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中國建筑之個性乃即我民族之性格。1932年至1937年,梁思成及營造學社同仁調查了137個縣市的古建筑1823座,詳細測繪了206組,完成測繪圖稿1898張……即便是在“七七事變”后艱難困苦的流徙歲月,他也從未放棄。梁先生基于調查寫成的《中國建筑史》是首部由中國人自己書寫的本民族建筑史,它既是一部迄今無法取代的中國建筑技術史,也是一部中華民族居住藝術與生活方式的變遷史。
梁思成 ·歷史文化 ·13.8萬字
中國建筑是延續了兩千余年的工程技術,本身已成一個系統,許多建筑物便是中國文化的具體表現,是中華民族藝術的大宗遺產。《中國建筑史》是由SHOU位用現代科學方法研究中國古代建筑的學者梁思成先生編寫,同時也是SHOU部由中國人自己編寫的公正權威的中國建筑史。其按照中國歷史發展順序:上古、兩漢、魏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宋遼金、元明清、清末及民國以后,涉及了中國歷史上幾乎所有的建筑類型,小到階基、勾欄、柱礎、斗栱、雕飾、門窗,大到陵墓、石窟、寺觀、宮殿、住宅、都市。在豐富的歷史文獻基礎上,列舉實物、分析特征,清晰地展現了各種建筑形制及其發展變化。我們今天讀中國建筑史,是為了防止犯之前削足適履、張冠李戴式的錯誤,是為了在未來選擇、創造自己的理想生活方式。
梁思成 ·歷史文化 ·14.2萬字
本書初版于1957年。在現代主義晚期建筑文化快要窒息的氛圍中,此書從現象學和象征意義的角度,對建筑展開了獨到的思考和想象。作者認為,空間并非填充物體的容器,而是人類意識的居所,建筑學就是棲居的詩學。書中最精彩之處,莫過于對親密空間的描繪與想象。他指出,家是人在世界的角落,家的意象反映了親密、孤獨、熱情的意象。我們在家屋之中,家屋也在我們之內。我們詩意地建構家屋,家屋也靈性地建構我們。
(法)加斯東·巴什拉 ·歷史文化 ·16.2萬字
本書在出版形式上主要采取“日課”的形式,即一日一課,將系統的古建筑知識進行拆分,讀者每日讀一篇圖文結合的小文章并從中了解一點古建筑方面的基礎知識。本書在內容上主要選取王其鈞老師繪制的中國古建筑圖畫,并將其進行篩選及系統的編排和分類,將其分為“古建筑構件”、“宮殿建筑”、“園林建筑”、“中國民居”四大部分。
王其鈞 ·歷史文化 ·5.6萬字
本書用活潑的語言、漫畫的形式,結合歷史故事,使讀者從整體上可以快速了解整個歐洲建筑的發展歷史,包括西方建筑的老祖宗為什么在古希臘,羅馬角斗場是否是帝國的維穩工具,哥特式大教堂怎么就成了黑暗化身,等等。本書適合歐洲建筑愛好者、初學者閱讀,也適合喜歡建筑歷史文化的大眾讀者閱讀。
密小斯 ·歷史文化 ·4.9萬字
《營造法式》被譽為“中國古代建筑的寶典”。全書共三十六卷,其中圖樣六卷,幾乎囊括了當時建筑工程以及與建筑相關的各個方面,把當時和前代工匠的建筑經驗加以系統化、理論化,提出了一整套木構架建筑的模數制設計方法,并提供了珍貴的建筑圖樣。全書體系嚴謹、內容豐富,是中國古代建筑科學技術的一部百科全書。本書對原著文字部分進行了注釋和解讀,將圖樣部分的圖有選擇性地插入內文合適的地方,形成了“古文配古圖,古圖釋古文”的特點。另外,在“原典圖說”版塊中,編者對原著中涉及的相關建筑,不僅配上了實景圖,還進一步給予了專業性的解讀。這不僅讓讀者對古典建筑有一個直觀的了解,而且還融學術性、趣味性和欣賞性為一體,是古籍中難得的優秀讀本。本書適合建筑師、建筑史學者、建筑專業師生、建筑愛好者、藝術設計專業師生以及相關專業人員閱讀。
李誡 ·歷史文化 ·31.1萬字
精選全國最具價值、最具特色的古鎮、古村、古民居,古代建筑群,以當地的建筑元素為主體,進行功能性、歷史性、溯源性的解讀,深入淺出的解讀,旨在讓大家通過對當地建筑的了解,更能深刻領略當地的風土人情、人文地貌,領略建筑背后所蘊含的故事。
宮靈娟 ·歷史文化 ·6.7萬字
本書內容包括了有千古名樓——岳陽樓、魯肅為操練水軍修建閱軍樓、神仙協助木匠修建岳陽樓、唐朝文人雅士齊贊岳陽樓、北宋騰子京募捐重建樓閣、歷代官員對樓閣的維修、重修以后的岳陽樓全貌、樓閣上下的精美雕飾藝術、湖北名樓——黃鶴樓、因神話傳說而得名的樓閣等內容。
王金鋒 林風編著 ·歷史文化 ·5.2萬字
《工程做法則例》是雍正十二年清政府頒布的官式建筑設計、施工、估工算料、編制預算、竣工驗收的規范用書。全書共74卷。卷1至卷27分別介紹27種不同典型建筑物的結構與尺寸;卷28至卷40分類介紹斗、栱、翹、昂等斗科的具體尺度;卷41至卷47詳細介紹各式木裝修、石構件、磚瓦砌體、土作等的做法與尺寸;卷48至卷60分類介紹木作、斗科、銅鐵作、石作、瓦作、搭作、土作、漆作、畫作、裱作等的用料定額等;卷六十一至卷七十四介紹上列各作及分支工種雕鑾作、菱花作、鋸作、錠鉸作、鏇作、砍鑿作等的用工定額等。本書同時收錄了上百幅梁思成等建筑史名家的手繪圖。
(清)工部頒布 ·歷史文化 ·61.4萬字
本書是世界建筑獎普利茲克獎得主、著名建筑大師王澍的建筑文化隨筆集。10篇建筑文化隨筆——從宋代山水畫的意境,到明清園林的審美情趣,作者深入剖析中國傳統文化、藝術,更以建筑的角度,從中探尋傳統文化、東方哲學的美學價值。4篇建筑作品歷程書寫——王澍的著名建筑作品包括中國美院象山校區、寧波美術館等,在本書中,從設計開端、建造過程,直至建成后續,作者用深入淺出的語言,還原這些作品的誕生歷程。從中,我們看到的是作者對于“好的建筑”以及“如何做出重返傳統的當代建筑”的深入思考。6篇散文隨筆1篇對談——作者漫談個人經歷、社會與人生,更觸及當下人關心的居住空間等話題,大師的成長歷程和人文情懷一覽無遺。本書從建筑出發,卻不止于建筑,更是一本探討中國傳統文化當代性的著作。傳統文化的當代性一直是這些年學界反復思索和討論的重要課題,王澍以自己的學術素養,以及營造經驗,構建出獨特的關于東方美學的審美體系,也給出傳統文化進入當代的路徑,這對于當下有非常重要的學術參考價值。
王澍 ·歷史文化 ·10.4萬字
余劍峰 周國寶 ·歷史文化 ·7.9萬字
《圖文精解園林樹木修剪整形》系統介紹了園林樹木的基礎知識、園林樹木修剪整形概述、園林樹木修剪整形技術、喬木的修剪整形、花灌木的修剪整形、藤本類修剪整形、綠籬類及特殊造型修剪整形、園林樹木移植類修剪整形以及古樹名木的修剪整形。本書以實際操作技術為主線,將我國傳統園林樹木修剪技藝與當前國內外園林樹木修剪理念和技術相結合,文字簡明,圖解清晰,實用性強。本書可供大專院校園藝、園林、環境設計等專業的師生參考使用,也適合園林綠化管理人員及廣大花木愛好者閱讀。
韓玉林 朱旭東 趙九洲 ·歷史文化 ·13.1萬字
這是一本內容豐富的“簡史”,介紹了建筑和建筑藝術的起源、文明前建筑、古代建筑和現代建筑,包括美索不達米亞、埃及、波斯、歐洲、伊斯蘭、南亞、東亞、印第安等各種古代和現代建筑風格,從藝術的角度,通過500張經典建筑照片和圖例,介紹了各種建筑風格的背景、特征和來龍去脈。文字凝練易懂,知識性強,體現了作者廣博的閱讀和大量實地考察下的創見性和深入思考。
郭學明 ·歷史文化 ·21.6萬字
“20世紀20年代初,石頭縫里迸出了一個孫猴子,柯布西耶出版了《走向新建筑》,造了玉皇大帝的反。”《走向新建筑》被稱為“一本奇書”、“一本極重要的書”、“一本永遠不會磨滅的書”,“它把幾千年來的建筑價值觀顛倒過來了”。幾千年的建筑史無非是帝王將相宮殿廟宇的歷史……他關心為普通而平常的人使用的普通而平常的住宅,將其當作建筑學的基本層次,而任憑宮殿倒塌。他關心人的尺度,強調恢復人道的基礎,需要的標準、功能的標準、情感的標準,認為這就是一切。他提出了建筑必須走平民化、工業化、功能化道路,反對搞虛假裝飾的古典主義;提出“住宅是住人的機器”這句劃時代的名言,并建立了現代建筑的美學觀念“工程師美學”。他的徹底性和堅定性,他的石破天驚的理論和觀念,對世界現代建筑的形成和發展產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影響。
(法)勒·柯布西耶 ·歷史文化 ·7.1萬字
《中國建筑史》一書是梁思成先生1944年完成的,當時對中國建筑的研究尚處于起步的階段。對古建筑的實地調查也僅僅限于l932—1937年這短短的5年時間。在這樣短的時間里,要弄清中國建筑兩千年來發展的歷史源流,梳理清楚其發展脈絡,自然只能先從主流建筑人手,這就是為什么此書內容側重于宮殿廟宇(即重點在大木作)。而對中國建筑中極富特色的園林,豐富多彩的民居基本沒有論及。此書完成后,先生深感建筑史尚需深入的課題還很多。但當時正是抗戰勝利,軍興以還,各地城市摧毀已甚,失地收復之后,立即有復興焦土的艱巨工作隨之而至,所需人才當以萬計,當務之急是為國家造就建設人才,首先是建筑師。今后數十年,國家建設實有待于此輩人才之養成。因此他到清華大學創辦了建筑系,建筑史的研究只得暫緩進行。
梁思成 ·歷史文化 ·13.3萬字
曹上秋 周國寶 ·歷史文化 ·7.5萬字
本書以時間為軸,以地標性建筑為線索,介紹了自先秦時期到現代的中國建筑,將中國的建筑發展史及各個時期的建筑風格娓娓道來,并輔以豐富多彩的插圖,將中國建筑的形象清晰地展現在讀者面前。本書共分為十一章,重點介紹了先秦時期的木構建筑、秦朝時期的經典建筑、兩漢時期的宮殿建筑、魏晉南北朝時期的佛教建筑、隋唐時期的宏大建筑、五代遼宋金時期的多元建筑、元明時期的建筑群、清代的皇家建筑、中國近代的中西融合建筑以及中國現代的城市建筑。本書內容豐富、史料翔實,文字簡潔明雅,是一部富有實用價值的中國建筑知識普及讀本。
肖鵬 ·歷史文化 ·15.2萬字
一本讓華夏民族屢屢從廢墟重建文明的“天書”。宋朝是中國文化的極點,宋朝建筑學集大成者《營造法式》,被史家稱為“天書”。一方面指其難懂,二方面喻指讀懂了可造出天堂。梁思成先生從父親梁啟超處獲贈此書,發誓要讀懂并讓別人也能讀懂。本書完全保留梁先生多年研究所作的注釋、解說以及手繪圖,并新增全本譯文以及圖文并茂的知識小鏈接。曾經連大學教授都撓頭難讀的“天書”,現在人人都能讀懂了。
(宋)李誡著 梁思成注釋 ·歷史文化 ·35.6萬字
中國古塔是中國五千年文明史的載體之一,被佛教界人士尊為佛塔。在當代中國遼闊美麗的大地上,隨處都可以看到古塔的蹤影。這些千姿百態的古塔,其造型之華美,結構之精巧,雕刻、裝飾之華麗,都堪稱古代建筑中的精品。我國的古塔雖然種類繁多,建筑材料和構成方法不盡相同,但是,這些古塔的基本結構是大體一樣的。古塔由四部分組成:地宮、塔基、塔身、塔剎。塔這種古老的建筑,不僅被佛教界人士廣為尊重,也為各地山林園林增添了絢麗的色彩。金東瑞編著的《中國古塔》介紹了我國的古塔文化,內容包括:中國古塔的起源、歷史沿革、塔的結構、塔的材質、塔的造型、中國古塔文化等。
金東瑞 ·歷史文化 ·3萬字
本書囊括了作者八年以來在中式古典建筑設計和施工一線的實踐經驗和資料整理的成果。和學術專著不同,這本書并沒有明確的時代界限,因為在古典建筑營造技術的發展歷史中,實際的做法、風格和術語早已互相融合,模糊了時代和地域的邊界。本書采用圖解形式,將三百余張精美的手繪插圖與通俗易懂的文字解析相結合,向讀者系統地講解了每一個古典建筑構件的加工和安裝過程,剖析了一些常見的民間中式古典建筑營造工藝和結構。其中還加入了大量附著于古典建筑上的雕刻、紋樣,以及有趣的典故和民間傳說。本書適合傳統文化愛好者、藝術從業者、歷史文化研究者、建筑設計師和相關專業的學生閱讀使用。
楊鉞(青木Axe)編著 ·歷史文化 ·2.4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