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中國法制史是研究中國法制發生、發展、演變及其規律的學科。它是中國制度史的一部分,是法學體系中的獨立學科,也是歷史學中的重要分支。它以研究中國法律的起源,中國各種類型的法律制度的實質、特點、作用及其發展演變過程與規律為主要內容。它一般自夏朝開始,通過對中國奴隸制社會、封建社會和1840年鴉片戰爭以后中國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法制發生、發展、演變的歷程和主要內容的論述,從而揭示出中國法制發展的基本規律,為我國社會主義法制建設提供必要的借鑒,為我國當代法制建設服務。
苗延波 ·法律史 ·27.3萬字
本書圍繞中國商法通則的概念、基本特征、定位,制定商法通則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基本原則,商法通則的體系結構、調整范圍,商法通則對商事主體、商事行為、商事人格權、商業登記、商業賬簿、商事責任的規范等,制定《商法通則》必須研究的基本理論和實踐問題,進行了研究和探討,提出了作者的見解和具體建議。同時,作者還草擬了一份《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法通則》草案建議稿,供立法者和研究者參考。
苗延波 ·民法 ·24.4萬字
本書是中國農業大學網絡教育學院組織編寫的供中國農業大學網絡教育學院的法律專業學生使用的刑法學教材。全書分為刑法學總論和刑法學分論兩大部分。在總論部分,結合案例分析,對刑法的基本原則、適用范圍、犯罪構成與犯罪形態理論和刑罰的基本原理及其具體應用問題作了系統而有重點的闡釋;在刑法學各論部分,著重對刑事司法實踐中常見、多發、重點、疑難犯罪的罪刑規范,及其理論、常見的實踐問題,進行了系統、深入地分析、研究。對刑法基本原理的論述和具體犯罪的闡釋,有詳有略、重點分明,做到理論上夠用,突出操作性。其中最為突出的特點,即在總論部分的闡釋中,結合具體的典型案例對理論問題進行進一步的探討,既增強了本書的可讀性,又為培養和訓練學生對具體問題的分析能力,提供了條件。學生可以通過對案例的閱讀、分析,很快掌握有關的理論知識。讀者范圍:本書可作為網絡教育學院、高等職業院校、高等專科院校、成人高等院校、本科二級學院、本科院校高職教育法律專業及相關專業學生學習使用,也可供五年制高職院校、中等職業學校及其有關人員參考使用。
苗延波 ·刑法 ·18.7萬字
在《人人都該懂的法庭科學》中,專注于法醫和調查科學研究的杰伊·西格爾博士為讀者展現了多種在法庭科學中常見的證據,并闡釋了它們如何在犯罪中發生、如何被科學家收集和分析,以及如何在法庭上呈現。本書在介紹了法庭科學、證據以及它們與法律的關系之后,將法庭科學的主要領域一一呈現了出來,包括毒品,痕跡證據,尸體解剖,血痕及其他體液分析,火災與爆炸,毛發、纖維與涂料,玻璃與泥土。《人人都該懂的法庭科學》屬于湛廬文化重磅推出的“新素養系列”圖書之一。本系列圖書致力于推廣通識閱讀,擴展讀者的閱讀面,培養批判性思考的能力。其中涵蓋了哲學、心理學、法律、藝術、物理學、生物科技等諸多人文科學和自然科學的知識,其中《人人都該懂的法庭科學》所介紹的“法庭科學”是解密法醫工作細節、了解犯罪現場調查背后科學原理的重要學科。
(美)杰伊·西格爾 ·綜合學科 ·11.1萬字
財富管理和傳承正在成為高凈值人士及其家族關心的重要課題,其不僅涉及金融投資,更包含了地產規劃、稅務規劃、子女教育、法律咨詢、購買藝術品等方面。隨著全球宏觀環境的不確定性增加,家族在財富管理和傳承中面臨諸多新的挑戰。中國高凈值人士和家族在經濟、社會文化與家庭結構等方面具有獨特性,在財富的保護和傳承中有自身的特點。要想準確辨識和化解風險,有效應對復雜的現實情況,為未來做好籌劃,就需要系統性的架構、務實的方法和得力的工具。《財富管理與傳承》從法律角度剖析中國家族財富管理與傳承中的風險,以及新的國際國內經濟形勢和法律法規實施給財富管理帶來的重要影響,特別根據我國《民法典》的相關法律規定,做了全新解讀。全書分為物質財富管理說、非物質財富管理說、主體身份規劃說、家族企業管理說、財富管理傳承工具說、財富管理與傳承風險說六大板塊,從宏觀和微觀兩個方面幫助高凈值人士及其家族了解和構建財富管理與傳承的整體法律體系,掌握落地的方法,通過有效運用不同工具,實現財富的更好管理和有序傳承。
云大慧 ·經濟法 ·11.2萬字
《西法東漸》選錄了六十余篇中國近代法學作品,囊括了來華傳教第一人衛三畏、執掌晚清中國海關四十八年的羅伯特·赫德、京師同文館首任總教習丁韙良、近代來華的最后一位外國法律顧問羅斯科·龐德等著名人物對中國法律問題的獨到見解,是法學史上的一次重要史料匯編,力求深入清末民初的大變局時代,呈現東西方法律文明之間的沖突與交流。
王健 ·法律史 ·60.6萬字
法治是是關涉國家發展全局的一整套治理體系,也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元素。自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首次專門以法治作為會議主題,到黨的十九大報告55次提及法治,圍繞法治發展中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中國法治建設逐漸形成了一系列新的戰略和思路。此書從理念、制度和實踐三個維度,系統梳理了2012—2017年6年來自中國進入“全面法治”階段后法治領域的變化,客觀記錄了中國在法治政策及法律制度的變遷,并例舉了實踐中的各類案例及各方觀點,呈現了中國法治盤旋式上升的發展之路。以后年份法治智庫報告將陸續推出。
北京大學法治研究中心 ·理論法學 ·25.8萬字
怎樣賣保險才能促成簽單?每一位保險代理人都希望知道答案。保險簽單是一種營銷結果。保險代理人如果能從生涯風險的角度切入,將保險這種金融工具用于解決客戶的問題,讓客戶意識到自己的需求,就能順理成章地簽單。安全性是保險產品的真正賣點,安全性的要素之一就是法律知識。《懂法律,成交更簡單》作者認為,保險作為一種金融工具是用來防范風險的,但是我們對風險的理解不能局限于生老病死殘,而應該上升到生涯風險。這本書把法律這門專業性很強的學科和保險營銷實戰有效結合,幫助保險代理人樹立保險銷售新思維。懂法律,保險代理人就能達到一種更高的銷售境界:保險是在被用來解決問題的時候,作為一種金融工具順便被銷售出去的。
游森然 ·普及讀物 ·9萬字
本書主要涉及到民法體系的概念、中國民法的歷史沿革、民法與商法的關系、中國民法的現狀、中國現行各民事單行法及其之間的沖突與矛盾的梳理及解決、中國民法典的體系結構、中國民事訴訟制度的完善、中國民法的發展等問題,最后,還以電視劇解說詞的風格,以優美、流暢的筆調回顧了千年間中外民法的發展歷程,提出了作者對很多問題的思考。本書采用務實、樸素的寫作風格,以未來中國民法典的結構為研究體系,分別就中國民法總則、人格權法、物權法、債權法(包括合同法)、侵權責任法、婚姻家庭法、繼承法、涉外民事法律的適用法等具體法律制度進行逐個的研究,既分析、總結現行的法律制度.更注重于對于這些法律制度及其之間存在的問題、部分沖突及矛盾的剖析,并結合民法典的編纂。提出具體的解決方案和立法建議,供立法者和研究者參考。
苗延波 ·民法 ·47.2萬字
普利策獎得主、專事美國最高法院事務報道達30年之久的琳達·格林豪斯,在《美國最高法院通識讀本》中向讀者介紹了該院事實上是如何運作的:在美國,官司是如何打到最高法院的?最高法院大法官們如何判決?首席大法官的地位有何特別?法官助理如何發揮作用?通過描述大法官們面對深刻的憲法問題和難解的法律涵義時的處理方式,作者對這些問題給出了解答。貫穿全書始終,作者檢視了許多具體個案來闡明所討論的要點,并且將美國最高法院與他國法院進行了有益的對比。
(美)琳達·格林豪斯 ·公檢法 ·7.2萬字
構建法治文明的社會,培育文明的法治文化素養是關鍵。在建設“法治中國”的當下,要重新發現和發掘“中華法系”的歷史價值和合理思想。本書從《狄公案》《包公案》《毛公案》《藍公案》《林公案》《彭公案》等具有廣泛、深遠影響的公案、俠義小說所描寫的冤案、奇案故事情節中,聚焦、提煉其中的辦案、破案、審案,以及涉及的檢驗、質對、刑訊、判詞等場景細節,生動、直觀地呈現了唐、宋、明、清的司法制度運行狀況,折射了官吏、民眾對法律條法的認知與法文化觀念,梳理了貫穿古今、植根民間的中華法脈。
林林 ·法律法規 ·16萬字
12年一個輪回,這在中國傳統文化上,具有非同尋常的意義。《反壟斷法》作為保護市場競爭的基本法律制度,是我國市場經濟有效運行的重要保障和支撐。為紀念《反壟斷法》實施12周年,本書編委會特邀請國內外著名專家、學者和實務工作者撰寫系列文章,以回顧和展望。該書分別選取了具有代表性的12個行政壟斷案、并購案、協議或濫用行為案,以及12件法治建設及國際交流合作大事,為《反壟斷法》實施12周年繪出了一幅輪廓性的發展脈絡圖。書中有個人回顧和思考、典型案例評析及法治事件的梳理,也有國際人士的觀察和期待。行過留痕,繼往開來。在《反壟斷法》實施12周年的重要時間節點上,希望本書為《反壟斷法》的首次修訂提供有價值的參考,并促進《反壟斷法》的深入實施。
李青主編 ·經濟法 ·45萬字
為什么說總統大選會決定最高法院的未來?被奉為“司法神殿”的美國最高法院,是否的確與政治絕緣?法庭上立場迥異的“對頭”,私下為何是一起看歌劇的莫逆之交?影響美國歷史進程的司法大案,幕后到底有哪些妥協與博弈?所有的答案,都在《九人:美國最高法院風云》中。圖賓延續一貫的嚴謹寫作方法與一流記者的專業水準,以倫奎斯特、奧康納、羅伯茨、肯尼迪、斯卡利亞等大法官的人物列傳,揭開諸多重大判決的幕后隱情,展現美國司法眾神的起與落、對峙與制衡,揭開華盛頓權力玩家的輸與贏、爭戰與博弈。
(美國)杰弗里·圖賓 ·隨筆 ·32.1萬字
《割據的邏輯》一書的英文初稿是作者劉思達獲得芝加哥大學社會學博士學位的論文。本書將芝加哥社會學派的生態分析傳統引入對中國法律職業的實證研究當中,在詳細梳理了法律服務行業的源起和變遷之后,又搭建了相當宏大的理論體系,以解釋行業內部和外部各種邊界的產生。該體系還原了職業者與政府、社會和其他職業者之間的多元互動,在保存了復雜性的前提之下,極為精準地將這些互動抽象為“合界”、“分界”、“維界”與“共生交換”幾種基礎行為模式。此書堪稱中國法律社會學的典范之作,值得所有法學研究者仔細閱讀。增訂本收入了《方庭的窗口:芝大留學往事》和《場域與生態》兩篇文章。
劉思達 ·法律實務 ·17.5萬字
這是對西方文明和現代社會的思索,表達了一個文化上的“東方之子”對自身文明和古代傳統的鐘情;既有縱橫捭闔、指點江山的“補天之石”,也有淺酌低唱、歷幻紅樓的“無材之玉”。這是一位法學家的學術史,也是一段法治問道者的集體記憶,更是一部自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來,中國知識分子心寄治邦、心憂天下,于古今中西之間,為自己的國家和文明尋找出路的心靈史。
高鴻鈞 ·隨筆 ·15.1萬字
《CopyRight!》為你展現專利法案的另外一面,不同于我們對版權與專利的傳統理解,這些版權意識薄弱的領域——字體、美食、橄欖球、數據庫、單口相聲……為什么沒有被盜版侵蝕地日漸消逝,而是更加的繁榮。《CopyRight!》作者卡爾·勞斯迪亞與克里斯托夫·斯布里格曼將為你一一解開生活中的仿制經濟學謎團。
(美)卡爾·勞斯迪亞 克里斯托夫·斯布里格曼 ·隨筆 ·17.5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