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文化產業具備二重性。一方面具有經濟屬性,追求利益最大化,遵循市場經濟法則和市場經濟發展規律;另一方面也具有文化屬性,遵循文化發展的基本規律和生存法則。因此文化產業存在著經濟價值與文化價值的雙重引導。本書通過對我國文化產業開發過程中文化價值引導的形成機理進行研究,探討如何優化文化產業開發,在文化價值的沖突中選取合適的文化價值,生產能形成較為健康的文化價值引導的文化產品。
王偉杰 ·文化產業 ·25.2萬字
本書通過梳理文化產業的發展態勢和時代機遇,洞悉國際文化產業的發展規律與走向;通過分析文化產業的頂層設計思路,直面中國文化復興自強的時代擔當;通過解析文化產業與文化改革創新、文化產業與公共服務,為國家文化發展提供理性創新的強勁動力;通過探討文化產業的經濟帶戰略、文化產業的區域實踐、文化產業集群與園區的發展策略,提出未來文化產業變革的著力點;通過回顧與展望文化產業的歷史和未來,提出基于文化產業發展現狀的未來判斷。
范周 ·文化產業 ·24.1萬字
本書將影響文化貿易發展的核心因素即文化因子納入現代服務貿易分析框架,試圖在一個多元文化發展的背景下,從貿易文化對文化貿易發展主體形成的影響、制度文化對文化貿易市場環境形成的影響、物質文化對文化貿易產業形成與發展的影響等三個方面,對文化影響文化貿易發展的作用機理展開深入探討,力求通過對文化核心層次的深入剖析,解決文化貿易長期可持續發展的動力源泉問題,賦予文化貿易經濟學以歷史穿透力,為完善文化貿易發展理論提供一個新的研究思路和可靠合理的切入點。
張佑林 陳朝霞 ·文化產業 ·23.5萬字
本書圍繞紀錄片、電視劇、專題片、真人秀綜藝等創新性電視節目形態展開,遵循界定概念、追溯歷程、闡明特色、發現問題、提出對策的基本思路和寫作框架,以代表性的電視節目為典型個案,界定其概念和特征,說明其重要價值,追溯起源及其動因,描繪其流變歷程和當下狀況;從傳播契機、選題選材、內容結構、敘事模式、受眾定位、拍攝方式、表現形式、營銷方案等方面重點闡明其成功之道和特色經驗,發現其中存在的問題和缺憾,并從法律規制、政策引導、題材選擇、內容敘事、技術運用、影音文字表達、品牌塑造等維度有針對性地提出改進、完善和提升的策略,以期推進電視節目的可持續健康發展。
陳世華 ·文化產業 ·20.8萬字
本書分析了我國文化產業的發展現狀和發展趨勢,重點探討我國文化產業領域比較有代表性的創新行為和商業模式,同時,也對相關文化產業的政策體系進行系統的考察和分析。
彭翊 ·文化產業 ·15.5萬字
本書是一年一度的《首都文化貿易發展報告〉的2011年報告。本報告對首都文化貿易的基本特點、首都文化產業中六個行業的主要發展情況和現狀以及對外發展的策略等進行了盤點。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國際文化貿易研究中心 ·文化產業 ·15.5萬字
本書《文化產業:創意經濟與中國闡釋》屬于“城市文化創新研究讀本”叢書,是上海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文叢、上海社科院城市文化創新研究院智庫文叢最新研究成果之一。本書的編撰工作主要由文化產業研究室的科研人員負責,其中,助理研究員杜梁博士負責了全書的策劃和具體落實、聯系作者版權授予、篇目擬定,與出版社聯系及編輯小組成員工作的協調等事宜?;ńㄑ芯繂T、劉春副研究員、陳亞亞助理研究員、劉軼研究員參與了本書策劃、篇目擬定、聯系作者的版權授予等工作,助理研究員戴伊璇博士撰寫了綜述及有關內容的翻譯,并參與相關編輯工作。本書的編選基于包括王進、許蔚在內的中國文學研究室同事在城市文學研究與文獻整理方面所做的大量工作和前期積累。全球前沿研究部分由李匯川博士進行編譯和綜述,他在廣泛閱覽的基礎上選擇重要文章、梳理重要觀點,提示研究前沿。最后由袁紅濤、李匯川編定全書。
上海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文化產業研究室 ·文化產業 ·19.9萬字
本書依托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自然科學基金,為作者在多年田野調查、理論鉆研與案例分析之上的研究成果。本書從流動性和旅游化背景下,社會空間日益凸顯的對正義的訴求出發,運用文獻法、田野調查法、數理分析等方法,圍繞空間生產理論對周莊、西塘、烏鎮、南潯、甪直、朱家角六個江南社區型文化古鎮長時段的空間流變進行全面剖析,提出旅游空間是旅游實踐的產物之觀點。并從空間平衡生產的角度,呼吁古鎮發展應尋求消除空間異化的方法,在重塑空間價值結構中尋求富有成效的空間發展路徑。本研究可為江南社區型文化古鎮的旅游管理提供有益建議,亦可填補目前學術界所缺乏的對日常生活空間生產的案例研究。
郭文 ·文化產業 ·23.4萬字
長江國際黃金旅游帶生態與文化遺產廊道是集文化、旅游、生態、經濟、交通于一體的復合型廊道,也是連接“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的重要通道,具有良好的生態價值、歷史文化價值、游憩價值、社會價值和教育價值。長江國際黃金旅游帶生態與文化遺產廊道構建涉及的因素眾多,是一個十分復雜的系統問題。本書采用規范的理論分析和實證分析相結合,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結合的研究方法,從學理層面對廊道構建的空間布局、總體思路、要素系統、品牌建設、機制保障等進行系統深入的理論探討,從實踐層面提出廊道構建的總體思路和實施路徑。
張玉蓉 鄭濤 樊信友 ·文化產業 ·13.8萬字
本書分析了我國電視劇產業的經濟發展水平和趨勢的動態演變過程,對績效、集中度、行業壁壘和差異化程度等市場結構要素進行了測量,并識別、辨析了由其引致的企業行為。最后探討了我國電視劇產業所處的規制環境,梳理了部分具有深遠影響的規制變革給電視劇產業所帶來的影響。
劉書亮 ·文化產業 ·17.7萬字
本書以佛教動畫為切入點,在對有代表性的中外佛教動畫進行剖析的基礎上,對佛教動畫的特性進行歸納,提出漢傳佛教文化對動畫解析和創作具有深刻的適用性。進而主張國產動畫業者只有深刻理解以佛教文化為肌理的中國傳統文化,才能獲得經典動畫的創作智慧。
張啟忠 ·文化產業 ·14.5萬字
我國民族地區文化產業發展長期面臨著文化資源富集而文化產業發展滯后的“富饒型貧困”現象,如何破解這一現實困境成為有效釋放民族文化資源正外部效應、促進民族地區文化產業快速發展的重要前提與必然選擇。本書聚焦甘肅民族地區文化產業發展實際,嘗試以解剖麻雀的方式,深入其里探究民族文化產業“富饒型貧困”的悖論因素及其破解之道。運用相關理論工具與方法對甘肅民族地區文化產業發展進行實證研究,進而提出文化產業發展戰略模式,并制定了可操作的實施方案及富于針對性的政策建議。
李少惠 ·文化產業 ·18.5萬字
本書以日本動漫為研究對象,對日本動漫藝術的表征“漫符”的元素構成及其發展特征進行研究;對日本動漫的領軍人物手冢治蟲、宮崎駿以及新趨向代表人物新海誠、湯淺政明的成就、創作風格進行探討;對日本動漫文化的流變與發展歷程及其特征、對日本動漫文化的傳播方式、對日本動漫作品關于歷史觀缺失的問題等加以辯證性考察與論述。
姜濱 ·文化產業 ·7.9萬字
本書搜集和整理了我國地級及地級以上城市文化相關數據,借助統計分析方法,對我國區域文化發展水平進行測算和評估,揭示了我國區域文化發展的客觀現狀,理清了區域文化發展中的不足和薄弱環節,為探索推進我國區域文化建設、促進區域文化發展提供了科學依據。本書適合各個城市的領導、文化事業、文化企業管理人員閱讀。同時也適合大專院校以及研究機構的研究者作為參考。
王琪延 王博 ·文化產業 ·11萬字
大數據時代網絡文學版權運營相關問題研究,是知識經濟時代的必然選擇,也是網絡文學產業適應媒介技術革新和產業環境新變化的應然反應。本書從我國網絡文學產業現狀調研入手提出問題,然后借鑒國外數字內容產業的版權業務經驗,指出我國網絡文學企業版權運營戰略制定、實施與評價的具體路徑。同時從知識管理視角出發,提出大數據時代網絡文學企業建構、整合以及優化產業鏈的具體模式。
王志剛 ·文化產業 ·14.9萬字
本書基于委托代理理論和博弈論,以文化產業上市公司為研究對象,從激勵和約束兩個方面分別對激勵機制與約束機制進行了理論分析和實證檢驗,實證檢驗中,本書選取文化產業上市公司2011~2013年三年數據,對該產業經營者的激勵與約束機制進行系統研究,發現文化產業上市公司經營者激勵與約束機制可能存在的問題,并提出改進建議。
劉志杰 ·文化產業 ·16.5萬字
當前,IP,尤其是知名IP,是中國影視產業中極具價值延展力的內容資產。我國“IP”的開發經歷了從“單一產業鏈開發”到“多元衍生發展”的過程。早期IP的全產業鏈是各個環節的簡單串聯,鏈式單一,由此及彼。IP產業在經歷一段時期的發展之后,特別是在“互聯網+”效應的推動下,現在已逐漸發展成為循環閉合的產業鏈條,產業鏈各環節相互作用,彼此協作,實現從IP的來源、IP創作、IP開發、IP營銷、IP消費、IP衍生等各環節的有效銜接。隨著影視行業發展,共建優質IP生態將成為行業里每個人共同努力的方向。
司若編著 ·文化產業 ·16.7萬字
隨著互聯網大數據挖掘和語義分析技術的發展,影視產品的態度指標日常監測成為可能。為此,本書圍繞來源于網絡發布的新聞、論壇、微博、彈幕、視頻網站上的評論等一手信息所形成的網民態度褒貶值,分析評價網民對電視劇、綜藝、明星等的滿意度。本書分上下兩篇,上篇分析2019年上星頻道黃金時段播出的電視劇和綜藝節目、電影、網絡綜藝、網絡劇以及100位明星的褒貶值數據;下篇從三個方面展開研究,一是基于視頻節目專題研究,二是制作公司專題研究,三是基于滿意度指標的視頻推薦算法研究。
李陽等 ·文化產業 ·13.9萬字
本書以湖南文化產業發展為例,介紹了文化產業作為我國綠色發展的標志性產業,如何按照共享發展、協調發展的要求實現產業發展方式轉型,并以此推動我國社會經濟的創新發展,從而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產業基礎。
魏飴等 ·文化產業 ·14.8萬字
本書分為十個章節,通過介紹演藝版權投融資模式,向讀者介紹演藝行業的版權許可、轉讓、版權質押貸款、版權證券化融資、版權信托、版權委托、版權保險融資、版權基金、版權眾籌等投融資模式,加深讀者關于演藝版權投融資理論基礎知識的理解。通過解析典型案例,為解決相關企業版權投融資瓶頸問題提供新思路。本書有助于讀者厘清版權投融資的基本模式,結合演藝行業創新發展趨勢,探索更加適合中國文化企業且有利于金融安全的投融資創新模式。
傅冰 李雨珂主編 ·文化產業 ·15.4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