法中的規范形成、體系構建、技術選擇及刑事司法中的法律解釋、類推適用等問題連接起來,形成了全面系統的分析展開。《類型思維與刑法方法》的主要特色與價值體現在:首先,對類型思維之基本特質的揭示。以往,法學界特別是刑法學界為熱衷的仍是概念式思維。這可從三段論的涵攝邏輯中窺得一斑。本研究較為系統、充分地揭示了類型思維之于概念思維的補充價值。其次,對類型思維在刑事立法論上的功能予以開拓性討論。以往,法學方法論(刑法學方法論)為注重的,乃是法的適用及其解釋。然而,刑法學絕非僅是司法裁判之學,立法方法論的缺席,使其理論構成呈現出“跛足”的狀態。《類型思維與刑法方法》認為,不僅要關注既存規范的意義闡釋,也要關注刑法規范的形成過程。特別是,這一過程蘊含的經驗、技巧與規律,完全可能成為推進方法論思考的重要契機。后,對類型思維在刑法適用上的價值予以了探索。這主要表現為類型思維與刑法解釋、類推及概括條款、不確定概念的適用之間的貫穿性思考。

杜宇 ·理論法學 ·23.6萬字

法社會學新探:一個學科框架與知識體系的構建
會員

從20世紀20年代譯介、引入西方具有法社會學思想的理論著作和法社會學名著至今,法社會學在中國也已走過近百年的歷史。但將法社會學真正作為一門學科或專業課來建設、研究,則是新近二十年的事。雖然有了這些發展與成績,但有兩個關鍵問題引起了研究者的關注與追問,就是法社會學究竟研究什么,即研究對象和研究范圍問題;怎樣研究,即研究方法問題,這兩個問題不僅困惑著中國的學者,在國際社會也是一個仍在不斷探索與存在諸多爭論的問題。本書筆者抱著對這些問題的思考與追問,在長達八年潛心研究與教學的基礎上,閱讀了近百本法社會學經典及相關著作,研究了大量的中西文獻和國際社會著名學者的最新研究成果,并具體考察和分析了當下中國社會的諸多法律現實問題,通過對理論與現實的不斷雙向反思與體悟,做出了自己的解釋與探索。本書在全景式掃描當代法社會學前沿研究動態的基礎上,緊緊圍繞法社會學學科的這兩個關鍵問題,勾勒了法社會學學科領域的基本框架和知識體系,內容囊括了當前國際社會在法社會學研究中最經典和最矚目的研究重點和熱點,比如,法律與社會的基本關系,法律的社會基礎,法社會學的研究方法,法社會學的未來走向,法律規范,法律角色等等。

何珊君 ·理論法學 ·26.7萬字

聚訟紛紜:清代的“健訟之風”話語及其表達性現實
會員

在清代的地方志、官箴書、官府文書等許多不同類型的文獻當中,常可看到聲稱某地區存在“健訟之風”的記載。上述現象,與學術界以往慣于強調的“無訟”乃是中國傳統法律文化的價值取向和典型特征的說法形成了某種反差。本書結合文本向度、話語實踐向度和社會實踐向度的不同視角,對歷史文獻中那些關于“健訟之風”的書寫展開分析,將其視作一類充斥著權力關系的話語,認為此種話語所展現的更多是一種表達性現實,而不能被直接當作對其時歷史社會現狀的完全如實反映,追問主要是哪些主體基于何種目的對“健訟之風”進行書寫,并對此種話語加以傳播,以及為了強化“健訟之風”話語的某些預期功能,這些主體又運用了其他哪些話語來加以配合,采取了哪些在其看來有針對性的實踐行動。本書勉力追隨瞿同祖所開創的那種研究范式的學術旨趣,在方法上踐行法律和社會研究的歷史進路,并不以單純回到中國古代的歷史現場去復原有關“健訟之風”的史實作為最終目的,而是重在帶著社會科學意義上的理論關懷,去剖析關于“健訟之風”的史料記載背后所潛藏著的一些重要理論問題,希望從歷史的維度,推進我們對于傳統中國的法律、社會與國家的深入認識。

尤陳俊 ·理論法學 ·33.8萬字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双辽市| 商南县| 聊城市| 德令哈市| 临沭县| 时尚| 阿瓦提县| 青河县| 日喀则市| 汉川市| 高雄县| 阳东县| 南乐县| 唐海县| 海南省| 曲周县| 临湘市| 大方县| 苏尼特右旗| 漠河县| 浦县| 寻甸| 平原县| 舟曲县| 栖霞市| 武定县| 衡南县| 昭通市| 井陉县| 涟水县| 柳江县| 开平市| 贡嘎县| 那曲县| 涪陵区| 宜城市| 铜陵市| 苏尼特左旗| 九江县| 嵊州市| 乌拉特前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