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先賢們在生活中總結提煉出許多短小精悍、能夠啟發人心智的名言佳句。它們揭示事物發展的規律,總結人生的寶貴經驗,蘊含豐富的人生哲理,是我們每一個人為人處世、治家勸學、待人接物、修身養性的經典書目。經過幾千年的積淀,這些名言佳句遍及修身、養性、為人、處世、立志、求學等領域,猶如人生路上的燈塔、路標,照耀著、指弓著人們探求的方向。本書所選的內容句式整齊,易懂而不失古韻,幫助讀者在含英咀華之際,更全面、更系統、更深入地汲取先人的智慧。
呂鶯編著 ·國學普及讀物 ·8.6萬字
袁了凡(1533—1606)初名袁表,后改名袁黃,字坤儀,初號學海,因“悟立命之說,而不欲落凡夫窠臼”,故改號了凡,世稱了凡先生。明世宗嘉靖十二年(1533)生于浙江嘉善魏塘,神宗萬歷十四年(1586)進士,萬歷十六年(1588)至萬歷二十年(1592)任河北寶坻知縣,后升任兵部職方司主事。時值朝鮮“壬辰倭亂”,年屆花甲的了凡以“軍前贊畫”身份入朝抗倭。因與都督李如松意見不和,不逾年即遭削籍,返鄉后定居吳江趙田。了凡晚年主要從事著述及教子,并致力于慈善活動,于萬歷三十四年(1606)去世。明熹宗天啟元年(1621)追贈“尚寶司少卿”。
(明)袁了凡著 林志鵬 華國棟譯注 ·國學普及讀物 ·9.6萬字
《大學中庸全集:經世致用的修養絕學》實為經世致用的修養絕學。《大學》原為《禮記》第四十二篇。宋朝程顥、程頤兄弟把它從《禮記》中抽出,編次章句。朱熹將《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合編注釋,稱為《四書》,從此《大學》成為儒家經典。朱熹把《大學》重新編排整理,分為“經”一章,“傳”十章。認為,“經一章蓋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其傳十章,則曾子之意而門人記之也。”就是說,“經”是孔子的話,曾子記錄下來;“傳”是曾子解釋“經”的話,由曾子的學生記錄下來。
(春秋)曾子等 ·國學普及讀物 ·15.9萬字
作為中國古代儒家的一部重要經典,《論語》是了解孔子哲學、政治、教育、文化等學說的很重要的資料。半部《論語》治天下,從古至今,《論語》都是一部不能忽視的經典。《論語》是產生于我國春秋時期的一部語錄體文獻,全書二十篇,共約五百章。整體而言,大部分記言,小部分記事,只有極少數篇章稱得上是較為完整的文章。它作為孔子及其門人的言行集,涉獵極為廣泛,包括哲學、道德、政治、教育、時事等我國春秋時期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發展等方方面面,對中華民族整體民族心理素質及道德行為產生了重大影響。
馮國超譯注 ·國學普及讀物 ·9.7萬字
《宋詞三百首》共收錄宋代八十余位詞人的作品,選詞約三百首。詞對于宋朝來說,便如詩對于唐朝一樣,正處在“陰陰夏木囀黃鸝”的全盛時期,現在可考的宋代詞人有一千四百余家,以千余種調式,共計作品兩萬余首。上彊村民朱孝臧在這樣海量的作品中,憑借自己的詞學底蘊,“以混成為主旨,并求之體格、神致”,作為收錄到此書中詞作品的原則。本書以作者為主線,編排總體按時間順序,但將皇帝排在最前面,比如宋徽宗趙佶的詞在第一位,同時把僧人和女詞人排在最后,如婉約派代表人物之一的李清照,以女性詞人身份排在最后。
(清)朱孝臧選編 ·國學普及讀物 ·15.9萬字
《智囊》是一部集智慧和韜略于一體的經典名著。全書分為上智、明智、察智、膽智等十部二十八卷,集中展示了作者馮夢龍的重要政治見解和思謀韜略,堪稱“中國古代智慧的錦囊”。本書對原典進行了精準的注釋與翻譯以及評析,便于讀者更好地理解原文及其精髓。本書將會讓您感受到那種智慧的碰撞,巧思的火花,以及閱讀經典的震撼與感觸。讀者也可掃描書中二維碼,聆聽配樂朗誦章節。
(明)馮夢龍 ·國學普及讀物 ·17.4萬字
梁漱溟的新儒學主張“返回到事實”去解釋儒學,有兩層含義:其一是將儒學從符號形式還原為現實生活,其二是從道德規范還原為人的心理。梁漱溟將孔學定義為生命之學,用生命范式詮釋儒學,在原始儒學與宋明儒學之間建立了一條通道,使儒學可以擺脫漢代以來制度化、形式化的束縛,獲得新的發展契機。
朱夏楠編著 ·國學普及讀物 ·11.3萬字
《鹖冠子》十九篇,其作者雖隱居幽山、衣敝履穿,卻有著強烈的經世、濟民之志,其學以道家黃老思想為宗,兼及刑名道法、陰陽數術、兵家等說,其文博辨、宏肆。書中所談論政治、軍事、人情、法令等內容皆有戰國時代的色彩,所存鹖冠子與龐煖、趙卓(悼)襄王與龐煖、趙武靈王與龐煥(或謂即龐煖)等對話、問答,亦多涉及戰國時代之事,故一般以其為先秦文獻。其內容與先秦儒、道、墨、名、法、陰陽、兵、農、醫等家思想常相交織,故可與先秦諸子之書相互參證,堪稱子部之瑰寶。《四庫全書總目》稱《鹖冠子》一書“雖雜刑名,而大旨本原于道德,其文亦博辨宏肆”,頗得其實。
章偉文譯注 ·國學普及讀物 ·17萬字
《素書》全書共分為六章,僅僅一千三百余字,分別從道、德、仁、義、禮五個方面進行論述,語言精練簡潔,字字珠璣,句句錦繡,將復雜的人性分析得透徹有理,對世間萬物的本質和發展規律把握得入木三分,在修身治國、處世智謀、人生韜略中都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素書》可謂是為人處世之經典范本,是中華謀略之瑰寶。
(漢)黃石公 ·國學普及讀物 ·2.5萬字
《道德經》,又稱《老子》、《老子五千文》。共81章,5000余言,分上下篇。老子著。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陽,或曰謚伯陽,春秋時期人,生卒年不詳,籍貫也多有爭議。老子為道家學派創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與莊子并稱“老莊”。在道教中被尊為道祖,稱“太上老君”。在道教中,《莊子》又稱《南華真經》,《列子》又稱《沖虛真經》,與《道德真經》合稱三真經,被道教奉為主要經典。主要思想以“道”解釋宇宙萬物的演變,即“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道”乃“夫莫之命而常自然”,因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除了樸素的唯物主義觀點,《老子》一書中還包括大量樸素辯證法觀點,如以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兩面,“反者道之動”,并能由對立而轉化,此外,書中也有大量的民本思想:“天之道,損有余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余”;“民之饑,以其上食稅之多”;“民之輕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其學說對中國哲學發展具有深刻影響。
龍若飛編著 ·國學普及讀物 ·8989字
《菜根譚全集:修身處世的絕勝智慧》實為修身處世的絕勝智慧。本書為中國古代儒、釋、道,哲學體系的融合體。為更好地幫助讀者閱讀,本書采用了原文與譯文對照的編排方式,同時還附有深度解讀。《菜根譚》是明代還初道人洪應明收集編著的一部論述修養、人生、處世、出世的語錄世集。具有三教真理的結晶,和萬古不易的教人傳世之道,為曠古稀世的奇珍寶訓。對于人的正心修身,養性育德,有不可思議的潛移默化的力量。其文字簡煉明雋,兼采雅俗。似語錄,而有語錄所沒有的趣味;似隨筆,而有隨筆所不易及的整飭;似訓誡,而有訓誡所缺乏的親切醒豁;且有雨余山色,夜靜鐘聲,點染其間,其所言清霏有味,風月無邊。身為玄門清修道士的洪應明,能摒棄門戶之見,將儒、釋、道哲學思想體系融于一爐而成《菜根譚》,其胸襟之博大為后人所欽佩。書中他將處世、為人等諸般養生法門和萬古不易的教人傳世之道,傾囊相授,發微言而釋大義,對于人的正心、修身、養性、育德,有不可思議的潛移默化的力量,不愧為曠古稀世的奇珍寶訓。
洪應明 ·國學普及讀物 ·14.8萬字
《國學小叢書-周易論略》陳柱著商務印書館1933年陳柱字柱尊,號守玄,廣西北流縣民樂鎮蘿村人。著名國學家,出身于書香世家,自小養成勤奮好學、鍥而不舍的精神。?在我國學術史、文學史和教育史上,都有重要的地位。作者堪稱學界奇人,沒畢業就被南洋大學聘為國文教師;寫了那么多書,居然還有閑暇經常出去旅游;本來喜歡子學,民國以后,“子學朋興,六藝之言,漸如土苴,余性好矯俗,乃轉而治經”。真是個學術怪才。雖然他只活了54歲,著作卻達120余種,1000余萬字,很多著作還是文言文,且遍及經史子集。《周易論略》是作者研究《易經》的重要著作。
陳柱 ·國學普及讀物 ·65字
呂留良(1629-1683),字莊生,又名光輪,字用晦,號晚村,別號恥齋老人、南陽布衣;暮年為僧,名耐可,字不昧,號何求老人。浙江崇德(今屬桐鄉)人。明末清初著名詩人、理學家、時文評選家、出版家。著有《何求老人殘稿》《晚村先生文集》《呂晚村先生四書講義》《東莊醫案》《晚村先生家訓》等。譯注者:張天杰,浙江桐鄉人,湖南大學岳麓書院歷史學博士,復旦大學哲學學院博士后,現任杭州師范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國學院教授。著有《張履祥與清初學術》《蕺山學派與明清學術轉型》等學術專著并發表學術論文五十多篇。魯東平,河南沈丘人,浙江師范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碩士,現任浙江桐鄉第二中學一級教師、桐鄉市呂留良研究會會員、桐鄉市崇福鎮文聯名人研究會秘書長。王曉霞,黑龍江虎林人,現任浙江桐鄉第二中學語文高級教師、呂留良研究會會員,曾發表《為人清高景仰起,清輝照人敬此生——從呂留良削發為僧看其身份的多重性》等相關論文。
(清)呂留良著 張天杰 魯東平 王曉霞譯注 ·國學普及讀物 ·11.7萬字
我們這本《孫子兵法》,兼采眾家之長,由原典、注釋、譯文、名家注解、解讀五個部分組成。原典保留了經典原著的核心內容,可以讓讀者領略《孫子兵法》的原典精華。注釋、譯文這兩部分是將原典翻譯成白話文,讓讀者更直接地理解原典的意思。名家注解、解讀則是進一步闡述這些兵法的理論和現實意義。現代社會復雜多變,需要我們掌握和運用更多的方法和策略,而《孫子兵法》所揭示的原理就非常適合這些需要。在本書中,我們不是枯燥地講道理,而是通過分析案例,幫助讀者加深對《孫子兵法》的領會。我們分別從軍事、商業兩個方面進行解讀,內容兼具實用性和典藏性,是一本適合各行各業人士借鑒學習的普及讀物。
孫武 ·國學普及讀物 ·14.2萬字
《吳船錄》是南宋文學家范成大所寫的游記。題名取杜甫詩《絕句四首》“門泊東吳萬里船”句意。對古代游記感興趣的讀者,本書不可不讀。宋孝宗淳熙四年(1177年),作者自四川制置使召還,五月由成都起程,取水路東下,于十月抵臨安(今浙江杭州),隨日記所閱歷,著為此書。書中對沿途名勝古跡如青城山、都江堰、峨眉山、樂山大佛、長江三峽、洞庭湖、赤壁、黃州、廬山等記載尤詳,且時有考證。
(宋)范成大 ·國學普及讀物 ·2.1萬字
《幼學瓊林》是中國古代啟蒙的兒童讀物,作者為明末的西昌人程登吉,字允升。本書最早名為《幼學須知》,又稱《成語考》、《故事尋源》。明景泰年間的進士邱睿、清朝的嘉慶年間由鄒圣脈、民國時人費有容、葉浦蓀和蔡東藩等進行了增補。
馮國超譯注 ·國學普及讀物 ·17.8萬字
《商君書》是戰國時商鞅及其后學的著作的合編。《漢書·藝文志》著錄二十九篇,現存二十四篇。書中敘述商鞅變法主張,提出信賞必罰的法治要求,主張從法律上保護土地私有權,而把政治權力集中于君主一人,以建立中央集權的君主專制國家。此外,對于法的起源、本質、作用等,也有所論列。
(戰國)商鞅編著 ·國學普及讀物 ·2.5萬字
《素書》全文一千三百六十字,字字珠璣,句句名言,對復雜的人性把握得入木三分,對世間萬事萬物的本質和發展規律觀察得細致入微。蘭彥嶺老師根據自己多年潛心研究,對《素書》進行了細致的注評,使《素書》中所倡導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之智慧精華更加通俗易懂。本書不僅包含治國安邦大謀略,更有修身處世、為人之道的小智慧,每一句箴言都是切中要害,一針見血,讀來如醍醐灌頂、豁然頓悟,其對人生的指導意義不言而喻,值得我們每個人一讀再讀。
蘭彥嶺注釋 ·國學普及讀物 ·10.3萬字
本冊從科學發明、數學成就、天文歷法、農業科技、中醫科學、紡織科技、教育科舉、古代學校等幾個方面入手,詳細地闡述了中國的科教知識,多角度地展示了科教的精華,語言簡練,通俗易懂,是入門級的科普讀物。
張文 烏力吉主編 ·國學普及讀物 ·15萬字
《論語》是一部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書,孔子死后由其弟子及再傳弟子輯錄整理而成。《論語》全書共20篇,內容涉及廣泛,涵蓋了哲學、政治、倫理、經濟、文學、道德等諸多方面,是研究孔子生平及其儒家學說的主要資料。數千年來,孔子的思想對中國人的思想和精神產生了重要影響,他也因此被后世尊稱為“至圣先師”。
孔丘 ·國學普及讀物 ·8.9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