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人間詞話》一書乃是王國維接受了西洋美學思想之洗禮后,以嶄新的眼光對中國舊文學所作的評論,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向來極受學術界重視。本書約請當今著名專家黃霖為之導讀,不僅梳理其理論框架,剔抉其精義要眇,更著重揭橥其學術源流、歷史文化背景,及撰作者當時特定的情境與心態,從而在幫助讀者確切理解原著的同時,凸現詞學大師王國維的學術個性。
王國維 黃霖等導讀 ·古籍整理 ·5.8萬字
中國詞史上第一部詞總集《花間集》,對后世詞壇有著巨大深遠的影響。《花間集》成書于五代后蜀廣政三年(940),在此后千年的傳播史上,出現了較多版本,但迄無一個較為完善的的校注本行世,這對《花間集》的閱讀,尤其是對于《花間集》的深入研究,造成了很大的不便。《花間集校注》包括校勘、箋注、疏解、集評、附錄等內容,彌補了詞學研究領域的這一欠缺。
趙崇祚 ·古籍整理 ·61.3萬字
《顏氏家訓》,南北朝時文學家顏之推(53l—約595)著。本書是顏之推結合自己的人生經歷、處世哲學,本著“務先王之道,紹家業之業”的宗旨,用以訓誡子孫的雜著類散文作品集。全書共七卷,二十篇,內容相當廣泛,但主要是以傳統儒家思想教育子弟,講究修身、治家、處世、為學等。其他還有訓詁、音韻等方面內容。
(北朝齊)顏之推撰 顏敏翔校點 ·古籍整理 ·16.6萬字
春秋是中華文明發生軸心突破的時代,也是中華文明核心經典開始形成的時代。本書是先秦史學巨著《左傳》的簡體橫排全文讀本,從器物、禮制、官制、地理、文字等多方面展示春秋時代的全景。作者以中華書局版楊伯峻《春秋左傳注》為藍本,在體例上有所創新,傾力十余年,終于整理成書。本書借鑒西方學者研治古典學的思路,采用《春秋》《左傳》按事件匹配的全新結構,對正文進行精細分段、標記,并將人名、地名索引散入相應的正文中以方便查找。本書注重展現《左傳》文本內部互相關聯、互相印證、互相烘托的網絡結構,附有大量短文及長篇專文來深入解析文本中的疑難問題。本書注解清切簡明,立足于讀者需求,在楊伯峻《春秋左傳注》的基礎上進行全面修訂、擴充,融入近年來史學、考古學、地理學、古文字學乃至植物學的大量新成果。正文中配有150余張古遺址圖、出土器物圖,展現春秋時代的真實面貌。參考資料編錄大量傳世及新出土文獻相關篇章,還配有近70張彩色地理示意圖,幫助讀者更直觀地了解春秋時代的政局。
劉勛編著 ·古籍整理 ·146萬字
全稱《新鐫繡像旁批詳注總斷廣百將傳》,明代輯錄名將傳略的兵書。題明黃道周注斷,陳元素原本,周亮輔增補,實為在宋張預《百將傳》基礎上,幾經增補而成。全書輯周初至明后期將帥185人。記敘人物,推崇品德戰功,尤重用兵的謀略戰法,最后“總斷結其智勇之所在”。本版為節選本,精選其中20人傳記以饗讀者。
李元鵬譯注 ·古籍整理 ·17.3萬字
本書為西漢桓寬編著。記錄昭帝時鹽鐵會議的文獻。始元六年(前81年),召集各地推舉的賢良、文學六十多人到京城舉行會議,“問民間所疾苦”。賢良、文學從反對鹽鐵官營、均輸、平準開始,對政府政策進行了全面批評,并和御史大夫桑弘羊等反復辯論。全書共十卷六十篇,內容涉及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各個方面。該書記述了雙方的論點,為研究西漢經濟史、政治史的重要史料。
(西漢)桓寬編著 ·古籍整理 ·6.1萬字
《北史》一百卷,其中本紀十二卷,列傳八十八卷。記述北朝從公元386年到618年,魏、齊(包括東魏)、周(包括西魏)、隋四個封建政權共二百三十三年的歷史。
尹小林校注 ·古籍整理 ·134萬字
《群芳譜詮釋》是不得不讀的博物學經典,是中國園藝古籍整理的“名作”。該書對明代王象晉所撰的園藝史著作《二如亭群芳譜》中谷、蔬、果、茶、竹、桑麻葛、棉、藥、木、花、卉、鶴魚等十二譜的主要條目進行了校訂與考釋。全書詮釋獨到、資料豐富,自問世以來,一直是研讀《二如亭群芳譜》、研究中國園藝的重要參考,受到了許多讀者的喜愛與關注。該書于1985年由農業出版社出版。此次重版,在農業出版社1985年版基礎上,重新核對了底本,改正了原書的訛誤,補回了被刪去的若干條目,并為本書編制了條目索引、拉丁名索引以及新舊學名對照表,以方便讀者使用。本書封面以及前插采用了科學畫大師曾孝濂先生的作品,為本書增色不少。
(明)王象晉纂輯 伊欽恒詮釋 ·古籍整理 ·23.8萬字
《六朝文絜》是六朝時期駢文的著名選本,文絜,取自劉勰“析詞尚絜”之說。共12卷,選錄36位作家的72篇作品,涵蓋賦、銘、詔、策、令等18類。所選作品多篇幅短小,文筆優美。六朝駢文精華,已大體備集。每篇設題解、正文、注釋、譯文四項,為優質普及讀物。
(清)許梿編選 曹明綱譯注 ·古籍整理 ·17.1萬字
《二十五史藝文經籍志考補萃編續刊》,是《萃編》的后續配套產品,是一部史志目錄匯集與整理的大型叢書,對所收之書,每種都精選底本,加以標點校勘,旨在為學界提供質量上乘、便于閱讀的版本。
王承略 劉心明主編 ·古籍整理 ·14.3萬字
本書收選20家文,包括李齡、林大欽、翁萬達、薛雍、林大春、唐伯元、林熙春等。
(清)馮奉初輯 吳二持點校 ·古籍整理 ·58.5萬字
在孔門七十子中,曾參被稱為曾子,是對中國后代思想文化影響最大的學者,也是散文成就最高的作家。他的《孝經》被稱為“百行之宗,五教之要”;《大學》提出格物、致知、正心、誠意、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從倫理到政治的人生發展思路,被中國封建時代文人奉為人生圭臬。曾子在先秦說理散文發展史上也有重要地位,中國典型的專題說理散文,是在曾子時代出現的。孔伋,字子思,是孔子之孫,孔鯉之子,是戰國前期儒家一大重鎮,也是孔子后人中一大思想家,宋儒甚至編制了孔子—曾子—子思—孟子一脈相承的道統體系,學者們將子思與孟子合稱“思孟”。戰國時期,學術界重視的是子思論述仁、義、禮、智、圣五種德行的作品。到了宋代,以道德心性學說為核心內容的新儒學興起,子思的另一篇代表作《中庸》因此受到特殊重視,被朱熹列為“四書”之一。《中庸》是儒家論述心性道德培養的重要作品,被宋儒說成是“孔門傳授心法”之作。《孔叢子》是一部相當于“孔家雜記”的書,其記述自孔子始,下歷子思、子上、子高、子順、子魚,迄東漢中期的孔子二十三世孫季彥,共記錄了十幾位孔子后代子孫的言語行事。時間跨度近六百年,涉及的內容廣泛而豐富,對于了解孔子世家的發展、演變以及一些著名人物的嘉言懿行、家學傳授等等,有著重要的文獻價值。
陳桐生 孫雪霞譯注 ·古籍整理 ·46.5萬字
本書是明代潮汕地區名士羅萬杰的詩文集,卷上為《詩》,收詩190首;卷下為《文》,收文13篇。另有序跋5篇。
(明)羅萬杰撰 黃樹雄等整理 ·古籍整理 ·8021字
《韓詩外傳》是漢代韓詩學派創立者韓嬰的著作,也是漢代今文學派三家詩碩果僅存的《詩經》學著作。全書一共十卷,三百零八章,從經書、諸子及史書等文獻中擇取三百多則軼事古語,記錄了遠起上古、下至西漢初年二百多個歷史人物,及治國理政、道德修養、典章制度、禮樂教化、天地自然、民生風俗等論理的文字。在記敘之后,常于末尾引用《詩經》的篇章總結和照應前文。《韓詩外傳》雖是一部經學著作,與其說《韓詩外傳》是采取雜說,推衍《詩經》詩義,不如說是用《詩》,所引《詩經》詩句是對所述古事古語在“經典”中的一個佐證。王世貞評價說“《韓詩外傳》雜記夫子之緒言與諸春秋戰國之說,大抵引《詩》以證事,而非引事以明《詩》”,是對其所做的允當的評價。
李輝譯注 ·古籍整理 ·31.2萬字
本書全面搜集了漢魏六朝作家及其作品研究的著作并撰寫提要,起于漢賈誼,迄于隋顏之推,按照作家生存時代及其生卒年先后編排。全書共收錄撰寫116位作家及其作品研究的2100多部著作的提要,包括從1900—2015年在中國正式出版的漢魏六朝作家及其作品研究的學術著作、提交的博士學位論文和博士后研究出站報告;每位作家及其作品研究的著作提要,也均以出版(或提交)時間順序編次,力求呈現漢魏六朝作家及其作品的專題研究(或個案研究)學術史。
楊曉斌 馬燕鑫 楊沐曉 ·古籍整理 ·43.8萬字
《鬻子》今存十四卷,記載鬻子言行思想,尊賢重道,尊重萬物運轉變化、質量互變規律,以及任賢使能、主張慎罰……內容較為豐富駁雜。雖是一些殘卷,其表達的思想體系有失完整與系統,然而就在這些殘卷之中,依然閃耀著思想的亮點,無不顯示了數千年之前中國古人的智慧。《計倪子》殘卷除了陰陽五行、各地物產之外,還包括物候與氣象、治國理家的理念和方法等。全書突出之處在其經濟思想上,強調財富生產,貨物流通,重視經商,反復強調經濟是立國之本,并提出了具體的理財措施。其中重要的一點是提到了賤買貴賣的價值規律。於陵子,即陳仲子、於陵仲子。戰國時期齊國著名思想家,廉士、隱士。被孟子譽為“齊之巨擘”。《於陵子》記錄於陵子的言行,由《辭祿》《灌園》等十二個短章構成,是於陵子思想的一個匯集。
張景 張松輝譯注 ·古籍整理 ·18.3萬字
《鬼谷子》一書是戰國時期縱橫家鼻祖王詡所著,通篇所言皆為權謀策略及口才技巧。“智用于眾人之所不能用,用于眾人之所不能見”是《鬼谷子》思想的精髓。該書是中國古代作品中少有的成功學著作,是運籌帷幄的智慧寶典、決勝千里的實用指南。
毛佩琦 徐昌強主編 李健譯解 ·古籍整理 ·20.8萬字
《老老恒言》是一部匯集清以前各家養生思想,并結合作者自己的切身體會,總結編纂而成的老年養生專著,號稱老年人養生寶典。全書共五卷:前二卷敘起居動定之宜,如安寢、飲食、出門、防疾、慎藥、消遣、導引等;次二卷列居處備用之物,如衣、帽、床、枕、被、褥、臥房等;末附粥譜一卷,列粥百種,借為調養治疾之需。本書從日常飲食起居入手,不標新立異,不涉旁門左道,而以儒家“不語怪力亂神”的態度談老年養生方法,且大都經作者親身體驗,細致入微,切實可行。
黃作陣 祝世峰 田海萍 黃新月譯注 ·古籍整理 ·18.2萬字
《智囊全集》,是明人馮夢龍編纂的子史經傳與筆記叢談中有關“智慧”的故事集,是一部反映了我國古代方方面面“智慧”的“集錦”,代表了當時人們對“智慧”的全面認知。《智囊全集》,顧名思義,其核心是“智”,也就是人的智慧,是對人的體察、對物的常識和對事的經驗,是一種使人清醒的才能,還是一種面對事物的態度,也是一種洞穿本質的眼光。《智囊全集》編纂格局極大。書中匯輯智慧故事1200余則,可以說包羅萬象。涉及人物上到帝王將相,下到販夫走卒;時間跨度從商周時期到馮夢龍的時代,上下三千年;內容上既有治國安邦的大智慧,又有機敏譎詐的小聰明。從引書范圍看,據大致統計,這些故事采自從《左傳》到明代筆記的數百種書,大部分為正史和筆記,這一方面顯示出馮夢龍的博覽群書、取材廣泛,另一方面顯示出他求全、求盡的編纂理念。從本書的結構看,馮夢龍設立了十部二十八類,將這1200余則故事分門別類地納入其中,頗有窮盡天下慧品類之用意。十部是:上智、明智、察智、膽智、術智、捷智、語智、兵智、閨智、雜智。專列閨智一部,跟商業經濟繁榮時代婦女地位的變化密切相關,這在當時是頗有進步性的。《智囊全集》不僅編纂格局大,而且編纂觀念正。馮夢龍重視對正史材料的選用與裁剪,重視對筆記叢談中史料的采選與類比,也喜歡對歷史事件與人物做評論,這都是史筆的一種體現。從中可見,他編纂此書并非為了獵奇,而有著鮮明的以史為鑒的色彩。
何漢杰譯注 ·古籍整理 ·36.6萬字
何漢杰譯注 ·古籍整理 ·114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