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信用法:原理·規(guī)則·案例
近年來,國務院連續(xù)發(fā)布了《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guī)劃綱要(2014-2020)》等系列文件,明確提出要加強社會信用立法。2016年以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召開了11次會議,有4次會議涉及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累計通過的約95份文件中,關于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直接相關的有7份,約占總數(shù)的7.3%,可見其重要性。各地社會信用立法也如火如荼,然而,由于國家層面并無統(tǒng)一的信用立法,相關表述仍然停留于政府文件層面,各地的信用立法仍處于摸索階段。社會信用立法游走于公私兩域,具有相當高的技術難度,必須在立法法確立的權限范圍內審慎進行。本書作者作為上海市政府法制辦領導、國家發(fā)改委指定的培訓講師及起草《上海市社會信用條例(草案)》的參與者,多次為各部委、各地區(qū)負責社會信用工作的領導作相關培訓,在此過程中對社會信用立法積累了相當?shù)睦碚撆c第一手的實踐經(jīng)驗。本書稿共分八個部分,主要包括導言,關于社會信用的中央重要論述、國家政策和法律法規(guī),社會信用的概念辨析,社會信用信息的歸集與使用,社會信用信息主體的權利救濟,社會信用服務機構的培育與發(fā)展,社會信用建設的上海地方實踐以及附錄。作為我國第一部有關社會信用的法律規(guī)范,《上海市社會信用條例(草案)》正進入二審二讀階段,不日即可出臺。本書若能伴隨該條例出臺,必將成為各地方乃至國家制定或學習相關法律法規(guī)的主要培訓用書。同時,也可成為法學專業(yè)學生、研究者,司法實務工作者,銀行等與信用密切相關的從業(yè)人員的學習指導用書。
·15.9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